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11新聞來源:188BETApp
脊 梁
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中華民族的英雄用生命或畢生精力將中國從沉淪到奮起,由苦難至輝煌,他們是中國之脊梁。
歲月靜好,是有人負重前行。此時此刻的我們活在晴空之下,中國是和平安寧的;可彼時彼刻的他們連生存都如此艱難,中國是殘垣斷壁的。當年的清政府實行閉關鎖國使中國走向衰落,而“落後就要挨打”的中國在此後經曆了近百年的屈辱曆史。在1931到1945十四年的抗日戰爭時期,有不計其數的中國人慘遭殺戮,有無數的同胞被當做日軍生化武器的試驗品,在對麵亡國滅種的危險時,是堅持抗戰六年的楊靖宇、是打破日軍空戰不可戰勝神話的高誌航、是刀劈日本憲兵的節振國、是左權、是趙登禹、是張自忠、是戴安瀾……是這些不畏生死、奔赴戰場用自己生命點亮中國希望的革命先烈們,是他們讓中華民族擺脫了外來殖民的統治與侵略,是他們賦予了中國的新生,我們才有了現在的晴空萬裏、歲月靜好。
方興未艾,是有人甘於奉獻。我們有迄今為止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三峽工程;我們有世界上海拔最高、線路最長的高原鐵路青藏鐵路;我們有世界上為數不多的特大型陸相砂岩油田之一的大慶油田;我們有中國橋、中國車、中國港……我們為自己生在這個強大的國家而感到驕傲與自豪,但其實在幾十年前,新中國成立之初,中國的科研幾乎是一片空白,全國的科技人員不超過5萬人。科技才能興國,是當時如鄧稼先、華羅庚、錢學森等大批身居海外的知識分子滿懷著愛國熱情,衝破重重困難,放棄了國外優渥的待遇毅然回到祖國,奉獻了餘生所有的心血與精力,填補了新中國科技領域的空白。中國能在短短的幾十年間一飛衝天令世界為之矚目,是他們甘於為中國的發展奉獻。
山河日新,是有人不忘中國夢。身處一個全新的時代,唯有創新強國,那些新中國科研、技術事業的奠基者們從不敢忘初心,與中國共前行。2019年6月29日逝世的孫忠良先生一生都在從事微波、毫米波技術的研究工作,為中國毫米波技術的工程應用和國防應用做出了傑出貢獻,他生前依舊堅持著毫米波研究工作對中國5G技術具有重要意義。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有兩個夢想,一個禾下乘涼夢,一個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為了解決中國糧食短缺與饑餓問題奮戰了一輩子的一線的袁老先生如今已經快90歲,可他還堅持到辦公室上班,身體已下不了田那就到田邊去看,仍然不放棄研究著海水稻,追求著高產、超高產,他忘不了自己的水稻夢,也放不下中國糧食的安全問題。有些人一抬眸,就為祖國奉獻了一生,有些人夢想不息,是因為心裏記掛著千千萬萬的中國人民,他們用無數個日夜創造了今日人民幸福的生活,用辛勤的汗水成就了萬裏山河日新月異的中國。
從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到新中國成立,銘記是革命先輩用鮮血換回的新中國;從改革開放到全麵深化改革,牢記是科技奠基者們為中國發展幾十年如一日的奉獻。人才興則科技興,科技興則國家興,致敬這些國之脊梁,學其風骨做國家的守護者,做科技創新的開拓者,做中國夢的踐行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建功新時代、共築中國夢!
姓名:馮淩楓
出生年月:1969.02
單位:中國能建葛洲壩集團路橋公司
專業:水利水電工程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