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3-18新聞來源:中電新聞網
2016年是"十三五"開局之年,是我國能源產業結構調整、能源消費轉型的攻堅之年,更是電力體製改革穩步推進之年。電力行業作為關係到國家能源安全、經濟發展、社會穩定的基礎產業,深化電力改革、推進能源革命意義重大,影響深遠。
2016年全國兩會期間,中國電力傳媒集團發起能源電力改革發展信心指數調查活動。中電傳媒編輯記者深入兩會,通過專訪、電話、網絡問卷等形式對能源係統電力行業全國兩會代表委員、基層電力幹部職工進行調查。中電傳媒電力數據調查中心集納海量網絡數據,利用數據挖掘技術,結合國際先進的ARIMA模型精準測算,獲得能源電力改革發展指數,從另一個維度詮釋能源發展大勢,以饗讀者。
如果說2015年是我國新一輪電力體製改革的重啟之年,那麼,2016年則一定是開拓之年。在電力體製改革持續推進下,改革紅利將得到逐步釋放,為整個"十三五"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堅實動力。
全國兩會召開之際,電力體製改革成為代表委員熱議的話題,電力體製改革也被寄希望在這一年獲得更加全麵、積極、穩妥地推進和落實。中電傳媒電力數據調查中心分析顯示,全國兩會期間,代表委員以及電力專家學者、基層幹部職工對能源消費結構、能源清潔化利用以及電力市場建設關注度極高,這也成為提升電力改革發展信心指數的重要因素。
收回的問卷分析顯示,受訪人員總體認為,"十三五"能源領域改革紅利會進一步釋放,電力體製改革作為能源領域改革的重要領域,對優化我國整體經濟結構拉動作用明顯,也將成為能源改革最值得期待的領域之一。綜合數據顯示,我國電力改革發展信心指數為164,人們對電力改革發展信心呈現良好態勢。(信心指數閾值為0~200,100為臨界值,大於100為樂觀,小於100為悲觀。)
"十三五"經濟結構調整信心較高
2015年,我國經濟進入換擋期,整體經濟形勢放緩。隨著房地產、采礦、冶金以及建材等行業的增速逐步遇冷,我國能源消費增速也出現下滑趨勢,預計"十三五"期間,我國經濟轉型會進一步加速,消費或將逐步超越投資,淨出口貿易成為我國經濟增長的主要發動機,經濟結構調整對我國"十三五"能源消費將產生深刻影響。
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能源消費結構呈現出明顯的優化趨勢。2015年煤炭消費占64.0%,比2012年下降4.5個百分點;石油消費占18.1%,比2012年提高1.1個百分點;天然氣消費占5.9%,比2012年提高1.1個百分點;一次電力及其他能源消費占12%,比2012年提高2.3個百分點;清潔能源消費共占17.9%,比2012年提高3.4個百分點。
中電傳媒電力數據調查中心調查顯示,人們對能源消費結構轉型信心較高,其中認為第三產業用能飆升人群占68.70%,但由於我國目前能源消費結構短期內難以改變,工業用能占70%的現狀或將持續一段時間,也有受訪者對能源消費結構改變持謹慎態度。調查顯示,有17.39%的受訪者認為,我國"十三五"期間改變能源消費結構存在挑戰。
"十三五"能源清潔化信心較高
"十三五"時期,我國能源產業轉型步伐將會進一步加快,但我國以煤炭為主的能源結構難以徹底改變,在大氣汙染防治任務不斷增壓的情況下,燃煤機組節能減排升級改造成為 "十三五"火電行業麵臨的重大課題。
國家能源局印發的《煤炭清潔高效利用行動計劃(2015~2020)》顯示,2020年,我國燃煤工業鍋爐原煤入選率達到80%以上;現役燃煤發電機組改造後平均供電煤耗低於310克/千瓦時,電煤占煤炭消費比重提高到60%以上;燃煤工業鍋爐平均運行效率比2013年提高8個百分點;穩步推進煤炭優質化加工、分質分級梯級利用、煤礦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等示範工程,建設一批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示範工程項目。
2016年是"十三五"開局之年,是我國能源產業結構調整、能源消費轉型的攻堅之年,更是電力體製改革穩步推進之年。電力行業作為關係到國家能源安全、經濟發展、社會穩定的基礎產業,深化電力改革、推進能源革命意義重大,影響深遠。
2016年全國兩會期間,中國電力傳媒集團發起能源電力改革發展信心指數調查活動。中電傳媒編輯記者深入兩會,通過專訪、電話、網絡問卷等形式對能源係統電力行業全國兩會代表委員、基層電力幹部職工進行調查。中電傳媒電力數據調查中心集納海量網絡數據,利用數據挖掘技術,結合國際先進的ARIMA模型精準測算,獲得能源電力改革發展指數,從另一個維度詮釋能源發展大勢,以饗讀者。
如果說2015年是我國新一輪電力體製改革的重啟之年,那麼,2016年則一定是開拓之年。在電力體製改革持續推進下,改革紅利將得到逐步釋放,為整個"十三五"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堅實動力。
全國兩會召開之際,電力體製改革成為代表委員熱議的話題,電力體製改革也被寄希望在這一年獲得更加全麵、積極、穩妥地推進和落實。中電傳媒電力數據調查中心分析顯示,全國兩會期間,代表委員以及電力專家學者、基層幹部職工對能源消費結構、能源清潔化利用以及電力市場建設關注度極高,這也成為提升電力改革發展信心指數的重要因素。
收回的問卷分析顯示,受訪人員總體認為,"十三五"能源領域改革紅利會進一步釋放,電力體製改革作為能源領域改革的重要領域,對優化我國整體經濟結構拉動作用明顯,也將成為能源改革最值得期待的領域之一。綜合數據顯示,我國電力改革發展信心指數為164,人們對電力改革發展信心呈現良好態勢。(信心指數閾值為0~200,100為臨界值,大於100為樂觀,小於100為悲觀。)
"十三五"經濟結構調整信心較高
2015年,我國經濟進入換擋期,整體經濟形勢放緩。隨著房地產、采礦、冶金以及建材等行業的增速逐步遇冷,我國能源消費增速也出現下滑趨勢,預計"十三五"期間,我國經濟轉型會進一步加速,消費或將逐步超越投資,淨出口貿易成為我國經濟增長的主要發動機,經濟結構調整對我國"十三五"能源消費將產生深刻影響。
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能源消費結構呈現出明顯的優化趨勢。2015年煤炭消費占64.0%,比2012年下降4.5個百分點;石油消費占18.1%,比2012年提高1.1個百分點;天然氣消費占5.9%,比2012年提高1.1個百分點;一次電力及其他能源消費占12%,比2012年提高2.3個百分點;清潔能源消費共占17.9%,比2012年提高3.4個百分點。
中電傳媒電力數據調查中心調查顯示,人們對能源消費結構轉型信心較高,其中認為第三產業用能飆升人群占68.70%,但由於我國目前能源消費結構短期內難以改變,工業用能占70%的現狀或將持續一段時間,也有受訪者對能源消費結構改變持謹慎態度。調查顯示,有17.39%的受訪者認為,我國"十三五"期間改變能源消費結構存在挑戰。
"十三五"能源清潔化信心較高
"十三五"時期,我國能源產業轉型步伐將會進一步加快,但我國以煤炭為主的能源結構難以徹底改變,在大氣汙染防治任務不斷增壓的情況下,燃煤機組節能減排升級改造成為 "十三五"火電行業麵臨的重大課題。
國家能源局印發的《煤炭清潔高效利用行動計劃(2015~2020)》顯示,2020年,我國燃煤工業鍋爐原煤入選率達到80%以上;現役燃煤發電機組改造後平均供電煤耗低於310克/千瓦時,電煤占煤炭消費比重提高到60%以上;燃煤工業鍋爐平均運行效率比2013年提高8個百分點;穩步推進煤炭優質化加工、分質分級梯級利用、煤礦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等示範工程,建設一批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示範工程項目。
售電市場建設信心向好
2015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進一步深化電力體製改革的若幹意見》,標誌著我國新一輪電力體製改革正式啟動。2015年底,電改6大配套文件的出台,更為"十三五"進一步深化電力體製改革、完善電力市場奠定了基礎。"十三五"將是我國構建綠色低碳、節能減排和更加安全可靠、實現綜合資源優化配置的新型電力體係,推動我國電力生產、消費以及技術全麵升級的關鍵時期。 新一輪電改最大的亮點之一就是售電側市場的全麵放開,吸納社會資本參與售電市場建設,實現售電主體多元化,讓電力用戶擁有更多的選擇權。在政策引導下,"十三五"時期,或將有更多的社會資本參與售電市場建設。中電傳媒電力數據調查中心調查顯示,信心極強的人群占比為20.87%,信心很強的人群占比為31.30%,信心一般的人群占比為33.04%。
隨著更多社會資本的進入,我國售電市場也將逐步成型。鑒於我國區域電網差異,各地售電市場建設也將出現不同步現象。對於最早成熟的電力市場,中電傳媒電力數據調查中心調查顯示,33.91%的受訪者認為會出現在華南地區,26.96%的受訪者認為會出現在華東地區,21.74%的受訪者認為會出現在華北地區。
3月1日,全國兩會召開前夕,北京、廣州電力交易中心相繼掛牌成立。
建立有效競爭的市場結構和市場體係,北京、廣州電力交易中心示範意義將得到持續發酵。
對於北京、廣州電力交易中心的建立,中電傳媒電力數據調查中心調查顯示,充滿期待的受訪人群占到了33.91%,認為會更加公開公正的受訪人群占到了25.22%,認為會不斷改進的受訪人群占比為40.87%。
電改觀察˙專家觀點
石定寰:中國很有必要把售電市場放開,國家應該把售電市場規範化。電力市場不能壟斷。國家發改委相關部門領導應當充分考慮價格體係這塊,配額製也應重視。
我們的態度要積極,步子要穩妥。這幾天,我跟德國能源署正在洽談工作,在電力這塊,我們國家也可以借鑒德國等歐洲國家發展電力的經驗,如目前德國國內有800多家公司參與售電市場的競爭,市場化程度很高。我們可以適當借鑒,在電力市場壟斷不行,但規模化發展也應該適度。
──原國務院參事、電促會副主任委員
茅於軾:對於未來電改,我有四個關注的點,第一點是所有權問題,我們現在的電廠和電網很少有私人資本,基本上沒有外資。我覺得首先要把這條改了。雖然很困難,但是我們要走這一步,先改一部分試試看。
第二點是競爭問題。電網沒法競爭,發電廠是可以的。因為電與其他商品不同,其他商品很容易實現市場競爭,放開就可以了。第三點是分布式電源問題,越來越多的新能源如風能、太陽能等分布式電源上網問題,還有就是智能電網問題。第四點是補貼問題。
──著名經濟學家、原北京天則經濟研究所理事長
林伯強:我認為此次電力改革有兩大亮點,第一是輸配增量放開,以前都是通過計劃和分配,現在逐步加大了市場化的作用,是非常大的進步;第二是關於電價的改革。對於電網公司來說,其盈利模式也在逐步改變,對於國家監管會更加有力,更容易管控。改革之後,電力市場的門檻會降低,無論是原有電網公司的員工、發電企業還是其他資本,隻要符合國家規定的條件,都可以進入售電側市場。
──廈門大學能源經濟與能源政策協同創新中心主任
曾鳴:剛開始時,社會資本參與售電側競爭的願望很強,現在感覺似乎趨緩,可能是感覺到實際上還存在很多問題。要想真正參與市場競爭不是那麼簡單,要考慮很多因素,例如政策措施、自身競爭條件等方麵。
──華北電力大學教授
王偉、譚忠富:我國環境容量已經飽和,霧霾與汙染問題影響極大。煤電汙染物排放在工業總排放中占比較大。我國煤電占總發電量的70%左右,美國占45%左右,日本占26%左右,世界平均水平為40%左右。
新能源發電配額製,從電網企業購售電中新能源發電所占配額、發電集團裝機中新能源發電所占比例、跨省跨區送電中新能源發電所占比例,已經明確了可以考核的量化指標以及責任主體,從組織管理角度為新能源發展提供了保障。
經濟曲線理論指出,隨著開發規模或者積累量的增加,產品單位成本會逐漸下降。當前,新能源發電成本正在逐漸下降。
盡管政府給予風電、光伏發電的補貼會逐年降低,但電改文件已經明確會保障基本發電小時數來確保投資回報,超過基本小時數可以去競爭。由於其使用的發電資源成本極低,應該會有很好的競爭能力,這便從市場機製上給予了保障。
綜上,未來幾年,新能源(風電、太陽能發電)應該會有較好發展。
──北京能源發展研究基地、華北電力大學教授
張開琳:我認為,我國新能源將進入一個逐漸完善的中高速發展周期。這個發展周期將起到一個承上啟下的作用,成熟的新能源技術將會得到擴大性發展,而一些試探性的新能源技術將繼續經曆更多的探索。這種探索是一種循環上升的過程,也是我國新能源技術轉型發展必須經曆的曆史階段。但在國家供給側改革、調整經濟結構的大方向下,必定會吸引更多的社會資源踏入新能源這個行業,更多的社會精英人士從事這個行業,從而逐步轉型,推動新能源行業崛起。
──國網重慶電科院專責
電改觀察˙基層聲音
中廣核風電公司運維中心明少林:經濟新常態下,能源行業要大力推行供給側改革,從供給側入手全麵提升消納能力。大力推進能源互聯網和儲能技術,大力推進風光儲、水光互補等多能互補,還要加大新能源就近消納比例。
北京、廣州電力交易中心的成立,是我國新一輪電力改革邁出的重要步伐,形成主要由市場決定能源價格的機製,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除此之外,還大大推進了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電與其他電源、電網的有效銜接,提高清潔能源的消納能力,加快了我國節能減排和低碳轉型進程。
國網寧夏電力公司張鵬飛:社會發展離不開電,國家富強離不開電,民生大計離不開電,電力改革的成功失敗關係著國計民生,所以,電力改革必須成功。另外,目前我國核電、電力建設已走出國門,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已唱響世界,電力改革必將使我國電力發展更好更快。
今後五年,社會用電需求肯定要超過以往,因為現在隨著國家大力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各行各業必將全麵發展,基礎建設用電、人民生活用電都是社會用電增長的主要因素。同時"中國製造"也越來越強,工業用電也將大幅提升。
陝西蒲城電廠韓延均:新能源發展符合國家綠色發展方向,應該加速發展,但基於經濟發展趨穩,加之新能源領域科技的逐步成熟,以及電力市場化解產能影響,應該進入中高速發展。在此期間,應該加快完善電力體製改革,吸引社會資本投入,在新能源汽車、農村光伏產業方麵有所作為。
國網吉林供電公司王岩:對超低排放和節能改造,國務院明確要求,要加大政策激勵,改造投入以企業為主,中央和地方予以政策扶持,並加大優惠信貸、發債等融資支持。現在,煤耗超低排放是國家硬性規定,所有企業都在做,也能達到,實際執行比國家要求還高。一方麵是全國各地霧霾嚴重,企業自身感覺到汙染的危害,自覺加強對環境問題的重視。另一方麵,近兩年火電廠經營形勢好轉,約80%的電廠盈利,有能力有錢投資升級改造技術。
大唐國際發電股份有限公司江西分公司唐萍:新能源汽車最應優先推廣應用在公交車上。首先,公交車屬於公共交通係統,公交車在市民的出行選擇中占有較大比重。如純電動公交車,在車輛使用過程中可達到零排放,噪聲比同等級傳統柴油車有所降低。因此,公交車更應該體現安全、可靠、節能、環保的原則,產生良好的社會效益。其次,新能源在公交車上大量使用的話,對能源結構也能起到一定的調節作用。
綜上所述,新能源公交車的大量應用,不僅可以節約寶貴的石油資源,對保護環境、緩解能源危機也將有所貢獻。
國家電投南陽熱電廠龍秀玲: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能源電力需求增速放緩,2016年中期電力供需將繼續出現總體富餘的趨勢,部分地區或將出現過剩的格局。預計第一產業用電將繼續維持在中低水平,第二產業用電受化解產能等政策影響將繼續收窄,第三產業用電量將高速增長,整體增速在0.3%左右。
電力交易機構的建立,意味著電力體製改革將進入全麵試點、有序推進的新階段,這也是我國電力用戶首次大規模通過跨區輸電通道與發電企業達成直接交易,是促進形成市場化跨區跨省交易機製的重要探索。
華能小灣水電站付方賽:"十三五"時期是能源轉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解決好新能源的"棄光棄風"問題尤為迫切。
經濟新常態下電力需求放緩,要抓住機會進行能源電力結構調整,爭取達到綜合良性發展。(策劃:黃穎 艾俊平 執行:廖紅興 趙雅君 高慧君 賈凡迪 王怡然 李梁 王萍 周小博 張方方 劉卓 胡嘉會 執筆:張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