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 簡體中文 English

官方微信

獎勵推廣
首頁 潘家錚獎曆屆獲獎名單

第六屆潘家錚獎獲獎名單

2022-10-14


第六屆潘家錚獎獲獎人簡介

楊啟貴簡介

楊啟貴,男,1964年出生,1983年畢業於葛洲壩水電工程學院水工建築專業2000年獲武漢水利電力大學水利工程碩士。現任長江勘測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國家注冊谘詢工程師、國家注冊土木工程師(水利水電),河海大學長江研究生培養基地博士生合作指導老師,2011年評為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

楊啟貴同誌從事水利水電及相關領域工程設計谘詢及研究工作達37年,是水工結構、岩土工程和涉水災害搶險技術專家。

楊啟貴同誌主持或參加了湖北水布埡、湖南皂市、馬來西亞沐若、巴基斯坦卡洛特等60多項大中型水利水電工程的勘察設計工作。主持設計的水布埡麵板堆石壩是當今世界上已建成的最高的混凝土麵板堆石壩,2010年被國際大壩委員會授予“麵板堆石壩裏程碑工程”,2014年被國際谘詢工程師聯合會(FIDIC,菲迪克)授予“FIDIC優秀工程獎”,水布埡工程被潘家錚先生稱為“中國科技人員創造的又一項壩工奇跡”;主持設計的馬來西亞沐若水電站,2015年被國際大壩委員會授予“碾壓混凝土壩裏程碑工程”。

作為防汛搶險專家,負責或參加了易貢、唐家山、舟曲、白格等應急搶險技術方案編製;作為中國政府專家組成員前往泰國、巴基斯坦進行防洪搶險和堰塞湖處置技術支援。易貢堰塞湖成功處置被時任國務院副總理溫家寶高度評價為“戰勝了各種艱險,使湖水按預定方案下泄,避免了人員傷亡,這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唐家山堰塞湖應急除險被國務院抗震救災指揮部稱為“創造世界上人工處理大型堰塞湖的奇跡”。作為主要肯幹參與編製了世界上堰塞湖處置僅有的兩部規範《堰塞湖風險等級劃分標準》、《堰塞湖應急處置技術導則》。作為專家組長負責江西唱凱堤決口、湖北漳河水庫與煤礦連通透水、湖北東方山大壩管道型漏水的搶險均取得成功。

曾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2項,全國優秀工程勘察設計金獎、銀獎3項,省部級科技獎勵20多項,獲得專利50餘項,發表論文60餘篇,主編專著6部,主(參)編技術規範7部。先後被授予全國抗震救災模範、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首屆全國創新爭先獎等榮譽。

楊澤豔簡介

楊澤豔,男,1962年9月2日出生,1983年7月本科畢業於葛洲壩水電工程學院(現三峽大學)水工建築專業,學士學位。20039月就讀於武漢大學水工結構工程專業,2006年12月獲工程碩士學位。中共黨員,正高級工程師,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現任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副總工程師。

自參加工作以來,先後主持洪家渡水電站工程的設計工作,開展“洪家渡麵板堆石壩設計優化”,承擔“峽穀地區高混凝土麵板堆石壩關鍵技術應用研究”等科技項目。主持“西電東送”第二批重點工程、大(Ⅱ)型董箐水電站工程的預可行性研究。主持高地震烈度區、狹窄河穀、深厚覆蓋層上猴子岩水電站,以及枕頭壩一級、沙坪二級水電站的施工階段技術谘詢工作。

先後參與了天生橋二級、普定、東風等大中型水電站工程的設計和施工,洪家渡、小灣、張河灣、水布埡等工程的評標和谘詢工作。參與了國內外數十座大中型水電工程項目的谘詢、審查、安全鑒定、驗收等工作。主持了藏區巨型水電站工程兩河口、雙江口工程施工階段技術谘詢工作。

先後組織參與了水電工程邊坡設計規範、水電工程防震抗震設計規範、麵板堆石壩設計規範、風機基礎設計規定等編製。先後組織主持和參與汶川地震調查、300m級高麵板壩適應性研究、麵板壩技術總結、水工設計手冊、水力發電科技發展報告、階段性學術總結報告,300m級高麵板壩安全性研究、中外水電工程設計標準對照研究等多項重大課題、重大科技項目、基金項目的研究和編製工作。

該同誌在三十多年的工作中積累了豐富的工程設計和技術管理經驗,尤其在水電工程樞紐布置、壩工設計、地基和邊坡處理等方麵頗有研究和獨到見解。現場工程技術難題解決、工程質量控製等經驗豐富,工作業績突出。榮獲中央企業勞動模範、國家電力公司首屆青年科技創新獎。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項(排名1),中國建設工程魯班獎、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獎和百年百項傑出土木工程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10項,獲全國優秀設計金質獎1項,2011年獲國際大壩委員會國際裏程碑工程獎,獲得實用新型專利5項;發表論文24篇,出版專著8部。

和孫文簡介

和孫文,男,19661125日出生,1988年本科畢業於武漢水利電力學院(現武漢大學)河流泥沙及治河工程專業,工學學士。中共黨員,正高級工程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先後在漫灣電站、大朝山電站、螺絲灣電站、廣州地鐵、元磨高速公路、長江堤防、龍灘電站等大型工程從事水電、高速公路、市政工程的施工技術和項目管理工作,曆任技術員、作業隊長項目總工程師、分局總工程師、項目經理等現任中國水利水電第十四工程局有限公司總工程師。

長期從事水利水電、公路、市政工程、軌道交通施工技術管理及工程管理工作,有豐富的工程實踐經驗,主持過多項大、中型工程的施工、谘詢、審查和工程管理工作;參加過多項技術標準、規程規範的審查工作;引進多項"三新"技術,解決施工重大技術難題。所涉及的技術工作麵廣,對地下工程施工有深入研究和獨到見解,有較高技術水平和業務領導能力。

也正是上述豐富的工作經驗加上淵博的學識和上進心,和孫文同誌在專業技術領域做出卓越的貢獻:2012年獨著完成《深埋長大隧洞施工新技術研究》的編寫;2016年作為第一作者編寫了《中國水電水利地下工程施工技術綜述》,並在《水利水電施工》出版;2016年作為第一作者編寫《蓋挖逆作法地鐵車站圍護結構變形及穩定性分析》為相關工程提供大量經驗借鑒;2016年參與策劃的《水電站600m級複雜地層大型豎井施工關鍵技術》,獲科學技術獎科技創新成果一等獎;2017年作為第一完成人主持一種用於重疊盾構隧道施工的支撐台車及支撐台車係統的專利發明;2017年,主持“特大地下洞室群優質高效安全環保施工關鍵技術與應用”重大科技專項深化研究任務,進展有序,通過了年度考核,主編並發布一部行業標準;2018年參與的《複雜地下洞室群智慧建造關鍵技術研究》獲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2018年作為的第一完成人主持“一種盾構管片鋼筋籠的製作方法及其製造用台架”專利發明;2018年作為第一完成人,主持“一種受限空間內軟基礎鋼管樁加固處理的施工方法”專利發明;2018年作為第一完成人主持“一種調整預埋鋼板達到設計施工精度的施工方法”專利發明;2018年作為第一作者完成《地鐵區間隧道零距離下穿運營車站礦山法施工關鍵技術》(軌道交通建造關鍵技術研究叢書)的編撰與審核工作;2018年,公司參建的成都地鐵4號線、武漢地鐵11號線項目獲電建集團2018年優質工程獎,廣西百色水利樞紐工程獲大禹獎,成都地鐵4號線二期機電安裝工程獲中國安裝工程優質獎(中國安裝之星);在QC小組活動成果方麵,2018年有92項成果獲省部級獎項;2019年作為第一作者帶領專業技術人員完成《地下工程施工技術》(水利水電工程施工技術全書第2卷第四冊)的編撰與審核工作;2019年榮獲“中國電力科學技術傑出貢獻獎”;2019年,榮獲“中國電力科學技術傑出貢獻獎”;為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主持編撰了《水利水電地下工程施工》一書,現已全國公開發行;重視公司專利的發掘技術工作,目前公司已有發明及實用新型專利65項;主持編寫了《岩壁吊車梁岩台(雙向控爆法)開挖施工工法》等近百項工法,已有71項被審定獲批,其中6項被審定為國家級工法,3項被審定為雲南省省級工法,15項被審定為中國電力建設集團公司工法,13項被審定為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工法,34項被審定為中國水利188體育官網app 集團公司工法。

任公司總工程師10多年來,製定和完善了企業科技發展規劃,創新科技管理體製,加強科技管理,使企業的技術管理、科技攻關、科技人才培養等多方麵工作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特別在企業技術創新方麵,主持了《特大地下洞室群施工安全環保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等160多項科研課題的研究工作,對科研項目的技術研究進行了總體策劃、對施工技術方案進行了宏觀管理和決策,對關鍵的施工方案提出了新的施工思路,對研究成果中的多項創新點做出了創造性的貢獻。其研究成果經專家評審後多項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中國電機工程學會、雲南省政府、中國工程爆破協會等各省部級科技進步獎100多項,為企業的快速發展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由於工作出色、成績顯著,2014年入選雲南省首批“雲嶺產業技術領軍人才”,長期擔任國家科技進步獎、國家級工法評審專家和多個學術團體常務理事一職。曾榮獲“漫灣電站建設一等功臣”、“大朝山電站建設功臣”、龍灘建設功臣、“十五”全國建設科技進步先進個人、中國施工企業管理協會的“技術創新先進個人”、“十一五”全國建築業企業優秀總工程師、中國爆破行業有突出貢獻科技專家、茅以升科學技術建造師獎等榮譽稱號。

和孫文同誌對工作認真負責,有紮實的專業知識、較高的專業技術水平,駕馭能力強,工作有思路,有較強的事業心和責任感,有務實精神和敬業精神,能力較為全麵,是一位優秀的工程技術人才。


附件:第六屆潘家錚獎獎勵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