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11新聞來源:188BETApp
在科技工作中找到“初心”
尚賢者,政之本也。細數我國曆朝曆代,從秦皇漢武到唐太宋高,無不尊重人才、重用人才。建黨以來,信任知識分子一直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一代又一代知識分子以濃厚的家國情懷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重道義講擔當,這其中不乏科技工作者,他們身上閃耀著老一輩科技工作者的光輝,他們為我國革命、建設、改革事業貢獻了卓越的聰明才智,有的甚至獻出寶貴生命,他們是我們後一輩需要一生翻閱學習的人生寶典。
轉動曆史的車輪,我們能看到一個個老一輩的科技工作者,他們身上湧現出來的除了知識,更有科學精神。著名實驗物理學家錢三強服從黨和國家的需要,將主要精力投入到科學組織中,他領導的原子能所成為人才輩出的科技大本營。地球物理學家黃大年回國後,根據學生不同情況采取個性化培養模式,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為我國下一代培養傑出的人才做出了卓越貢獻。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20世紀50年代,眾多交大師生,帶著“向科學進軍,建設大西北”的萬丈豪情,滿懷信心奔赴渭水河畔,吹起西部科技崛起的戰歌;從1973年開始,中國農業大學的一批批師生紮根河北曲周,一代一代的接力,幫助曲周實現從千年鹽堿灘到美麗“米糧川”的神奇轉變;現在的每一年,都有大批的畢業生毅然決然地選擇到偏遠的地區任教,十幾年如一日,他們放棄自己留在內地城市的發展機會,而是轉身投入邊疆,為那裏的孩子帶去知識和希望……多年來,一批批優秀人才,一代代優秀科學家奔赴遠方,紮根基層,默默奉獻,鞠躬盡瘁,爭做科技的引路人,不僅寫下充滿激情和奮鬥的人生詩篇,也為當地經濟社會進步、為國家科技發展作出重要貢獻。
建設世界科技強國,我們不僅僅需要站得住腳的科技成果,也需要挺得起腰的科學家精神。無論是鄧稼先、錢三強等老一輩科學家,還是黃大年、李保國等當代科技工作者,他們身上最為明顯的共性特征,是不斷努力提高自己,勇攀科技高峰的科學精神。這種精神,曆久彌新,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代科技工作者前仆後繼,嘔心瀝血,引領我國科技事業在短短數十年中由弱漸強,讓中國這個大國名副其實挺起腰杆子,在世界舞台上扮演者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科技興國,這不僅僅是一句口號,更是我們要落到實處的工作。當前,我們開始向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目標邁進。麵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加速演進的趨勢,麵對我國科技發展正走向領跑的局麵,更加需要弘揚“愛國、創新、求實、奉獻、協同、育人”的科學家精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勇於擔當,甘於奉獻。讓老一輩科技工作者的精神永遠閃耀,讓我們不斷追求創新,追求進步,共同承擔起科技強國的重任。
“一年之計,莫如樹穀;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習近平總書記曾引用這句古語,強調要把人才放在科技創新優先位置。今日之中國,正朝著世界科技強國的目標奮力前行。要“大力弘揚甘為人梯、獎掖後學的育人精神”。古語有雲:“種得桃李滿天下,心唯大我育青禾”。唯有生生不息的接力,才有欣欣向榮的發展,我們作為新一代青年人,在工作中理應學習老一輩工作者吃得住苦、附得下身的科學精神,用實際行動踐行“不忘初心,砥礪前行”,青年強則國強,吾輩正意氣風發,揮斥方遒,從老一輩科技工作者的手中接過接力棒,為我國建設科技強國,實現現代化添磚加瓦。
作者:楊崇
出生年月:1996.11
單位:中國能建葛洲壩集團建設工程公司
專業:土木工程道路橋梁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