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 簡體中文 English

官方微信

會員服務
首頁 學術成果

劉思含:遇見

2020-01-11新聞來源:188BETApp

我,中南院青年員工中的一份子。今年二十七八三十不到,說大不大,說小不小。呱呱墜地到如今已經經曆過人生的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我專注於吃飯睡覺、努力成長;第二個階段開始了寒窗苦讀、努力成熟。還沒擁有行萬裏路的經濟實力,二十二歲之前的我隻能和世界在書裏遇見。我和辛巴達一起拜謁了所羅門的神殿,繞過巨蟒盤桓的山穀,穿過巨鯨出沒的世界盡頭;凡爾納又把我裝在潛水艇中,航行了兩萬裏,帶我去到神秘島;我還在浩渺的宇宙中,看到了憂鬱的小王子,他正拚命地追問著問題……此時,書籍是一扇門,推開門我便能穿越曆史塵煙、沉醉奇幻探險、一覽風光無限。

二十二歲這年,我大學畢業了。走出象牙塔,想要去豐富豐富我的人生閱曆。四年師範專業的學習告訴我教書育人是一項光榮又神聖的使命,我加入了共青團中央大學生誌願服務西部計劃研究生支教團。在湖南省湘西自治州支教的一年,我遇見了我可愛的學生們。他們之中有很多是留守兒童,初一的孩子們明明稚氣未脫,卻因為缺少父母在身邊照顧而在住校生活中表現出略顯笨拙的獨立。他們會在小本子上記下每周生活費的開支計劃,會在去食堂吃飯後認真擦幹淨餐桌上的哪怕一丁點油漬,會跟我說起外公外婆爺爺奶奶平常都帶著他們玩兒什麼,也會追問我大學校園是什麼樣子……我告訴他們,世界那麼大未來總能去看看的,而現在,就把心交給我,跟我去書本裏一起領略“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的壯麗;一起欣賞“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廋馬”的淒美;一起體會“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誌趣;一起學習“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氣節。每當教室裏響起朗朗書聲,一個個孩子們向往的畫麵便從一詞一句、一行一篇中呈現。

研究生畢業,我來到中南院,成為公司的一名宣傳幹事。本以為當上了輕鬆精致的小白領,卻不料成為同事口中調侃的“戰地女記者”。參加工作的這一年裏大大小小的工地走過了好幾個,曾站在龍灘大壩腳下瞻仰,用匱乏的語言慨歎工程之偉大;曾獨自一人遇到因冰凍天氣航班取消,乘坐大巴在川藏線上顛簸七八小時去到兩河口;曾在東莞石馬河項目部和大家一同體驗“白加黑”超長待機的工作作息……在這個過程中,我遇見了太多奮戰一線的優秀同事。兩河口庫區移民複建工程項目上有我們一名普通監理員——老丁,已經五十多歲了。在作業點平均海拔3000米的兩河口,他每天比施工人員更早到達現場,工作一絲不苟,從無懈怠。在我采訪完要離開他們作業點回營地時,他給了我兩包餅幹,說山裏沒啥吃的,而這兩包餅幹還是他難得休息顛簸了兩個小時去縣城理發時順便買回來的。交通之不便利、生活之不便捷如不是親眼所見我絕不敢相信。而他們,在這裏堅守!回頭翻看石馬河流域綜合治理項目的照片,他們的工作實景曆曆在目,照片上的時間水印常常指向一點、兩點、三點、四點……這個團隊大都很年輕,還有好幾個去年與我一同進院的新員工,他們在石馬河一待就是大半年,沒有周末、沒有節假、甚至過年也沒能回家。單身青年沒有時間考慮個人問題,還會打趣地跟我說:“成大事者不談戀愛。”……采訪中還有許許多多這樣的同事,他們對工程的敬畏感、對工作的使命感讓我深深敬佩。當我把他們的工作日常、生活點滴記錄下來時,終於,我成為了創造遇見的那個人。落筆成文那一刻,我想我變成了你們之間的紐帶,即使你不曾和他們並肩,也像正體會著他們的拚搏和辛苦。讓你們在我的文字中遇見,就是我工作的意義。

以上是我並不夠豐富的人生經曆,和我一路走來一點深深淺淺的感悟。而今後,我將以一紙一筆一情懷,去書寫更多中南院人的建功立業好故事,以我之使命,去遇見他們初心!

姓名:劉思含 出生年月:1992.04

單位:中國電建集團中南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專業:新聞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