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 簡體中文 English

官方微信

獎勵推廣
首頁 青年人才托舉工程

第二屆青年人才托舉入選人-王琳

2024-10-23


個人簡介:

王琳,現任西安理工大學水利水電學院教師,副教授,博士研究生。長期從事水利工程與公共安全領域方向。
2014年起一直從事堰塞體、梯級水庫群、淤地壩的潰決機理與災害鏈效應研究工作,通過自主研製圓筒型衝蝕試驗設備,破解了潰決預測最重要挑戰之一的衝蝕特性直接量測問題;首次將總應力分析方法和圓弧破壞麵引入潰決潰口表征過程,開發了考慮土水耦合作用的潰決分析程序DB-IWHR,填補了堰塞體、淤地壩潰壩數值模擬空白;開發了潰決洪水致災預警與風險評估平台,將傳統的“降雨-洪水-潰決”研究提升為“降雨-洪水-泥沙-潰決”鏈式致災風險分析方法,實現潰決精準判斷和風險定量評估。
支持了紅石岩堰塞湖壩體成為世界首座“應急搶險-後續處置-整治利用”一體化水利樞紐工程、金沙江白格堰塞湖2018“10·11”和“11·03”應急處置工作、白格滑坡殘留體再次堵江的風險評估、黃河粗泥沙集中來源區攔沙工程一期項目(水利部150項重大水利工程)設計工作。研究工作保障了工程安全和公共安全,有力支持了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


主要學術成果

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麵上項目國家級課題2項,主持陝西省-引漢濟渭聯合基金(重點)、陝西省自然科學基礎研究計劃、陝西省水利廳科技計劃等各類科研項目10餘項。作為主要完成人參與國家級“973”、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自然科學基金重點課題等國家級項目10餘項、參與《梯級水庫群安全風險防控導則》(NB/T10882—2021)標準編製。出版學術專著2部,作為通訊作者和第一作者在《Earth-Science Reviews》《Engineering Geology》、《水利學報》等發表學術論文30餘篇;授權發明專利7項,授權軟件著作權11項。榮獲中國水力發電科學技術獎一等獎、陝西省科技進步二等獎、中國電建科學技術獎特等獎和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項目重大研究成果推薦。


依托項目簡介:

項目名稱:黃土高原地區淤地壩群的級聯潰決機理及災害鏈效應研究
關 鍵 詞:級聯潰決;漫頂;潰決;衝刷。

項目摘要:淤地壩是治理黃土高原地區水土流失的有效工程措施,骨幹壩的失事會引發壩群級聯潰決,存在極強的災害鏈效應,其失事後果嚴重程度遠較常規土石壩嚴重。目前級聯潰決機理及災害鏈效應研究主要集中於梯級水庫群,針對淤地壩群的潰決機理研究及災害鏈效應尚屬空白。尚未形成完善的理論體係,如何識別淤地壩群災害鏈效應也沒有統一定論,相關科學研究也缺少權威性結果。本項目將以黃土高原地區淤地壩群潰決機理及災害鏈效應為研究目標,級聯潰決過程為研究核心,黃土高原地區潰決淤地壩群為研究對象,借助研製的圓筒型衝蝕試驗設備(CETA),通過室內衝蝕試驗、離心機試驗,識別流固耦合條件下淤地壩群的衝蝕特性、級聯潰決演化規律,揭示潰決風險在壩群係統內的傳導機製,明晰級聯潰決災害鏈效應,建立淤地壩群暴雨-洪水-單潰-級聯過程淤地壩群潰決三維數值模型,開發可用於淤地群級聯潰決洪水精細化分析的CFD-DEM快速計算程序,實現黃土高原地區級聯潰決全過程的快速動態分析,為提升淤地壩群潰決致災後果的預測精度提供技術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