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拉圭政局生變 伊泰普水電站爭議再起
2012-08-27新聞來源:中國能源報
□本報記者 於歡 《 中國能源報 》( 2012年08月20日 第 08 版)
一度擱淺的伊泰普水電站爭議再次爆發。自6月巴拉圭前總統盧戈遭彈劾下台以來,巴拉圭與巴西的關係驟然下行,兩國共同擁有的伊泰普水電站成了矛盾的焦點。巴西和巴拉圭攜手共建的伊泰普水電站曾被視作國際合作典範,數十年來,裝機規模僅次於中國三峽的伊泰普保障著巴西的能源安全,更讓巴拉圭成為世界第三大電力出口國,而現在它卻成了宣泄情緒的窗口。
伊泰普“躺著中槍”
6月22日,巴拉圭前總統盧戈遭彈劾下台,巴拉圭和巴西原本和睦的關係迅速轉冷,兩國共建的伊泰普水電站則成了“出氣筒”。
6月24日,由巴西和阿根廷主導的南方共同市場(MERCOSUR)宣布暫停巴拉圭的成員國資格,以譴責巴拉圭議會通過非正常手段罷黜國家領袖,巴西和巴拉圭國家關係由此轉冷。
成立於1991年的南方共同市場由巴西、阿根廷、烏拉圭和巴拉圭4個正式成員國以及智利、玻利維亞等6個聯係國組成,是拉美地區最大的經濟一體化組織,現已成長為世界第四大經濟集團。
火速接替盧戈的新總統佛朗哥並不受歡迎,包括巴西在內的部分南美國家甚至不承認後者的總統地位。而佛朗哥也不示弱,屢屢向巴西發出強硬言論。對兩國均具有特殊意義但又爭議不斷的伊泰普水電站很自然地成為矛盾焦點。
7月底,佛朗哥公開強調,巴拉圭將不再繼續向巴西“賤賣”電力,“我們會讓伊泰普水電站的電力回到巴拉圭”。
巴拉圭主流媒體《最新消息報》解讀說,新總統發出這樣的言論並非空穴來風,其背景是弗朗哥計劃大力扶植巴拉圭製造業,未來預計將有大批項目陸續上馬,特別是力拓公司計劃在巴拉圭投建的一個總價值超過30億美元的大型鋁冶項目。如果建成,該項目將成為巴拉圭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投資項目,而伊泰普將支撐這些高耗能項目的運轉。2009年,力拓曾與巴拉圭國家電管局(ANDE)簽署了一份協議,協議約定力拓的項目電價為每千瓦時43美分,這幾乎是出口巴西電價的兩倍。
巴拉圭總統新聞辦公室日前已證實了媒體的報道,並稱亞鬆森目前正繼續與巴西利亞就出口電價進行談判。但巴西方麵則稱,雙方尚未進行任何公司層麵的電價談判,並強調巴拉圭可以使用更多的電力,但必須遵守兩國簽署的合約,不得向第三國出口富餘電力。
2011年,巴拉圭前總統費爾南多·盧戈成功將出口巴西的電力價格提高了3倍,由之前的每年1.2億美元提高到3.6億美元,這個成果一度使得兩國間關於伊泰普的爭議暫時畫上句號,但佛朗哥8月初強調這個提價幅度“遠遠不夠”。
巴西《南聖保羅新聞時報》則援引該國外交部發言人努涅斯的話回應稱:“伊泰普水電站的發電、輸電以及電價都完全按照協議執行,巴拉圭當然可以提高電力使用量,這是他們的自由,但他們必須嚴格遵守協議,不能向除巴西外的第三方出口富餘電力。”
“人類第七大奇跡”
1974年,巴西和巴拉圭簽署了《伊泰普協約》,決定創建伊泰普合營公司,共同修建一座大壩,以開發兩國界河——巴拉那河的水力資源。1975年項目正式開工,整個建設周期長達16年,耗資180億美元,1984年第一台發電機組投入運轉,1991年全麵竣工投產,總裝機高達1400萬千瓦。
這座被譽為“人類第七大奇跡”的世界知名大壩是名副其實的世紀工程。據計算,若用卡車裝載,伊泰普水電站修建期間使用的土石方可繞地球赤道3周,澆築的混凝土量可再造一個1700萬人口的裏約熱內盧,而它耗費的鋼材則足以修建280座埃菲爾鐵塔。
龐大的工程規模決定了它的海量產能。在2009年中國三峽全麵投產前,伊泰普一直是世界裝機最大的水電站,而單從發電量來說,目前它仍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力發電站,近幾年的年發電量均突破900億千瓦時。
作為一個跨國大型合建項目,巴西和巴拉圭起初約定雙方各承擔50%的建設費用,電廠建成後的發電量也由兩國平分。但當時的巴拉圭經濟狀況非常糟糕,無力支付巨額投資,隻得先向巴西借貸。事實上,除了啟動資金,巴拉圭後來建設和運營水電站的資金也全部來自巴西方麵的貸款。時至今日,巴拉圭仍在向巴西償還這筆水電債。
而總人口不足700萬的巴拉圭根本用不了伊泰普50%的發電量,實際比例從未超過10%。因此共建雙方即在協議中約定,巴拉圭將把來自伊泰普水電站的富餘電力以成本價賣給巴西,且隻能賣給巴西。
爭議由來已久
對巴西和巴拉圭來說,合建伊泰普無疑開創了一個雙贏的局麵,伊泰普的巨大產能對兩國經濟都有著非常明顯的提振作用。
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伊泰普水電站去年為巴西供電835億千瓦時,相當於巴西全國用電總量的17%,而巴拉圭僅使用了來自伊泰普的80億千瓦時電力,但卻占巴拉圭電力總需求的73%。
8月15日,巴西電力公司(Eletrobras)發布的季報顯示,得益於伊泰普水電站的巨額收益,這家巴西乃至整個拉美地區最大的電力公司二季度淨利潤由去年同期的3.27億雷亞爾飆升至13.5億雷亞爾(約合6.7億美元),同比增幅超過300%。
而巴拉圭則憑借海量富餘電力成為世界第三大電力出口國。自1984年伊泰普開始運營以來,巴拉圭每年都向巴西大量出口電力,但由於出口價格過低且無法向巴西之外的國家出口,巴拉圭人的不滿情緒逐漸累積。
按照當時雙方的約定,巴拉圭出口巴西的電價僅為每千瓦時25美分,用巴拉圭人的話說,巴西人就像“二道販子”,以極低的價格進口巴拉圭電力,然後以10倍於進口的價格在國內銷售。在此前的價格談判中,巴拉圭也曾多次威脅,如果有必要,將在海牙國際法庭起訴巴西,以爭取“公平”的價格。
與此同時,在很多分析人士看來,巴拉圭短期內通過工業項目提高用電量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主要原因在於國內包括輸配電係統在內的電力基礎設施建設極其落後。“完全接收伊泰普水電站50%的發電量,巴拉圭至少需要5年時間完成一係列配套基礎設施建設,並且是在融資暢通的前提下,而這些項目的投資隻能來自南方共同市場。”巴西政府顧問加西亞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