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 簡體中文 English

官方微信

會員服務
首頁 學術成果

能源安全與新能源戰略解讀

2014-08-06新聞來源:能源

近日,《世界能源藍皮書:世界能源發展報告(2014)》發布,提出作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產國和消費國,中國的能源安全麵臨嚴峻挑戰。有專家認為中國能源供應與經濟發展模式和環境保護之間存在著突出矛盾。
而《2013年國內外油氣行業發展報告》稱,2013年,我國天然氣進口量同比大增25%,達到530億立方米,天然氣對外依存度首次突破30%,達到31.6%。同時,我國石油對外依存度接近60%,從另一層麵揭示了我國能源麵臨的巨大問題。
那麼,當今世界能源的現狀如何?我國的能源存在哪些安全問題?如何改進?本期應知加以解讀。
我國能源結構及安全現狀
能源結構
我國的能源生產及消費結構呈現"富煤、缺油、少氣"以及"新型能源短缺"的特征。
我國煤炭資源總量非常豐富,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中國常規能源(包括煤、石油、天然氣和水能)探明總資源量超過8200多億噸標準煤,經濟可開發的剩餘可采總量接近1400億噸標準煤。而原油、煤、天然氣等全部能源探明總儲量的比例為:原煤87.4%、原油2.8%、天然氣0.3%、水能9.5%。能源剩餘可采總儲量的結構為:原煤58.8%、原油3.4%、天然氣1.3%、水能36.5%。由此可見,煤炭在中國能源資源中占絕對優勢地位,油氣資源量很少。
能源資源的自然稟賦條件從根本上決定了我國"以煤為主"的能源消費結構特征。
能源安全現狀
以化石燃料為主的能源結構,使我國的能源安全有以下特點:
第一,能源人均占有量低,能源資源分布不均勻。雖然中國能源總量生產居世界前列,但人均擁有量遠低於世界平均水平。中國人均能源探明儲量隻有世界平均水平的33%。
第二,能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從1992年開始,中國能源生產的增長幅度小於能源消費的增長幅度,能源生產與消費總量缺口逐漸拉大,能源消費與供應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
第三,石油對外依存度過大,儲備體製不健全。由於中國原油產量的增長大大低於石油消費量的增長,造成中國石油供應短缺、進口依存度飆升。按照國際能源機構的預測,2020年,中國石油對外依存度將達到68%。此外,目前中國原油進口的60%以上來自於局勢動蕩的中東和北非,且從這些地區進口的石油主要采取海上集中運輸,約4/5的原油運輸要通過馬六甲海峽,形成了製約中國能源安全的"馬甲困局"。同時,我國的石油戰略儲備還剛剛起步,石油儲備體製很不完善。
第四,能源利用率低,能源環境問題突出。中國的能源利用率長期偏低,單位產值的能耗是發達國家的3倍~4倍,主要工業產品單耗比國外平均高40%,能源平均利用率隻有30%左右。另外,中國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也不利於環境保護。
當今世界能源的現狀及問題
世界能源版圖呈現出供應源和需求方多極化、多元化的紛繁複雜局麵。主要體現在:
一是世界能源消費與能源自然資源儲量在空間上存在著非常大的不對稱問題,主要產油區局勢動蕩。世界主要產油區位於中東和北非,這些地區由於曆史、種族、文化以及現實的政治經濟等矛盾的交織成為世界主要的動蕩區域。
二是世界石油的運輸通道存在諸多隱患。能源資源結構與能源最終消費結構存在著顯著的錯位現象。世界石油、天然氣儲量的約3/4集中於中東--北非、俄羅斯--中亞地帶,其中僅中東地區的石油、天然氣儲量就分別達到全世界的約60%和40%。而從北非與中東地區出口的東行和西行兩條運輸路線來看,位於馬六甲海峽、蘇伊士運河、直布羅陀海峽等海上石油運輸的咽喉要道,極易受到國際恐怖主義與極端主義的襲擊。
可持續發展視角下的能源安全構建
麵對能源格局的新變化和嚴峻挑戰,我國應重新審視能源安全的實質,徹底擺脫"安全=加大供應",即"粗放供給以滿足過快增長的需求"的習慣思維,轉變為"安全=效率",即"以科學供給滿足合理的需求"的可持續發展觀念。具體可從以下方麵著手:
1.合理優化能源使用結構,轉變能源消費方式與提高使用效率並舉
能源消費結構調整是"十二五"規劃能源發展的重要內容。要合理引導能源消費,走符合中國國情的能源消費道路;提高能源利用設施與用能設備的能源效率,積極節約能源;研究與利用石油替代技術,適當建設核電站。
2.進一步完善能源戰略儲備製度,以保證能源的供應穩定
合理確立我國的戰略石油儲備水平,製定階段性的儲備目標,穩步向國際儲備目標即石油儲備達到 90 天的水平靠攏;在石油儲備方式層麵,要逐步形成政府儲備和企業儲備相結合的方式。前者主要針對進口原油,後者要按市場需求的要求與生產經營業務靈活結合起來。
3.大力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降低化石能源依賴度
大力出台核能、太陽能、風能、水能與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發展的配套政策以及實施細則;從自身的技術水平以及資金狀況出發,學習借鑒發達國家的先進技術與經驗,把利用生物能源作為能源安全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積極鼓勵發展,逐漸降低對煤炭和石油的依賴程度。
4.積極開展能源外交,為進口能源創造和平的國際環境
加快實行石油進口來源地的多元化戰略,努力開辟除中東外的新的進口渠道。進一步加強與中亞地區、非洲以及俄羅斯的能源合作。
發達國家的能源安全戰略有哪些?
歐盟
歐盟的能源安全戰略經曆了從"維護單一能源供應安全"的戰略,到"兼顧多重戰略目標"的綜合性安全戰略的發展過程。其基本架構由外部戰略和內部戰略兩個部分組成:麵向外部的戰略包括石油儲備戰略、構建國際供應網絡戰略和國際對話戰略;麵向內部的戰略包括替代能源開發戰略、提高能源效率戰略和統一內部市場的戰略。
歐盟戰略的基本特點是高度重視調查論證,成功整合多種戰略目標,依法有序地貫徹落實,國家進行必要幹預,全麵開展對話合作。
美國
為加強能源安全,美國大力推進新能源戰略:一是重視清潔能源的發展,創造新的綠色就業崗位;二是提高燃油效率,研製節能汽車和電動車;三是提高能源利用效能,遏製全球變暖;四是保障能源安全,加大國內油氣的開發力度,重視油氣管道的建設;五是提高效能和節約成本,重視節能,政府頒布新的建築物、家用電器和工業節能標準。
日本
日本所需要的能源幾乎全部來源於進口,能源獲取方式具有對進口高度依賴的特點,附帶了天然的能源危機隱患。然而,它用事實證明了國家所遇到的能源約束是可以通過政策緩解或消除的。
日本采取的安全戰略主要有:一是節能,釆用技術上可行、經濟上合理、環境和社會可以接受的一切措施來更有效地利用能源資源。二是在官方和民間的共同協作下大力發展包括核能在內的新能源產業;三是建立完善的戰略石油儲備體係,按層次可以劃分為政府石油儲備、法定企業儲備和企業商業儲備;四是建立係統的能源多元化戰略,從能源結構組成以及能源供應方式上促進多元化;五是采取積極的能源外交戰略,與中東、中亞、俄羅斯等國建立良好的戰略合作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