
個人簡介
蔡小瑩,高級工程師,清華大學碩士研究生畢業,現任上海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新能源土建施工設計院海工分院負責人、海工結構技術小組牽頭人和新能源科學技術委員會成員,長期從事海工結構設計和研究工作。主持或參與製定標準10項;發表錄用論文10餘篇;授權專利10餘項、軟件著作權3項。本人通過“工程項目+科技創新研究”相結合的模式,在海工結構領域夯實了專業技術、科學研究和項目管理能力。典型成果如下:
(1)研發和推廣應用海上風電機組筒型基礎:作為技術骨幹承擔了陽江一期單柱複合筒基礎試驗工程和莊河I場址三筒導管架吸力筒基礎,協助開創了我國海上風電全鋼結構單柱複合筒型基礎的設計、施工、應用全套技術領域。
(2)推動海上風電機組基礎深化攻堅研究:在10餘個海上風電項目實施過程中,結合項目需求推動了風電機組與塔架及地基基礎一體化設計分析、振動特性和減振措施研究、防衝刷監測和高效防衝刷措施應用、國內外設計體係梳理和對標研究。
(3)助力潮流發電工程開發與應用示範:擔任國家海洋局舟山潮流能示範工程項目骨幹,提出了適用於潮流發電機組的支撐結構體係和設計、施工方案;依托工程實踐經驗,主持或作為技術骨幹製定了國家能源局標準2項,填補了潮流發電工程設計領域標準的空白。
主要學術成果
(1)製定標準
1)能源行業標準,《風電機組與塔架及地基基礎一體化設計導則》(NB/T 11601-2024),已發布,排名3/40;
2)能源行業標準,《潮流發電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編製規程》(NB/T 11567-2024),已發布,排名3/53;
3)能源行業標準,《潮流發電工程設計導則》(NB/T 11566-2024),已發布,排名5/55;
4)中國電機工程學會團體標準,《海上風電機組支撐結構一體化設計技術規範》,已發布,排名4/31;
5)中國長江三峽集團企業標準,《潮流能發電場設計導則》,已報批,排名3/33;
6)中國長江三峽集團企業標準,《潮流能發電場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編製規程》,已報批,排名2/32;
7)能源行業標準,《海上風電機組地基基礎防衝刷設計導則》(NB/T 11602-2024),已發布,排名12/30;
8)能源行業標準,《風電場工程抗震設計規範》(NB/T 11600-2024,已發布,排名19/35;
9)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團體標準,《風力發電機組 預應力基礎錨栓籠組合件技術規範》(T/CRES0018—2023),排名18/45;
10)國家標準《風能發電係統 海上風力發電機組支撐結構》,主要參與人,製定中。
(2)發表論文
1)Damping performance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of wind turbine towers with constrained layer damping treatment, Structures.
2)Vibration-based health monitoring of the offshore wind turbine tower using machine learning with Bayesian optimisation, Ocean Engineering.
3)Analysis of Deformation and Detection of Left Side Slope of Spillway Tunnel Exit, Hydraulic and Civi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VII.
4)約束阻尼控製錐筒塔架的阻尼特性分析與試驗研究,力學季刊。
5)風電機組基礎錨栓籠連接計算方法研究,中國水運。
6)基於粗糙集與支持向量機的混凝土壩施工溫度過程預測,水電與新能源。
7)海上風電單樁基礎疲勞損傷分析,中國水運。
8)三筒導管架吸力筒基礎疲勞分析,中國水運.
9)係泊係統對海上浮式風機運動響應的影響分析,水電與新能源。
(3)授權專利
1)一種基礎防衝刷裝置及施工方法,發明專利,ZL 2021 1 1411435.1;
2)一種約束阻尼風電塔及其參數優化方法,發明專利,ZL202310965418.5;
3)一種磁流變阻尼器的風機塔筒減振方法,發明專利,ZL202310794807.6;
4)一種風電塔架非線性能量阱及控製方法,發明專利,ZL202311193854.1;
5)一種快速更換的海上基礎抗冰結構及其安裝方法,發明專利,ZL 2021 1 1389653.X;
6) 調諧氣壓液柱阻尼器和塔筒,發明專利,ZL 2022 1 0402969.6;
7) 一種用於單柱和複合筒組合基礎的連接工裝,發明專利,ZL 2019 1 0780556.X;
8)一種鋼管與鋼板的連接節點結構,實用新型專利,ZL 2021 2 0012383.X;
9)一種單柱-複合筒連接裝置與單柱的節點構造,實用新型專利,ZL 202120012371.7;
11)C字型調諧液柱阻尼器和塔筒,實用新型專利,ZL 202220890494.5;
12)一種海上平台靠泊和上下人結構,實用新型專利,ZL 202022247641.0;
13)具有破冰結構的重力式海上風機基礎,實用新型專利,ZL 201920688611.8;
14)一種發電機組和升壓站一體化的潮流發電工程,實用新型專利,ZL 202021546341.6。
(4)軟件著作權
1)海上風電高樁承台基礎BIM模型工具箱軟件,2020SR1088204,上海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原始取得,2019年6月;
2)海上風電單樁基礎疲勞計算分析軟件,2023SR0980807,上海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原始取得,2023年05月;
3)海上風電鋼結構連接節點全耦合時程疲勞分析軟件,2024SR0973393,上海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原始取得,2024年07月。
依托項目簡介
(1)項目名稱:海上風機基礎動力優化設計及減振關鍵技術研究
(2)關 鍵 詞:海上風電支撐結構、動力特性、減振措施
(3)項目摘要:海上風電工程走向深遠海海域,風電機組支撐結構動力響應更加顯著,在保證安全的基礎上降低成本成了整個行業的迫切需求。動參數是荷載和結構動力響應計算的關鍵因素,目前主要根據經驗取值;同時安全、可靠和經濟的阻尼裝置應用較少。鑒於此,本課題將針對海上風電支撐結構現場實測動力響應進行動參數識別,獲取支撐結構真實頻率和阻尼等;2)結合識別的動參數、支撐結構設計施工方案,對減振措施進行係統研究,通過物理模型實驗和數值分析驗證其適用性和可靠性;3)構建風電機組與支撐結構及新型阻尼裝置一體化原型數值仿真模型,並與實測數據對比驗證新型阻尼裝置減振效果,形成一整套動力優化設計計算體係。本研究根據實測數據進行動參識別可真實反映係統結構的模態和阻尼特性;通過阻尼減振裝置方案論證,可為海上風電工程提供安全、可靠和經濟阻尼減振裝置新思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