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 簡體中文 English

官方微信

會員服務
首頁 學術成果

李黎:小創新點燃大夢想 新青年破解舊難題

2020-01-11新聞來源:188BETApp

小創新點燃大夢想 新青年破解舊難題

張治忠,男,198512月出生,河北衡水人,碩士研究生學曆,中共黨員,現任國電大渡河枕頭壩發電有限公司生產技術處副處長。

他愛崗敬業,勤奮學習,吃苦鑽研,勇於創新,始終以兢兢業業的工作態度,勤奮進取的工作作風履行崗位職責,參加工作6年來,他積極投身於智能電廠建設、安全文明生產標準化創建、設備係統技術優化等工作,研究探索提高電站設備可靠性的技術途徑和降本增效空間,從一名碩士畢業生成長為企業的技術骨幹。他先後主持、參與完成軸流轉槳式水輪機受油器結構優化及應用研究、雙吸離心泵機械密封潤滑水改造及應用等6項科技攻關和成果創新項目,主持繪製、校核圖紙300餘份,編寫、修訂技術方案和技術規程40萬餘字,規劃、參與主要發電設備檢修16台次,曆時200餘天,提出並參與實施了提高電力生產設備穩定運行的優化技革建議20餘項,創造經濟效益500萬元;在SCI、中文核心期刊等刊物上公開發表技術論文7篇,獲得國家專利7項,先後榮獲樂山市第四屆“敬業奉獻”道德模範、“優秀共產黨員”、“先進工作者”等榮譽稱號。

拚搏,新職工勇擔大挑戰

2013年,張治忠從西華大學畢業,分配到了枕頭壩公司運行維護處工作。此時,枕頭壩一級水電站正處於工程建設關鍵時期,麵對4台機組高標準投產發電的目標和要求,他深知自己將要從事的電力生產籌備工作的重要性;作為公司運行維護處第一個研究生,領導的殷切希望更使得他深感重任在肩。

他一邊整理好自己在沙灣電站、銅街子電站、成都生產指揮中心、深溪溝電站等地外出培訓時學到的知識,一邊一頭紮進了部門中心工作中。麵對完全陌生的電氣知識,作為一名學習機械類專業的研究生他沒有退縮,沒有畏難。從最基本知識入手,采用科學的學習方法再加上足夠的學習時間,他一路領先,在曆次的專業測試中名列前茅。

同時,他也充分發揮自己的專業特長,主動承擔了機械專業小組的圖紙繪製、規程編寫以及培訓講課工作,半年內主持繪製、校對圖紙10餘份,編寫、修改規程2萬餘字,組織開展培訓60餘次。

2014年10月,為更深入、更全麵學習水電站運行維護相關知識,用好“建管合一”優勢,提前介入、主動出擊,在公司的協調安排下,他來到水電七局發電機班,開始為期兩個多月的跟班培訓。來到施工現場,他親身感受到了現場火熱的大幹氛圍。換上七局工作服,每天跟著七局發電機班組,他迅速轉變了角色,跟著工人師傅一起爬上爬下,遞工具、拿圖紙、參加班組會……在一日複一日的工作中,他把全站4台機組情況吃得透。

“學習是為了更好地實踐”,常把這句話掛在嘴邊的他時刻準備迎接真正“大考”的到來。2015年,已經到了枕頭壩一級水電站投產發電的關鍵時間節點,枕頭壩公司迎來了檢驗電力生產籌備工作的重要時刻。“早上七點半,中午工地飯,夜晚挑燈幹”成為了他日常生活的真實寫照。作為班組的安全員,他每天一大早就拿著安全帽趕去現場,一“盯”就是一天。每一次機組的重大試驗操作,他都第一時間趕往現場監督。就這樣,他與班組同事一起,不僅實現了投運機組的安全穩定運行,還創造了“一月三投”的枕頭壩速度。

創新,小改造破解舊難題

“小張,2號機受油器體法蘭麵周圍有油跡滲出,清理後重複出現,你到現場來看下吧。”

“張工,3號機技術供水總閥有滲水現象”

……

電站投產發電以後,張治忠由運行維護處調到生產技術處,負責電站的技術管理工作。每天總是頻繁往返於電站現場和辦公室之間處理各類技術問題。繁瑣的工作並沒有磨滅他創新的激情,在大渡河青春建功智慧企業的號召中,他點燃了奮鬥的夢想。他要向“跑、冒、滴、漏”這個電站生產運行中的頑疾宣戰。第一個目標就是機組受油器體法蘭滲油問題。

機組投運以來,位於受油器下方的發電機碳刷滑環經常發生油汙現象,碳粉被油粘連,難以清理,碳粉、油汙長期積累,需要投入大量人力、時間進行清掃,給電力生產工作帶來極大不便,且容易影響轉子絕緣和機組的安全運行。這樣的問題讓一線運維人員異常頭疼。

張治忠主動請纓成立了課題攻關小組,並作為組長牽頭負責查找缺陷產生的原因,研究製定受油器滲油的治理方案。期間,他查閱了大量圖紙、文獻資料,多次進行現場查勘和結構原理分析,先後製定了三種實施方案。

最終在采取了在受油器體法蘭內側焊加寬度為15mm、厚度為3mm的裙邊,在裙邊上焊加寬度為50mm、厚度為3mm的擋油環的工作方案。就是這樣一個簡單的改進,削弱了透平油在離心力作用下的甩濺力度,避免了油滴濺在受油器體法蘭麵上導致的滲油。該方案工藝需求簡單,工期要求短,在檢修現場即可實施。既徹底解決了受油器體法蘭滲油問題,保證了機組安全運行,避免了職工反複清理,同時為公司節約了一大筆清理費、材料費等費用,相關設計也獲得了實用新型專利。

“我是公司的一塊磚,哪裏需要哪裏搬。”張治忠用實際行動回報了組織的信任。6年來,他參與了電站發電籌備、機組全投、智慧電廠建設、安全生產標準化達標等重要工作,從一名碩士畢業生成長為企業的技術骨幹。他撰寫了《自動盤車裝置在枕頭壩一級水電站中的應用》、《枕頭壩一級水電站水輪發電機轉子支架組裝與焊接工藝》等科技論文,帶頭開展了“軸流轉槳式水輪機受油器結構優化及應用研究”、“水電站水質鈣化機理分析與試驗研究”等課題攻關,製定設備優化技改方案20餘項,獲得實用新型專利7項,1項專利通過專利局初審,解決了機組狀態監測係統振動監測數據失真、水輪機主軸密封噴水隱患和調速器雙精濾油器經常性滲油等技術難題,進一步提高了電站設備運行穩定性水平。

奉獻,彰顯水電報國情懷

剛入職的公司那一陣子,當培訓班上其他同學得知他來自河北衡水時,“不懷好意”地拿他開玩笑說到:“走,晚上請你吃火鍋去,嚐嚐我們四川的特色!”誰知,他淡淡一笑,用四川話“回擊”說:“走就走,看哪個怕哪個!”他的一番話,把剛才“挑釁”的同學驚得目瞪口呆。

原來,在四川求學7年的他早已適應了四川的飲食、氣候和語言,在他性格裏麵不僅蘊含北方人的大氣,也彰顯著南方人的細膩。作為入職培訓班中年紀較長的“老大哥”,他主動關心幫助班裏其他學員,同時,他也不失幽默活潑的一麵,他和另外三個小夥伴們用一個“大渡河三句半”的節目向新生入職培訓彙報演出交出了一份滿意答卷。

擔任企業技術主管時,他熱心“傳幫帶”,編寫了《電力生產新進人員培訓管理手冊》等培訓教材。為每位徒弟“量身打造”了一套詳細的培訓計劃、考核計劃。為了幫助他們盡快成長,他不怕麻煩地一遍又一遍地給徒弟重複講授重要知識點,直到徒弟掌握為止;他一趟又一趟地在廠房向徒弟示範演示操作過程,直到徒弟明白為止;他一次又一次地手把手教授徒弟操作票的寫法,直到徒弟點頭為止……在旁人看來,這無疑是為自己增加了不少工作量,可他卻說,“教他們一遍,我自身也有提高,這明明就是一件雙贏的事情嘛!”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他,來自河北家在成都,紮根於金口河的俊秀山水;他,碩士畢業才華橫溢,拚搏在188體育官網app 的第一線;他,成熟穩重不善言辭,傳幫帶躬身實踐碩果累累。擇一事,終一生,是一種情懷,更是一種勇氣!奔騰不息的大渡河是許多水電人水電夢想發芽、生根、開花、結果之地,也將見證張治忠在這壯闊的舞台上,書寫驕人的業績,實現人生的價值。

作者:李黎

出生年月:198112

單位:國電大渡河枕頭壩發電有限公司

專業:水利水電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