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山的印度北部如刀削般的峽穀中,有300多座擬建或者正在施工中的水壩,而這也是為了迎合該國能源需求螺旋式上升的巨大努力的一部分。但是這些項目正麵臨著當地社區的強烈抵製,並且有許多科學家指出,這些水壩產生的生態影響要遠遠大於印度官方給出的環境評估報告。
“在喜馬拉雅山脈修建的水壩的量級是壓倒性的。”美國波士頓市馬薩諸塞大學的保護生物學家Kamaljit Bawa指出,“它們的進展太過迅速,而沒有對由此產生的風險以及解決方案進行適當的評估。”
就在上周,印度錫金邦再次被這一事件所點燃——在這裏,一項520兆瓦的提斯塔河四期水電項目將阻斷這一雅魯藏布江的支流。隨著印度政府的環境與森林部開始審查該項目的環境影響評估(EIA),當地的雷布查人和不丹人社區提出了更為強烈的抗議,稱大壩會拿走在他們神聖土地的中央最後一段自由流淌的河流。在之前的示威活動後,一份反對建壩的請願書如今已經吸引了超過1300個簽名。
而建壩的支持者則表示,這些項目是到2022年將印度的總裝機容量提升至30萬兆瓦的至關重要的一部分,而這一目標被認為對於該國的經濟增長是必不可少的。
電力短缺已經在這個南亞國家造成了嚴重的危害——例如,今年7月,一場遍布全國的大規模斷電讓6億人無電可用。況且印度還是全世界第三大二氧化碳排放國,這主要是因為通過燃燒煤炭產生電力所致,並且到2030年,如果該國的能源結構不發生重大變化,其排放量預計將增加一倍。因此印度政府認為大量未被開發利用的喜馬拉雅山脈的水電資源,正是解決這兩個問題的一劑靈丹妙藥,並計劃到2025年,再額外增加11萬兆瓦的水電容量,從而使總的裝機容量增加8倍。
根據12月發表的一項研究結果,這意味著在印度的喜馬拉雅山脈中,每3000平方公裏的山穀便會建造一座水壩,這大約是全球水電站平均密度的62倍。主持該項研究的德裏大學生態學家Maharaj Pandit表示:“其後果將是災難性的。”大部分水壩都將集中在一個高生物多樣性地區,並且大約1700平方公裏的森林將被新的工程設施以及其他與建壩相關的活動所淹沒或破壞。Pandit建造的生態學模型顯示,到2025年,該地區樹木生物多樣性的減少將超過1/3,並導致22種開花植物,以及7種脊椎動物的滅絕。
盡管水力發電項目在平坦的地形會形成巨大的水庫,為發電提供了大量的水源,然而大部分印度喜馬拉雅山脈的水電項目將采用徑流式大壩,這隻需要較小的水庫。這樣的水壩將水通過隧道調入渦輪機,並最終將其返還給河流下遊。開發者認為,這種方法減少了大壩的環境足跡——但生態學家說,沿著河流的一係列屏障將嚴重破壞陸地和水生生態係統。Pandit指出:“這種打擊對於魚類生物多樣性而言將是致命的。”他的研究表明,河流中的水量多少是魚類豐度的決定性因素。
阿薩姆邦高哈蒂大學的環境學家Dulal Goswami則擔心,該地區的地質災害並沒有得到適當的考慮。他說:“喜馬拉雅山脈是脆弱而動態的。”7或8級的地震並不罕見,並且因為氣候變化而增加的冰川融雪會導致更多的洪水,而這兩種因素都會破壞水壩和隧道。
並且河流巨大的輸沙量也會阻塞水壩。Goswami指出,雅魯藏布江每年攜帶了4億噸的沉積物,而在雨季,甚至每天就能帶來2500萬噸的泥沙。
普納市非政府組織Kalpavriksh的一位環境保護主義者Neeraj Vagholikar指出,印度政府已經要求對這些項目進行EIA,但這些評估都是非常寬鬆的。例如,他說,Siyom河的水壩項目EIA僅僅例舉了該地區的5種鳥類,而生態學家說至少有300多種;類似的,下蘇班西裏水壩的EIA例舉了河流中的55種魚類,而這裏至少有156種魚類。
並且還有人指出,這些評估不夠獨立。來自美國加利福尼亞州伯克利市非政府組織國際河流的南亞項目主任Samir Mehta就認為:“進行EIA的是被水壩開發商選中並支付費用的機構,作為回報,它們會提供對前者有利的評估報告。”(記者趙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