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14
第二屆水電英才獎獲獎人簡介
陳剛簡介
陳剛,男,1975年8月出生,四川大學水利水電學院研究生畢業,博士學位,國電大渡河流域水電開發有限公司黨委委員、副總經理, 教授級高級工程師。該同誌投身水電開發建設近二十年,主要從事水電工程建設管理、水電項目前期核準、智慧企業研究建設實踐及科技管理等工作,先後主持或參與了大渡河幹流規劃調整和瀑布溝、雙江口、大崗山、猴子岩、金川等項目的前期勘測設計及核準工作;參與了瀑布溝水電站的技術攻關、建設管理和後期關鍵環節驗收工作;作為大渡河智慧企業研發中心副主任及業務架構首席專家全過程參與了智慧企業理論研究和建設實踐工作。
陳剛同誌省部級科技獎勵9項,其中一等獎6項,其他集團公司級3項,發表學術論文近40篇,作為主編人員出版《智慧企業——框架與實踐》專著1部,多次獲得集團公司總經理特別獎、集團獎勵基金,榮獲原中國國電集團成立十周年“十大傑出人物”、四川國資委係統優秀共產黨員、大渡河公司勞動模範等榮譽稱號。
盧吉簡介
盧吉,男,1981年1月出生,中共黨員,清華大學水利水電工程係博士研究生畢業,現任華能瀾滄江水電股份有限公司科技研發中心副主任,正高級工程師,中央企業優秀科技創新團隊核心成員,雲南省優秀科技創新團隊核心成員。該同誌長期在工程一線從事水電工程建設和技術工作,先後參與了小灣、托巴、龍開口等大型水電工程建設,組織並承擔了涉及大壩建設及運行等一係列科研項目的研究工作,攻克了多項製約工程建設和影響大壩穩定運行的關鍵技術難題,為推動世界水電行業技術進步和確立我國水電行業的國際領先地位作出了較大貢獻。
盧吉同誌在科研一線從事科技研發工作十餘年時間,獲得省部級獎項7項,其中一等獎2項,其他集團公司級獎項2項,授權專利20餘項;先後獲得“全國青年崗位能手”、“中國電力優秀青年工程師”等榮譽稱號;在國內外期刊發表高水平論文十餘篇。
劉毅簡介
劉毅,男,1979年9月出生,中共黨員,清華大學水利水電工程係研究生畢業,博士學位,正高級工程師,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水電中心主任、結構所所長,國家水電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國家能源水能高效利用與大壩安全技術研發中心主任。該同誌圍繞我國高混凝土壩建設的關鍵技術難題,在大體積混凝土溫控防裂、高拱壩真實工作性態等領域開展研究,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高壩真實性態仿真、智能溫控成套技術等研究成果支撐了錦屏一級、溪洛渡、拉西瓦、烏東德、白鶴灘等世界級工程的高質量建設和安全運行,取得了顯著的經濟社會效益,推動了行業進步。
劉毅同誌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勵12項(其中特等獎3項,一等獎5項)。2012年被水利部授予“第五屆水利青年科技英才”(1/10),2019年榮獲“第五屆張光鬥青年科技獎”,承擔國家、省部與重大工程科研項目40餘項,發表論文70餘篇(其中SCI收錄18篇,EI收錄43篇),授權專利67項(其中發明專利43項),參與編製規範3部。
狄聖傑簡介
狄聖傑,男,1984年11月出生,中共黨員,河海大學岩土工程研究生畢業,工學博士學位,現任中國電建集團西北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研發中心副主任,正高級工程師,國家注冊岩土工程師。該同誌在水力發電、新能源勘測設計領域,擁有試驗測試、參數選取、計算分析、設計方法、評價標準五要素匹配性運用技術專長,具有地質、岩土及結構複合型專業經驗,具備岩土一體化綜合能力素質。自工作以來,一直在電力工程及新能源建設領域牢樹“創新驅動發展”理念,在工作學習中,也一直堅持和奮鬥在科技與研發的第一線,兢兢業業、認真負責,在生產過程中發現技術問題和難題,將企業和市場的切實需求作為自己和團隊技術創新的源動力。
狄聖傑同誌主持參與的項目曾先後榮獲“水力發電科學技術獎一、二等獎”、“全國優秀工程勘察設計獎”、“電力建設科學技術進步獎”等11項;個人榮獲“全國電力工程最美工程師”、“陝西省青年科技新星”、“武漢市人民政府博士資助人選”等稱號;發表科技學術論文31篇,包含SCI檢索論文4篇,EI檢索論文13篇;獲得授權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60餘項。
寧宇簡介
寧宇,男,1981年5月出生,中共黨員,河海大學研究生畢業,博士學位,現任中國電建集團昆明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分院副院長,正高級工程師。該同誌先後參與了梨園、古水等多個大型水電工程設計工作,擔任南歐江六級水電站工程、滇中引水一期工程副設總,滇中引水昆明段二期項目設總。在土工膜麵板堆石壩工程、滑坡治理工程及長距離引調水工程等領域做出了突出貢獻,推動了相關領域的技術進步。
寧宇同誌成果多次獲電力行業獎項,獲水力發電科學技術獎特等獎1項、一等獎1項,獲電力科技創新獎二等獎1項,獲電建科學技術一等獎1項,先後入選雲南省“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獲評第二屆全國電力工程行業“優秀工程師”,2020年度“中國電力優秀青年科技人才獎”,發表學術論文17篇,其中SCI論文4篇。
李蘅簡介
李蘅,男,1978年11月出生,中共黨員,清華大學水利水電工程係研究生畢業,碩士學位,現任長江設計院工程建設公司副經理,正高級工程師。該同誌自從2003年參加工作以來,參加了烏東德、彭水、構皮灘、旭龍、南水北調、緬甸其培等20餘個大中型水利水電工程項目的勘察設計與科研工作;經過多年的項目錘煉與不斷創新,在施工導流等領域成績突出,取得了較多創新性成果,解決了一些水利水電項目麵臨的重大技術難題。
李蘅同誌是長江設計院青年員工的優秀代表,水利部“5151人才工程”第三、四層次人選。獲得大禹水利科學技術一等獎1項、長江委科學技術一等獎1項、湖北省優秀工程設計一等獎2項和二等獎1項、全國工程谘詢成果二等獎1項,作為項目負責人主持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1項,主要參加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1項,獲國家發明專利11項、實用新型專利16項,參編行業標準3項、著作2部,發表論文近20篇。獲得國家注冊一級建造師、國家注冊谘詢工程師(投資)、國際谘詢工程師聯合會認證的FIDIC谘詢工程師等注冊執業資格。
付健簡介
付健,男,1977年10月出生,中共黨員,武漢大學水利水電學院研究生畢業,碩士學位,清華大學創新領軍工程博士生,現任黃河設計院生態院院長,黃河設計院研究中心主任,黃委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技術中心辦公室主任,正高級工程師。該同誌堅守黃河治理一線20年,在世界上最為複雜難治的河流上長期致力於黃河治理和樞紐工程設計運用技術研究。主持和參與多項黃河治理開發和重大工程項目的研究論證,在重大水利樞紐工程設計、小浪底水庫調度運行和黃河洪水泥沙防控方麵取得多項創新成果,促進了重大工程建設落地。
付健同誌獲中國大壩工程學會科技進步獎特等獎1項,全國優秀工程谘詢成果獎一等獎2項,大禹水利科學技術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發表論文20餘篇,出版專著6部,授權專利3項,參編國家標準1部、規程2部、手冊2部,被評為河南省水利優秀青年科技工作者,黃河水利委員會優秀青年科技工作者、青年崗位能手等榮譽稱號。
錢忠東簡介
錢忠東,男,1976年12月出生,致公黨,東北大學熱能工程係研究生畢業,博士學位,現任武漢大學水資源與水電工程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教授、博導。該同誌長期從事水力機械多相流研究,是2014年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獲得者, 2018年湖北省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群體項目負責人。立足“一帶一路”、“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以及“長江經濟帶”國家戰略,圍繞“多沙河流水力機械磨損破壞機理與防護”、“極端運行條件下水力機械流動穩定性理論與控製技術”兩大問題開展了係統的理論研究。旨在提出更準確的預測方法、更安全的運行技術,研發更耐磨的水力機械,取得重要創新成果。
錢忠東教授研究成果獲2017年教育部自然科學一等獎、2013年、2007年湖北省自然科學二等獎;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項、國家級和省部級人才項目4項、水利水電工程項目20餘項;發表學術論文140餘篇,其中SCI論文62篇、EI論文24篇;獲國際專利授權2項,國家發明專利授權10項、軟件著作權授權5項。
蘇海簡介
蘇海,男,1985年3月出生,中共黨員,西安理工大學水利水電學院本科畢業,學士學位,現任中國葛洲壩集團第二工程有限公司兩河口項目副總工,高級工程師,BIM一級建模師。該同誌自參加工作以來,先後參加四川錦屏二級水電站、兩河口水電站兩座大型水電工程的建設,在水電站及地下廠房的建設中積累了豐富技術、施工、質量等方麵的經驗,尤為突出的是洞挖工程、混凝土工程及高邊坡開挖支護工程。
蘇海同誌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4項,其中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編寫申報8項專利,1項工法;先後獲得集團公司模範黨員、第十五屆葛洲壩十大傑出青年、集團股份公司葛洲壩最美青工等榮譽稱號,發表7篇第一作者或獨著的論文,其中5篇多次被國內重要期刊及核心期刊引用。
宋旭峰簡介
宋旭峰,男,1975年3月出生,中共黨員,河海大學電力係統及其自動化專業本科畢業,獲浙江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工學碩士學位,高級工程師,現任國網新源控股有限公司生產技術部設備處處長。該同誌1995年7月大學畢業後從基層班組做起,現場參加了天荒坪抽水蓄能電站、河南寶泉抽水蓄能電站、河北張河灣抽水蓄能電站、江西洪屏抽水蓄能電站等工程建設工作,2012年起調動到國網新源控股有限公司工作。
宋旭峰同誌主持、參加起草的新源公司及以上各級各類標準超過40餘項,作為主要編製人員編製發布《抽水蓄能機組工況轉換技術導則》GB/T 32894-2016、《抽水蓄能電站基本名詞術語》GB/T 36550-2018等國家標準4項、《智能水電廠技術導則》DL/T 1547-2016等行業標準3項、國網公司企業標準10餘項、國網新源公司企業標準20餘項,首次提出並多次參加製修訂了國網新源公司技術標準體係表。
宋旭峰同誌科技成果獲水力發電科學技術獎3項,中國電機工程學會國際先進以上成果鑒定2項,電力行業設備管理創新成果獎1項,國家電網公司獎勵3項,國網新源控股有限公司科技進步獎勵20餘項。發表論文11篇,執行主編《抽水蓄能電站設備設施典型故障案例分析》(ISBN 978-7-5198-4719-7)叢書以及參加編著其他公開出版物5部。
宋旭峰同誌作為抽水蓄能技術發展的先頭兵和踐行者,深化抽水蓄能監控自動化、生產管理信息化、電站智能化應用技術研究,注重專業技術知識標準化轉化,推動國網新源公司專業化管理,提升抽水蓄能機組安全穩定和服務電網運行,促進抽水蓄能行業國產化技術進步,取得了顯著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