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 簡體中文 English

官方微信

會員服務
首頁 學術成果

Science | 生態係統管理比增殖放流更能提高魚類種群

2024-08-16新聞來源:徐一峰 生命的智慧

圖片


基於生態係統的管理是昂貴的。如果沒有嚴謹地證明它優於傳統以物種為中心的替代方案,它在保護中不太可能被廣泛采用。

我們在魚類保護中提出了一套可複製和控製的大規模全湖實驗(監測20個湖泊超過6年,取樣超過15萬條魚),以檢測基於生態係統的棲息地增強(粗木本棲息地增加和淺海岸帶創建)與廣泛的,長期以來主導漁業管理實踐(即魚類放養)的以物種為重點的替代方案。

僅增加粗木本棲息地並不能提高魚類的豐度,但創造淺水棲息地卻能持續提高魚類豐度,尤其是對幼魚而言,以物種為重點的魚類放養效果甚微。我們提供了強有力的證據,質疑水生生態係統中以物種為重點的保護行動的成果,並建議對關鍵棲息地進行基於生態係統的管理。


圖片

圖1|基於生態係統的棲息地管理通過創建淺海帶和增加粗木本棲息地以及以物種為重點的放養管理產生的種群動態機製

冒險和覓食是由種內和種間競爭以及食物資源的空間分布決定的。幼魚可能在保護區外有利可圖但風險較大的區域(即脆弱種群成分)覓食,或進入保護區(如植被、粗木結構或淺水)以限製死亡率(即不易受傷害的種群成分),但代價是食物攝入量減少。

棲息地的改善可以改善這種生長-死亡率的權衡,以允許更多的幼魚生長到種群中,但放養其他自然繁殖的物種不會改變覓食場所的空間配置;它隻會提升競爭或捕食,導致魚群沒有機會找到逃避死亡的避難所。


圖片

圖2|三種管理措施和三種采樣方法對魚類總豐度的響應變化。彩色圓圈表示管理幹預前後模型預測的平均CPUE,黑圈表示模型預測的對照湖的CPUE。

創造淺海帶有效地增加了魚類數量。研究基於一組重複和對照的實驗,涉及20個礫石坑湖以及實施三種管理幹預措施前2年和後4年捕獲的159,943條魚的樣本。

對比處理湖和未處理湖(BACI設計)之間的相對豐度(以下簡稱豐度)變化表明,淺海岸帶的形成(平均增加了12.5%的沿海麵積)是增加魚類種群的最有效方法(圖2)。




圖片

圖3|三種管理措施和三種采樣方法對鱸魚和鸚鵡螺豐度的影響。彩色圓圈表示管理幹預前後模型預測的平均CPUE。黑圈表示模型預測的對照湖的CPUE。

木質棲息地增加的複雜影響。淺水區的建立是非常有效的,但僅通過在21%的海岸線上增加粗木本生境來增強生境,並沒有顯著提高所有湖泊的魚類總豐度或幼魚的平均豐度。

在調查的三種管理措施中,魚類放養取得的效果最差。以97公斤/公頃放養5種魚類(包括獵物和捕食者)的結果則不理想。


總結:

本研究設計監測了20個湖泊的觀察結果,表明基於生態係統的棲息地管理大大優於傳統的、以單一物種為重點的魚類放養實踐和以單一結構為導向的管理來支持漁業。基於生態係統的棲息地管理,例如,通過創建淺海岸帶,是最有希望提高小湖泊魚類豐度的管理工具,特別是當它有效改善早期幼年生命階段的生長-捕食風險權衡時。



創作人:徐一峰 海南大學

參考文獻:Johannes Radinger et al. Ecosystem-basedmanagement outperforms species-focused stocking for enhancing fish populations.Science379,946-951(2023).

圖片

本文來源於第一屆水生生物與水域生態學全國研究生暑期學校的學員作業。

Nature | 全球河流生態係統的代謝和碳循環

Nature | 二氧化矽與矽藻的恩怨情仇,竟是海洋酸化在操縱

Nature | 全球河流與溪流的甲烷排放

Nature | 海洋新發現--古希臘掌管“固氮”的神

Nature | 捕食者大量死亡重塑了食物網結構

Science|水層和底層魚類對人類壓力的迥異反應?

Science | 海洋浮遊植物吸收DMSP

Science|海中“媒婆”:等足類介導紅藻授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