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 簡體中文 English

官方微信

國際合作
首頁 科技交流

美為何對華光伏企業下狠手

2012-10-15新聞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本土企業日子不太好過 便用高額征稅打壓對手

  中國輸美光伏產品遭遇前所未有的寒冬。美國商務部在北京時間10月11日淩晨5時多作出終裁,認定中國向美國出口的晶體矽光伏電池及組件存在傾銷和補貼行為,將對從中國進口太陽能板與太陽能電池產品征收高額的“雙反”關稅。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對此表示,中方對裁決結果表示強烈不滿,美國商務部采取不公正的征稅措施,將損害中美雙方出口商及美消費者利益。

  對中國企業課以高關稅

  早在去年10月,發展日益壯大的中國光伏企業就被國外同行盯上了。2011年10月19日,以德國太陽能企業SolarWorld俄勒岡州的子公司為代表的美國7家企業,向中國75家光伏企業提出雙反起訴書,起訴說中國政府對於光伏產品補貼力度過大,導致美國光伏電池企業倒閉。2012年5月,美國商務部做出初裁決定,向中國太陽能光伏產品征收介於2.9%—4.73%的反補貼稅,還要另外征收31.8%最低反傾銷稅。此次,是對該案件作出的終裁。

  美國商務部終裁對中國輸美太陽能電池征收18.32%—249.96%的反傾銷稅和14.78%—15.97%的反補貼稅。其中18.32%—249.96%的反傾銷稅與初裁相差不大,而反補貼稅則大幅增至14.78%—15.97%。

  按照美國貿易救濟程序,除美國商務部外,這一結果還需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作出終裁。據了解,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過去很少駁回課稅的決定,如果終裁通過,美國就會要求海關對中國的相關光伏產品征收高額的“雙反”關稅。

  遏製中國以保護本土企業

  美國對中國企業最終下狠手,主要是為了保護和發展本土新能源企業。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副主任白明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分析說,國際金融危機後,美國開始搞再工業化,要發展實體經濟,奧巴馬表示要在清潔能源方麵作出貢獻,其中光伏產業是他們看重的亮點。但美國光伏企業生產的要素成本高,中國的光伏企業具有規模優勢,要素成本也低,他們競爭不過中國企業。同時,前一陣石油價格衝高,現在降下來一些,美國又發展了一種很大程度上能替代石油的新能源,油價高的時候用太陽能的多,油價低的時候用太陽能的少,這種情況使美國光伏企業的日子有些不好過。美國把這些問題都嫁禍於中國光伏企業。

  沈丹陽表示,美國在新能源領域挑起貿易摩擦,向全世界發出了貿易保護主義和阻礙新能源發展的消極信號,與全球共同應對氣候變化和能源安全挑戰的大趨勢背道而馳,也與20國集團首腦會議關於不采取新的貿易保護主義措施的承諾相違背。實際上,中美在清潔能源領域合作密切,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麵,對中國太陽能電池產品征收反傾銷和反補貼稅,也將損害美原材料和設備出口商以及美消費者利益。

  另有專家指出,“雙反”背後還有政治原因:時值大選,美國政府通過對華“雙反”來迎合部分選民遏製中國的意願以贏得選票。

  采用係統方法積極應對

  損人不利己,美國對華“雙反”也給美國企業帶來負麵影響。北美地區最大的太陽能服務供應商——Sun Edison公司副總裁凱文·拉皮杜斯表示,美國在光伏產業方麵與中國打貿易戰不符合美國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的利益。他表示,在對中國產太陽能電池板征收關稅之後,將提高安裝和使用太陽能的成本,這對許多中小企業來說是很大的打擊,可能會因此流失就業崗位。

  針對美國的製裁,白明認為應建立一套應對美國的係統方法。比如,對外談判時,政府企業都要出麵,要積極應訴,不能讓美國無代價對華進行“雙反”,否則歐洲將來也會效仿。除應訴外,還要對美國進入中國市場的產品進行反製,要增加他們濫用國際貿易的成本,如果中國這次反製措施有力,歐洲對中國光伏產品製裁時就會慎重。

  白明還建議,對內,要實現三個轉變和三個改進:一是改變過去光伏企業靠出口貿易的狀況,要到境外投資設廠;二是改變過去主要出口歐美的狀況,也要向其他太陽能資源豐富的國家出口;三是改變過去依靠國外市場的狀況,要發展國內市場。同時,還要改進方式,一是從其他國家采購一些涉及對華“雙反”的產品;二是將光伏產業向高端改進;三是借這次機會進行產業洗牌,消除低端領域的過剩產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