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11新聞來源:188BETApp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以科技之力建功新時代
從1949年新中國成立,到今天2019年,中華民族在曆經70年的艱苦奮鬥後,終於實現了從貧窮到溫飽,再到整體小康;從“觸電”“觸網”,到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從零施工經驗到中國橋、中國路、中國港的興建。中國比曆史上任何時候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戰略目標。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這一切都離不開中國共產黨人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複興的初心。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更沒有日新月異的新生活。毋庸置疑,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無數革命先烈先輩們用自己的執著追求、無私奉獻創造出來的。中國共產黨人始終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保持艱苦奮鬥的初心,帶領中國人民從貧窮走向富強。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70年來,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一切都離不開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離不開無數優秀的科研、技術工作者幾十年夜以繼日,對待科研工作的嚴格要求,是他們對信仰的堅守和對理想的追求,促進了中國科學事業的發展,推動了社會的進步,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1955年,時任美國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教授的錢學森,曆經險阻,回國效力。他潛心鑽研,扭轉了中國在航天、導彈領域落後的局麵,他主持完成了“噴氣和火箭技術的建立”規劃,參與了近程導彈、中近程導彈和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的研製,直接領導了用中近程導彈運載原子彈“兩彈結合”試驗,參與製定了中國近程導彈運載原子彈“兩彈結合”試驗,參與製定了中國第一個星際航空的發展規劃,發展建立了工程控製論和係統學等,在錢學森的努力帶領下,1964年10月16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中國第一顆氫彈空爆試驗成功,1970年4月24日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成功。正如錢學森一樣,無數科研、技術工作者懷著對新中國的美好憧憬,以白手起家的勇氣奠定了我國多項科學技術研究的基礎,開創了多領域科技應用的新局麵。
進入新時代,科技發展突飛猛進,更是湧現了一批引領世界的科技發展的人才,如發現青蒿素屠呦呦,挽救了全球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數百萬人的生命;如蛟龍號載人潛水器的研發團隊,使中國自行設計、自主集成研製的載人潛水器最大下潛深度達到了7020米。正是無數的科研工作者,精益求精的創新精神,用於擔當,才湧現出天宮、天眼、悟空、墨子、大飛機等重大成果,使得中國基礎研究和戰略高技術領域不斷突破。
新時代,無數科研、技術工作者積極響應科協號召,投身科技誌願服務,在基層科研工作中創造自身價值,在提高全民科學素質、服務地方經濟發展中紮根基層,為中國科技力量的進步奉獻自己的青春。我們堅信,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在無數科研、技術工作者不懈努力奮鬥中,中國必將更加強盛,中國人民的生活必定更加美好!
作者姓名:萬陽
出生年月:1991.09
單位:中國能建葛洲壩集團建設工程公司
專業:工程力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