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7-02新聞來源:北極星電力網
西電東送"概況:顧名思義
西電東送是西部大開發的標誌性工程之一,在西部開發三大標誌性工程中,西電東送投資最大,工程量最大。從2001年到2010年,西電東送項目的總投資在5265億以上(不包括三峽電站)。西電東送在中國版圖上可謂"遍地開花",同時開工的工程之多是史無前例的,單個工程的規模之大也是罕見的。在我國電力建設史上,如此大規模的電源、電網建設也從未有過。
顧名思義,西電東送重點在"送",要送就要有通道。西電東送從南到北,從西到東,形成了北、中、南三路送電格局。北部通道:將黃河上中遊水電和山西、內蒙古坑口火電廠的電能送往京津唐地區;中部通道:將三峽和金沙江幹支流水電送往華東地區;南部通道:將貴州烏江、雲南瀾滄江和廣西、雲南、貴州交界處的南盤江、北盤江、紅水河的水電以及雲南、貴州兩省坑口火電廠的電能開發出來輸送到廣東、廣西。南方電網所轄的西電東送大通道屬於南部通道。
西電東送這一偉大工程,為西部省區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提供了新的曆史機遇,將改變東西部能源與經濟不平衡的狀況。對加快我國能源結構調整和東部地區經濟發展,將發揮重要作用。與其他西部開發戰略的標誌性工程相比,西電東送工程最大的特點是,它不僅僅是西部的工程,也是東部的工程,充分地體現了黨中央提出的"東西部協調發展,共同富裕"的戰略構想。
我國能源分布不均。我國是世界上水能資源最豐富的國家,可開發裝機容量為3.78億千瓦,年發電量1.92億千瓦時。但水能資源的分布極不均勻,90%的可開發裝機容量集中在西南、中南和西北地區,特別是長江中上遊幹支流和西南地區河流。由於水電資源分布與用電負荷分布的不平衡,客觀上製約了水電的開發和利用。到1999年底,全國水電總裝機容量為7300萬千瓦,僅占水電可開發裝機容量的19%。我國煤炭資源也十分豐富,是世界上煤炭產量最多的國家,但煤炭資源主要集中在山西、陝西、內蒙古西部。我國的東部沿海地區經濟發達,僅北京、廣東、上海等東部七省市的電力消費就占到全國的40%以上,但能源資源非常短缺,隻能從外地運煤建火電廠,一是造成大氣汙染嚴重,二是交通運輸壓力很大。
開發西部的電力資源應該以水電為主,水火並舉。這是因為,水電與火電相比有很多優點:它運營成本很低,一次性投資建成之後,其發電成本比火電和核電要低得多;水能資源可再生,可永續得用;無汙染。燃煤發電,無論是在煤炭產地建坑口電站,還是在東部消費區建火電廠,燃煤造成的廢氣汙染和爐渣占地、再利用等問題都不好解決,所以說水電的開發對可持續發展的意義非常大。
"西電東送"將會是東、西雙贏的結果。東部以深圳、香港、廣州為核心的珠江三角洲,是我國經濟最發達,產業、人口、城鎮高密度集聚區,因此也是電力負荷最高的地區。而東部特別是珠三角洲,本身並沒有豐富的水、煤資源,其電力缺口就隻有靠建立核電站來補充。如大亞灣核電站就是為解決這一問題而建設的。但核電並不是最好的選擇,核電技術要求非常高,安全要求特別高,核廢料的處理難度大。東部地區的環保要求特別高,火電環境汙染嚴重。因此,"西電東送"既補足了東部沿海地區的電力缺口,又改善了環境質量,節約了土地、淡水等稀缺資源,而且能從根本上加快東部地區後工業化進程。
對西部而言,通過開發水電、火電,實行"西電東送",以資源開發為先導,帶動社會、經濟的全麵發展,是一項最直接、見效最快的方法。它既可以在當地增加就業、積累資金、提高居民人均收入,又可以在向東部輸電的同時,利用剩餘電力,結合當地資源,如廣西、貴州、雲南交界處紅水河流域豐富的有色金屬、貴金屬和稀有金屬資源,進行礦產資源的開采和粗加工,發展有色冶金和相關產業,形成一個產業鏈,通過橫向和縱向經濟聯係,帶動地區經濟走上自我發展的良性循環,加快西部地區脫貧致富和工業化的步伐,促進教育、科技、文化等各項社會事業的進步。
"西電東送"技術:直流為主
編者按:日前,國家能源局正式發布《南方電網發展規劃(2013-2020年)》,這也是國內首個"十三五"電網發展規劃。《規劃》明確提出了南方電網未來八年的主要發展目標、重點任務和具體實施措施,對南方電網未來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義。本報為此特聚焦《規劃》出台的背景、目標和決策過程中的亮點,以饗讀者。
反複醞釀研究論證長達7年
9月3日,國內首個"十三五"電網發展規劃正式發布。這個承載著南方電網未來8年發展藍圖的規劃,讓業界一下子熱鬧了起來。
徐達明是南方電網公司計劃部主任,也是本次《規劃》編製南網部分工作的主要負責人。據他介紹,此次《規劃》製定早在2007年就開始籌備,主要分為規劃研究、專家論證和規劃編製三個階段。公司作為規劃研究的主要完成單位,全程參與了整個規劃的製定。
2007年,公司超前啟動了南方電網"十二五"及中長期規劃研究工作,開展了大量基礎性研究工作。2011年,國家能源局啟動了全國電網規劃工作,並成立了以公司牽頭的南方電網規劃研究工作組,負責具體方案的論證工作。對此,公司黨組高度重視,今年上半年,公司全麵啟動了"十三五"電網規劃相關工作。公司副總經理王久玲一行曾到五省區調研"十三五"電力供需形勢、西電東送、電源建設及電網發展等情況。在此基礎上,公司相關部門進行梳理研究,最終完成《南方電網2013-2020年規劃研究報告》。
2013年6月26日,公司完成的研究報告在全國率先順利通過了國家能源局組織的專家谘詢評審,《規劃》進入到編製階段。
南方電網公司計劃部規劃處的龍誌也是本次規劃編製的人員之一。他回憶,2013年6至7月,為抓緊推進《規劃》的編製,國家能源局組織規劃工作組在北京進行了集中工作,此次集中曆時近三周。在整個集中工作過程中,龍誌等人沒有休息過一天,經常集中工作至淩晨一、兩點。期間還出現了一個小插曲:到了6月中旬,國家能源局要求公司補充規劃環境影響評價部分內容。接到通知時,由於時間非常緊迫,公司立刻和國家能源局協調,落實具體要求,並聯係組織有關單位協助,在以往已開展的規劃環評基礎上,抓緊研究分析,最終按照要求完成了相關內容,並成為《規劃》的亮點之一。
2015年形成"八交八直" 送電規模3980萬千瓦
《規劃》明確了南方電網主網架構格局及西電東送發展方向
據預測,南方五省(區)2015年用電量將達到10500億千瓦時,"十二五"年均增長8.3%,到2020年將達到13630億千瓦時,"十三五"年均增長5.3%。為了滿足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總結了六大問題挑戰,並提出了未來八大重點任務。本報將《規劃》要點進行摘錄,並整理如下:
■南方電網主網架構格局:到2020年,南方電網形成以送、受端電網為主體,規模適中、結構清晰、定位明確的兩個同步電網,其中以雲南省電網為主體形成送端同步電網,其餘四省(區)電網形成一個同步電網。
■關於西電東送:發展目標:到2015年,南方電網建成"八交八直"的西電東送通道,送電規模達到3980萬千瓦;到2020年,再建設6-8個輸電通道,滿足雲南、藏東南和周邊國家水電向廣東、廣西送電要求。重點任務:穩步推進跨省通道建設,"十二五"期間,建成投產雲南普洱至廣東江門、雲南昭通至廣東從化直流輸電工程,開工建設金中直流輸電通道、海南與廣東第二回聯網工程。到2020年,采用直流輸電技術,建設雲南水電、藏東南水電以及緬甸水電送出等遠距離大容量輸電通道。研究雲南貴州水火互濟輸電通道。
■關於統籌各級電網建設發展目標:繼續加強和完善四省(區)500千伏主幹網架、優化220千伏電網結構、加強110千伏電網建設。重點任務:(一)完善各省輸電網。廣東:到2020年,進一步優化東西兩翼至珠三角用電負荷中心的輸電通道,調整主網架結構,滿足多回直流受入安全運行和降低短路電流水平的要求。廣西:到2020年,進一步強化西電東送通道的縱向聯係,形成"四橫三縱"的500千伏主幹網架。雲南:到2020年,進一步優化主網架結構,完善滇西北、滇西南、滇東北至滇中、滇南用電負荷中心的輸電通道。貴州:到2020年,建成貴州500千伏東南部外環網,進一步加強黔西南電源基地向負荷中心的送電能力。海南:到2020年,進一步加強環島220千伏電網,堅持第四個220千伏東西通道,適時啟動500千伏電網建設,增強西部電源外送能力。(二)加強城鄉配電網建設。到2020年,110千伏變電容量超過4.6億千伏安,線路長度超過13萬公裏,預計110千伏及以下配電網投資約2900億元。
■關於智能電網發展目標:顯著提高配電網智能化水平,應用微電網技術,解決海島可靠性供電,基本實現電網信息標準化、一體化、實時化、互動化,適應新能源和電動汽車發展。重點任務:以分布式及新能源發電並網、信息化和用戶互動為重點,發展智能配用電、微電網、高效分布式供能等。推進配電自動化升級,建設智能用電小區,提高供電可靠性和用戶雙向互動能力。利用微電網技術解決西沙永興島、珠海萬山群島等用電問題。製定智能電網技術標準,實現關鍵技術標準、關鍵設備的研發突破。
■各省"十二五"後三年輸電網重點建設任務
廣東2013-2015年,廣東新建和擴建500千伏變電站21座,新增變電容量約3150萬千伏安,新建500千伏線路約2400公裏,預計投資約173億元;新建和擴建220千伏變電站150座,新增變電容量約5200萬千伏安,新建220千伏線路約5300公裏,預計投資約344億元。
廣西2013-2015年,廣西新建和擴建500千伏變電站12座,新增變電容量約1150萬千伏安,新建500千伏線路約400公裏,預計投資約36億元;新建和擴建220千伏變電站69座,新增變電容量約1200萬千伏安,新建220千伏線路約6200公裏,預計投資約98億元。
雲南2013-2015年,雲南新建和擴建500千伏變電站11座,新增變電容量約1125萬千伏安,新建500千伏線路約1400公裏,預計投資約48億元;新建和擴建220千伏變電站61座,新增變電容量約1500萬千伏安,新建220千伏線路約3400公裏,預計投資約79億元。
貴州2013-2015年,貴州新建和擴建500千伏變電站10座,新增變電容量約825萬千伏安,新建500千伏線路約800公裏,預計投資約34億元;新建和擴建220千伏變電站73座,新增變電容量約1400萬千伏安,新建220千伏線路約5600公裏,預計投資約123億元。
海南2013-2015年,海南規劃新建和擴建220千伏變電站18座,新增變電容量約400萬千伏安,新建200千伏線路約1600公裏,預計投資約2929億元億元。
回顧
2007
2007年,公司超前啟動了南方電網"十二五"及中長期規劃研究工作,開展了大量基礎性研究工作。
2009
公司組織有關電力企業、谘詢機構和科研院所開展了"十二五"及中長期電力需求預測、西南水電送出滾動規劃、智能電網發展等15個專項課題研究工作。
2011
《規劃》進入編製階段,國家能源局成立了規劃領導小組、專家組和工作組,組織人員有序開展相關工作。
2012
公司於年初完成了全國2020年電力流規劃方案,並要求有關電網企業按照該方案開展各自經營區電網主網架研究工作。
2013
5月,公司完成了研究工作並上報了南方電網規劃研究報告。6月,國家能源局組織召開了全國電網2013-2020年發展規劃(南方電網經營區域)專家谘詢會。南方電網公司完成的研究報告順利通過了國家能源局組織的專家谘詢評審。按照規劃工作安排,在綜合各方成果和意見的基礎上,規劃編製工作組編製並印發《南方電網發展規劃(2013-20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