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 簡體中文 English

官方微信

獎勵推廣
首頁 青年獎曆屆獲獎名單

第一屆水電英才獎獲獎名單

2022-10-14    


首屆水電英才獎獲獎名單


首屆水電英才獎獲獎人簡介

 

陳觀福同誌簡介

陳觀福,男, 1974年1月出生,中共黨員,2002年7月參加工作,清華大學水工結構工程專業畢業,研究生學曆,工學博士學位。現任中國電建海外事業部/電建國際公司副總經理、意大利GEODATA公司董事長,188BETApp 理事、專委會委員,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商會工程技術標準委員會主任,大連海事大學客座教授。

陳觀福積極踐行“規劃先行”國際經營理念,牽頭組織開展了全球110多個國家的電力市場初步規劃及30多項合作規劃;推動並成功實踐設計谘詢企業轉型為投資建設型工程公司,推動境外項目投建營一體化,牽頭組織並順利運作和實施多個風電EPC項目及投資項目;成功運作電網改造、汙水處理、垃圾發電、燃煤發電等項目,實現業務領域突破;響應國家號召,積極推動中國標準國際化,組織開展了中國水電、風電和太陽能發電標準編譯、水利水電和路橋行業的中外技術標準對照研究等。

陳觀福長期致力於解決項目設計、施工等過程中遇到的難題,具有豐富項目管理經驗,是國際項目管理協會認證的特級國際項目經理;積極組織和參與重大技術問題研究,多項研究成果榮獲省部級獎勵;注重業務學習和知識管理,先後主編3本、副主編3本專著,在國內外先後公開發表40餘篇論文。

 

 

劉德民簡介

劉德民,男,1982年2月出生,中共黨員,工學博士,高級工程師,四川省青年聯合會委員、美國ASME學會會員、國際IAHR學會會員、全國動力工程學會水輪機專委會委員,四川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四川省學術與技術帶頭人後備人選,中國東方電氣集團青年拔尖人才、流體機械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首席專家、德陽市“優秀引進人才”和德陽市“科技菁英人才”。

 劉德民研發的多個科研成果用於工程實踐,長龍山抽水蓄能機組(最高水頭760m,容量350MW,中國最高水頭的抽水蓄能機組)、敦化抽水蓄能機組(最高水頭710m,容量350MW,中國水頭第二的抽水蓄能機組)、蟠龍抽水蓄能機組(容量300MW,中國西南地區最大的抽水蓄能機組)、梅州抽水蓄能機組(容量300MW,400m水頭段水頭變幅最大的抽水蓄能機組之一)和白鶴灘混流式機組(容量1000MW,全球單機容量最大的混流式機組)等大型水力發電機組。研發成果被評為世界先進水平。

 劉德民發表SCI和EI學術論文30多篇,10篇論文獲得行業優秀論文,獲7項專利,3項成果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

 

 

張衝簡介

張衝,男,1978年2月出生,中共黨員,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來自中國電建集團成都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長期從事水電站設計與研發工作,擔任成都院勘測設計分公司總工程師,葉巴灘水電站項目設總,榮獲2019年度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張衝畢業於清華大學,博士學位,從業後陸續參建了溪洛渡、錦屏一級、葉巴灘等一批特大型水電工程的設計工作。獲得工程設計類省部級一等獎4項。作為葉巴灘項目設總,長期深入藏區、堅守高原、任勞任怨、踏實肯幹。

同時該同誌積極投身科研,圍繞當前水電工程建設麵臨的實際技術難題,緊扣工程需要,前後參與了國家重點科技攻關項目等20餘項重大科研項目,取得了一係列成果。榮獲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等8項科技獎勵。獲評四川省青年科技獎,四川省學術與技術帶頭人後備人選。 

張衝主動參與20085.12”汶川地震、2018年兩次金沙江白格堰塞湖搶險等救災工作,獲評甘孜州白格堰塞湖搶險先進個人,是成都院首批應急救援隊正式成員,連年獲得集團和單位先進個人、質量管理先進個人等稱號。

 

 

陳求穩簡介

陳求穩,男,1974年1月出生,博士,研究員,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生態環境研究所所長,長期致力於生態水力學和環境水信息學研究,在水電開發生態環境效應與保護、富營養化湖庫治理、流域水環境健康等領域取得了突出研究成果。主持重點基金、973課題、863項目、水專項課題、重點研發計劃課題等國家級科研項目30餘項。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Water Research,Environmental International,Journal of Hydrology等本領域主流期刊發表學術論文350餘篇,其中SCI論文145篇,出版專著4部,授權國際和國家發明專利25項。榮獲國際水利與環境工程學會(IAHR)第20屆 Arthur Thomas Ippen 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特等獎1項,一等獎5項。入選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國家“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中科院“百人計劃”。

 

 

周偉簡介

周偉,男,197511月出生,中共黨員,武漢大學水利水電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傑出青年基金”和“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張光鬥青年科技獎獲得者、水電英才獎獲得者、汪聞韶青年優秀論文獲得者。2004年6月獲武漢大學水工結構專業博士學位。2006年晉升副教授、2009年破格晉升教授。2010.8-2011.8赴加拿大University of Alberta 訪問交流一年。兼任188BETApp 理事、中國大壩學會數值模擬專委會副主任委員,擔任計算力學領域SCI期刊Engineering Computations編委、《岩土力學》編委、《武漢大學學報工學版》編委。

主要從事水工結構的宏細觀變形機理、穩定分析理論和連續-離散耦合數值分析方法方麵的教學和研究工作。建立了細觀隨機散粒體模型,提出了高堆石壩FEM/DEM耦合分析方法,構建了全生命周期的變形控製體係,為解決堆石體“縮尺效應”技術難題提供新的途徑,研究成果在工程中得到成功應用。

近年來主持6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和30餘項重大水電工程科研項目。發表論文150餘篇,其中SCI收錄88篇、 EI收錄83篇。參編行業規範4部,授權國家專利15項、軟件著作權7項,撰寫專著2部。研究成果獲2009年湖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排名第2)、2010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排名第4)、2013年獲湖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排名第1)、2015年獲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排名第1)。

 

 

張建均簡介

張建均,男,19757月出生,中共黨員,教授級高級工程師,高級爆破工程師,中能建工程技術專家。1998年在中國葛洲壩集團第二工程公司參加工作,20年如一日奮戰水電在水電施工一線,紮根藏區近10載,先後參與大朝山水電站、小灣水電站、漫灣擴機、錦屏二級水電站、撒多水電站、岩灘擴機、兩河口水電站等7座水電站建設,參建項目包括5個大中型地下廠房洞室群,綜合規模世界第一水電樞紐區高邊坡群,高度為684m的世界水電第二高邊坡,規模最大、流速為53.76m/s的流速世界第一的泄水建築物,世界第一高泄洪進口閘室。先後獲得“葛洲壩十大傑出青年”、“葛洲壩最佳文明職工”、“中央企業青年崗位能手”、“四川省重點工程勞動競賽優秀建設者”、“兩河口建設管理局優秀總工” 等榮譽稱號;獲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國家發明專利,5項國家實用新型專利,11項省部級工法,完成15篇論文。

 

張鵬簡介

張鵬,男, 1977年2月出生,中共黨員,2003年畢業於清華大學水利水電工程係,取得碩士學位。現任雅礱江流域水電開發有限公司工程管理部主任,正高級工程師。

張鵬同誌在188体育官网app 一線工作15年,作為核心成員先後服務於錦屏和兩河口兩個巨型水電站的開發建設,為兩座電站安全、優質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

在錦屏工作期間,參與了錦屏二級水電站深埋長大引水隧洞施工關鍵技術攻關。針對100MPa級高應力引發的強岩爆問題,摸索出一套岩爆綜合預警和防治技術,實現了強岩爆條件下的安全快速施工。針對10MPa級水頭地下突湧水治理難題,探索了“分流減壓封堵、沉箱封堵和控排引流”治理成套技術,完成多個大型湧水點的綜合治理,實現了引水隧洞在超高外水壓力下的長期安全穩定運行。

在兩河口工作期間,重點組織攻關了高寒高海拔地區高心牆堆石壩(295m)的心牆冬季施工問題,首次實現了高寒高海拔地區大壩心牆的全年不中斷施工。

張鵬同誌先後獲得過中央企業勞動模範,中國水力發電科學技術獎特等獎,中國大壩工程學會科技進步獎,第十六屆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獎等榮譽。

 

 

劉英簡介

劉英,女,1974年7月出生,中共黨員,1996年7月畢業於成都水電校水利工程施工專業,大專學曆,同年7月在中國水利水電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參加工作。2005年07月畢業於四川農業大學水利水電工程專業,取得本科學曆。2011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正高級工程師、一級建造師、注冊安全工程師。現任中國水利水電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第一分局副總工兼成都高新區公共服務配套PPP項目總工程師。

劉英同誌先後參與了明台電站、波羅電站、小關子電站、福堂壩電站、溪洛渡電站、金堂三星南片區基礎設施PPP項目、成都高新區公共服務配套PPP項目的建設,從普通技術員做起,直至項目總工。前後指導並參與了蹺磧電站、梨園電站、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果多電站等項目經營策劃、施組編製、科技策劃,組織開展科研課題75項,獲得省部級科技獎項61項,國家專利54項,組織編寫水電水利行業規範13部,省部級以上工法30項。2012年3月獲得四川省“五一”巾幗標兵、2015年10月獲得中國施工企業協會“科技創新先進個人”,連續多年被公司授予“科技先進人員”“優秀技術人員”先進科技工作者”等。

 

 

王漢輝簡介

王漢輝,男,1977年10月出生,中共黨員,2003年畢業於武漢大學水工結構專業,碩士研究生學曆,水利部 “5151人才工程”第三、四層次人選,現任長委設計院樞紐院院長、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工作以來,作為專業負責人或主設人參加了烏東德、彭水、水布埡、構皮灘等20餘個大中型水利水電工程項目的勘察設計與科研工作;在水工結構設計、高陡邊坡與滑坡治理等領域的理論與實踐方麵取得了較多創新性成果。近年來,獲得中國水力發電科學技術獎一等獎1項、湖北省科技進步二、三等獎各1項,湖北省優秀谘詢成果獎一等獎1項,全國優秀QC小組一等獎3項。獲得國家授權發明專利8項,實用新型專利12項,負責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課題及專題各1項,參編行業設計規範4部,發表論文20餘篇。獲得國家注冊土木工程師(岩土)、國家注冊土木工程師(水利水電)、國家注冊谘詢工程師(投資)、IPMA論證的國際項目經理等執業資格。

 

 

杜小凱簡介

杜小凱,男,197910月出生,中共黨員,2008年12月畢業於河海大學水工結構專業並獲得工學博士學位。2009年2月就職於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主要從事水電、風電工程技術谘詢、審查、安全鑒定、驗收和標準製修訂等工作。2013年3月擔任水電總院團委負責人,2015年4月獲評“中央企業優秀共青團幹部”。2016年12月獲評教授級高級工程師,2019年3月認定為正高級工程師。2017年6月在白鶴灘水電站工地工作,擔任“白鶴灘水電站工程設計副總工程師”。2019年2月擔任水電總院科技標準部副主任。

該同誌積極參與重大水電工程建設,作為主要完成人承擔了《混凝土壩抗震安全評價體係研究》、《高土石壩抗震性能及抗震安全研究》、《大體積混凝土防裂智能化溫控關鍵技術》等5項重大科技攻關項目,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特等獎1次、一等獎1次、二等獎2次,集團級科技進步一等獎3次、二等獎1次。作為主要成員參加了《水電工程水工建築物抗震設計規範》、《海上風電場工程風電機組基礎設計規範》等3項行業技術標準的編製工作。白鶴灘水電站工作期間,參與大壩混凝土骨料級配調整、冬季施工澆築溫度調整、地下廠房洞室群圍岩穩定等多項專題論證工作;參與混凝土雙曲拱壩、水墊塘和二道壩等圖紙的審核,為工程施工提供了技術支持。




附件:首屆水電英才獎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