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達國家新能源產業發展經驗及對我國的啟示
2012-02-07新聞來源:財經界
發達國家新能源產業發展經驗及對我國的啟示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 朱敏
新能源是指與長期廣泛使用、技術上較為成熟的傳統能源(石油、煤炭和天然氣)對比而言,以新技術為基礎,已經開發但尚未大規模使用,或正在研究試驗,尚需進一步開發的能源,主要包括太陽能、風能、水能、核能、生物能源、海洋能、地熱能和氫能等。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來,新能源憑借其明確的發展前景和對經濟較強的拉動作用,在諸多經濟體的經濟振興計劃中被置於重要位置,在世界範圍內獲得了快速發展,但各國發展新能源的路徑、重點和政策存在明顯不同,發展狀況也呈現出較大差異性,借鑒有關國家經驗,對我國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一、世界主要國家新能源發展狀況及特點
1、美國:推行“綠色新政”,引領全球新能源產業革命
金融危機的發生,表明當前繼續靠金融業和信息產業推動經濟複蘇和增長的可能性不大,因此奧巴馬政府試圖領導一場史無前例的新能源革命,通過開發使用新能源,擺脫美國對石油的依賴,並將該產業作為未來美國實體經濟發展的支撐點。此外,奧巴馬政府還希望憑借美國在國際舞台較大的影響力,通過力推新能源產業,逐步改變美國及全球的能源消費結構框架,引領世界形成新的經濟增長模式——低碳經濟,繼續充當世界經濟的領頭羊,成為製定新的國際規則的領導者。因此,美國對新能源產業的高度重視,必將加速該產業在美國及全球的快速發展。
首先,推行“綠色新政”,明確發展目標。根據奧巴馬提出的新能源政策構想,美國將在可再生能源、節能汽車、分布式能源供應、天然氣水合物、清潔煤、節能建築、智能網絡等領域探索出一個能夠實現利益最大化的創新戰略。奧巴馬政府的能源計劃是,在未來的10年中投資1500億美元,以實現三個目標:刺激經濟,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提高能源安全。奧巴馬政府的新能源政策提出明確的發展目標,例如在未來3年內將可再生能源產量翻一番,從而實現到2012年美國全國用電量的10%來自可再生能源,到2025年將這一比例進一步提高至25%的目標;5年內將所有聯邦政府建築能效提高40%;未來10年內每年至少為100萬戶低收入家庭修葺房屋;改革聯邦運輸資金,修繕道路和橋梁,鼓勵民眾使用公共交通係統;到2020年,將全國電能需求水平降低15%;到2030年,實現所有新建房屋“零排放”。
其次,鼓勵新能源相關技術的研究和應用。發展新能源需要依靠新能源領域技術的突破。因此,奧巴馬在新能源計劃中提出,未來10年將投入1500億美元,資助替代能源的研究,包括乙醇燃料、混合燃料動力汽車研發等。在7870億美元刺激經濟計劃中,與開發新能源相關的投資總額超過400億美元。奧巴馬政府計劃強行執行2007年眾議院的決定,到2020年把聯邦燃油經濟的標準從現在的每加侖汽油行駛27.5英裏提高到35英裏。按照新標準,到2016年,美國境內新生產的客車和輕卡每百公裏耗油不超過6.62升。為了鼓勵私人購買采用先進的油電混合技術的轎車,政府打算為每位購買這樣一輛汽車的個人減稅7000美元。通過調整經濟結構、調節價格、提高利用率等措施,減緩電力消費增長速度。20世紀90年代,美國電力消費年增長率為2.4%,2000年至2007年為1.1%,計劃2007年至2030年下調到1%。能源部部長朱棣文表示,通過投資於有突破性的研究,使家庭和企業有更高的能效,開發太陽能、風能、生物能和其他清潔能源,將確保美國在麵對經濟、能源和氣候方麵的挑戰時,成為世界的領導。
最後,明確發展路徑。根據目前發展情況來看,未來美國在全球所倡導的新能源戰略將主要分為中短期和長期兩大階段:
中短期:側重新能源汽車、智能電網以及節能環保。根據技術發展程度和市場需求成熟度,世界新能源發展的路徑,將是由對石油的補充逐步擴展到對石油的替代。按照新能源成本、商業化程度以及技術可突破性,目前全球新能源發展還處於對石油補充的初級階段,並主要集中於風能、太陽能和核能的應用。由於風能、太陽能和核能技術比較成熟,市場需求較為明朗,在中短期內具有較大發展前景,而從美國於2009年初出台的新能源計劃可以看出,美國亦高度重視與其相關的新能源汽車、智能電網以及節能環保等行業的發展,因此預計這三個行業將很可能成為中短期新能源產業發展的排頭兵。
長期:側重生物能源。隨著能源和環境危機的不斷加劇,全球新能源產業將逐步發展到對石油替代的高級階段。美國將憑借其在農業領域的競爭優勢,以及在製造技術、酶催化劑、原材料研究和白色生物技術四項技術上的絕對領先地位,在全球範圍內大力推動生物能源的開發和利用,最終形成以生物技術、農業和生物能源為核心的低碳經濟增長模式,繼續引領世界經濟增長。
2、日本:政府主導推進新能源產業發展
為應對石油危機的衝擊,日本自20世紀70年代起開始探索替代石油的新能源,加大對新能源領域研發的支持力度,逐步形成了在新能源方麵的領先優勢。從1974年至今,日本通過法律約束、稅收優惠和政策引導等一係列配套措施,大力推動新能源產業的發展,積極開發太陽能、風能、核能等新能源和節能技術。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日本在新能源發電、新能源電池和節能環保方麵處於世界領先地位。其成功經驗主要有以下三點:
首先,推動完善新能源立法和規劃。受石油危機重挫後,日本舉國上下對能源安全具有了強烈的危機意識,日本政府製定了一係列新能源法規政策,明確了新能源發展的遠景規劃和實施目標,引導產業快速發展。日本於1974年和1978年分別推出了針對新能源技術開發的“陽光計劃”和針對節能環保技術開發的“月光計劃”,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經濟對傳統能源的依賴程度。1979年,日本製定出《節約能源法》,用法律的形式約束企業及個人的節能標準,並根據時代發展不斷進行修訂。2004年6月,日本頒布了新能源產業化遠景規劃,目標是2030年以前,把太陽能和風能發電等新能源產業打造為產值達3萬億日元的支柱產業之一,有助於進一步提高日本新能源產業的國際競爭力。
其次,日本政府對新能源產業進行長期的資金支持。20世紀80年代,為了鼓勵太陽能的開發利用,日本政府提出了太陽能促進計劃,向太陽能發電設備生產企業提供大量財政資金,並逐步提高財政補貼額度。此外,在向新能源技術研發投入大量資金的同時,日本政府每年還向新能源行業的公司發放獎勵性補助金。
最後,日本政府還通過立法、稅收減免、媒體宣傳和普及知識等一係列措施,來鼓勵企業和個人使用新能源,有效地開拓了消費市場。
3、巴西:因地製宜重點發展生物能源和新能源汽車
作為發展中國家,巴西在20世紀七八十年代亦飽受高油價之苦。為擺脫對石油的依賴,巴西政府從1975年開始研發替代石油的新能源,製定了“全國乙醇計劃”,鼓勵利用甘蔗生產酒精替代石油,並大力研製使用酒精的新能源汽車。通過三十多年的推動,巴西生物能源在其能源消費結構中占據半壁江山,汽車市場售出的新車中約有80%是可以使用乙醇燃料的新能源汽車,新能源汽車普及率較高,有效地降低了對石油的依賴,在使用生物乙醇解決汙染方麵走在世界前列。巴西在生物能源和新能源汽車方麵的成功主要歸功於三個方麵:
首先,巴西因地製宜,充分利用本國耕地幅員遼闊、農業發達的比較優勢,使用廣泛種植的甘蔗、大豆、油棕櫚等作物生產酒精,開發乙醇燃料來替代石油。目前,巴西大型企業繼續加大對生物能源研發的力度,加快了從農林業廢棄物中提煉乙醇的研發步伐,計劃從2015年開始進行植物纖維素乙醇商業化生產,這也將使巴西燃料乙醇產量增加60%左右。
其次,巴西政府通過補貼、設置配額以及運用價格和行政幹預手段,積極鼓勵使用乙醇燃料,協助生產企業從國際金融機構獲取貸款,對乙醇燃料汽車減免工業產品稅和增值稅,同時還加強相關立法來保證乙醇燃料的推廣。
最後,巴西政府積極推動生物能源相關產業發展,大力開發使用乙醇燃料的新能源汽車,有助於拉動本國經濟和產業的快速發展。1984年,巴西生產的使用乙醇燃料的新能源汽車達到汽車總產量的94.4%。2003年3月,巴西開發出可用乙醇、汽油或任何比例的乙醇與汽油混合的燃料驅動的可變燃料汽車。截至2008年底,巴西汽車年產量的3/4(約172萬輛)是使用乙醇—汽油的可變燃料汽車。
二、我國新能源產業:政策大力扶持,發展規模居世界前列
從2001年起,我國政府開始對新能源產業給予政策性支持,主要是針對可再生能源的發電執行了稅收優惠政策。2006年,我國將加快發展新能源提高到了一個戰略性高度,先後出台了《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和《可再生能源法》。進入2009年以來,我國政府對於節能新能源領域推出的政策扶持力度之大,腳步之快是前所未有的。2009年3月9日溫家寶在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支持和推進新能源、節能環保產業化;3月26日財政部公布加快推進太陽能光電建築項目;4月2日財政部中國清潔發展機製基金對清潔發展機製(CDM)實行稅收優惠;4月20日財政部發布太陽能光電建築應用示範。財政部、科技部、國家能源局在2009年7月21日聯合宣布在中國正式啟動金太陽示範工程,根據三部門聯合印發的《關於實施金太陽示範工程的通知》,下一步中國將綜合采取財政補助、科技支持和市場拉動方式,加快國內光伏發電的產業化和規模化發展,未來兩年“金太陽示範工程”將支持至少640兆瓦光伏係統和並網輸電技術的推廣應用。在發改委發布的《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本)》中,鼓勵類中新增“新能源”類,包括太陽能發電、風力發電、生物質燃料、沼氣發電及海洋能、地熱能開發等,體現了優先發展新能源產業的戰略思路。連續推出新能源政策充分反映了政府將新能源作為引領經濟增長的核心產業的決心。
受政策大力扶持影響,近幾年來,我國新能源發展異常迅速,占能源比重不斷提高,主要產品產量大幅增長,產業規模已經居於世界前列。2001年我國水電發電量為2774億千瓦時,到2010年達到了6867.36億千瓦時,2001-2010年間年均增長9%。2006年我國核電量為534.40億千瓦時,2010年達到了747.42億千瓦時,2006-2010年間核電量年均增長約9%。2008年風電量為126億千瓦時,2009年達到270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14%,2010年更是達到494億千瓦時,同比增長83%。2010年底,水電、核電、風電、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分別為21605.72、1082.40、2957.55、25.62萬千瓦,占總裝機容量比重分別為22.36%、1.12%、3.06%和0.027%,除水電外,分別比2009年提高0.12、1.06和0.024個百分點。2011年前8月,水電、核電、風電裝機容量分別新增817、109和611萬千瓦,核電、風電發電量分別達到573和465億千瓦時,同比分別增長24.0%和58.3%,增速分別高於同期全國發電量增速11和45.3個百分點,顯示出新能源的良好發展勢頭。目前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水電和風電裝機規模最大的國家,截至2010年底,風力發電累計裝機容量達到4182.7萬千瓦,首次超過美國,躍居世界第一,核電在建規模占全球的40%以上。風電整機製造企業從2004年的6家增加到了現在的70多家,產能達到3500萬千瓦。我國2001年光伏電池產量僅為3兆瓦,2008年已達2000兆瓦,占全球份額的36.7%,居世界第一,7年時間增長近600倍。到2009年光伏電池年產量到達4000兆瓦,約占全球產量的43%。2010年底達到8000兆瓦,約占全球總產量的一半,居世界首位。到2010年底,我國新能源年利用量總計3億噸標準煤,占當年能源消費總量的9.6%,為降低排放作出了巨大貢獻。
三、促進我國新能源產業健康發展的政策建議
盡管我國新能源產業發展規模已經居於世界前列,但“大而不強”、核心技術缺失、政策不配套等因素依然嚴重困擾行業的健康發展。有鑒於此,通過借鑒發達國家扶持新能源產業發展的成功經驗,並結合我國現實國情及新能源產業發展規律,提出如下建議:
1、因地製宜地選擇新能源產業的發展重點
從國家層麵來說,明確發展重點比具體扶持手段更重要,即“發展什麼”遠重於“如何發展”,方向錯了,南轅北轍,一切努力都是白費。從美歐日等發達國家和巴西等發展中國家新能源產業發展規劃的具體內容看,一般都在規劃中明確了本國新能源產業發展重點、發展目標及扶持手段等。目前國內新能源領域,一些企業從國外引入技術後,利用國內廉價的資源和勞動力大規模發展,隨後利用低價策略爭奪市場,嚴重擾亂了行業發展秩序,削弱了本土新興產業的技術創新能力。因此,更應抓緊做好頂層設計,出台國家層麵的新能源產業發展規劃,明確新能源產業的戰略目標、發展重點、配套政策、時間表和路線圖,作為我國新能源產業的綱領性文件,指導產業發展和布局。
2、政府應在新能源產業的發展中發揮主導作用
新能源產業在成長初期,一般都麵臨市場發育不足、成本高企、競爭力弱等問題,如果沒有針對性政策扶持而任由其在市場競爭中自生自滅,新能源產業很有可能被激烈的市場競爭扼殺在搖籃中而難以成為參天大樹。因此,要使中國的新能源產業更快地發展,需要充分發揮政府“有形之手”的作用,通過價格、稅收等手段擴大新能源產業市場空間,進一步完善有關的市場環境和政策環境,通過這些政策措施,擴大國內市場需求,增強新能源產業的市場競爭力。
3、積極引導培育對新能源產業的消費需求
新能源產業尚處於成長階段,麵臨潛在市場空間巨大、現實市場拓展艱難的共性問題。西方國家不僅注重基礎研發和技術轉化,還非常注重消費市場的培育和引導。例如,為了推動低碳經濟的發展,歐盟製定了嚴格的汽車排放標準,促進舊車的淘汰,並降低電動汽車的登記及流轉稅。歐美政府還主導建立了碳排放交易市場,人為地為低碳經濟和新能源創造新的需求。我國新能源產業起步晚,整體實力還不強,建議借鑒發達國家扶持新能源產業的做法,在市場推廣、示範應用、政府采購、財政補貼、市場秩序方麵加大扶持,引導培育市場。例如,為推動新能源汽車的銷售,不僅要提供價格補貼等購置環節的優惠政策,還可規定路橋收費減免、停車優惠等保有環節的激勵政策。
4、大力培育新能源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
我國新能源產業許多關鍵領域對核心技術的掌握和整個技術體係能力都和發達國家有較大差距,技術落後就直接造成了價格無法下降、競爭力弱,從而製約了新興產業國內外市場的發展。如果大量的核心技術還是要靠到國外購買,不僅獲得的利潤很少,而且各大企業還容易打價格戰。因此,必須大力培育新能源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引導企業加大技術研發投入,突破核心技術瓶頸,形成持續創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