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7-05
緬甸記者臥底中國公司搞負麵新聞
在仰光采訪時,《環球時報》記者免不了要問及緬甸人對中國的印象,緬甸民眾回答的第一句話多半是“在緬甸的中國人很多”。仰光出租車司機亭溫載著記者經過一個十字路口時說:“就在這個路口,中國正在幫我們建設一座五條路交會的橋。我之前還沒有看過由5個路口交彙而成的橋呢,隻在電影裏見過。很期待能看到這座橋!”不過他接著說,“為了修建這座橋,緬甸需要從中國購買鋼鐵。”
實際上,在緬甸,中國投資是最多的。截至2012年5月,中國內地在緬甸被批準的投資項目達14個,總額達138.7億美元,占比45.23%;其次分別是中國香港、韓國、泰國、英國、新加坡,分別占比20.27%、9.36%、8.02%、7.20%和4.78%。不過,從說話的口氣和表情就可以看出,緬甸人對於中國投資和中國企業的喜歡有點勉強。仰光的導遊吳貌昂告訴記者,中國來緬甸無非是為了獲取緬甸的自然資源,“密鬆大壩的建設會影響緬甸人民的生活”,但他承認,中國企業的投資至少為緬甸帶來了就業和收入。
緬甸帕拉米能源公司總經理欽貌歐對本報記者表示,中緬兩國民眾之間目前存在一些誤解,特別是一些緬甸民眾認為中國很自私,隻看到商業利潤。欽貌歐認為,中國政府和企業過於重視與政府官員打交道,應該更多與緬甸民間打交道。
也許正是因為中國企業隻習慣與緬甸政府官員打交道,對於不太喜歡軍政府的民眾和媒體來說,中國企業也成為一種負麵形象。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緬甸當地人士告訴《環球時報》記者,緬甸許多媒體都對中國持批評態度,有緬甸當地媒體甚至曾派出記者臥底潛伏在一家來投資的中國國企中,刊登該中企的負麵報道,“每周都有兩三篇”。
緬甸華商商會會長賴鬆生對《環球時報》記者稱,以前隻有中國在緬甸投資,現在緬甸正在走向民主,更看重讓美國放鬆對緬甸的製裁。因此,如果中國和美國、歐洲、日本競爭緬甸的一個項目,緬甸政府更可能選擇西方。馬來西亞傑格爾家居公司執行董事林寶迪也認為,因為現在美國和歐洲的投資剛進入緬甸,他們給緬甸的甜頭會比中國給緬甸的甜頭顯得更多更明顯,因此緬甸政府已經開始往美國傾斜。但中國應該繼續加大對緬甸的幫助,修建更多道路、港口,把這種聯係繼續下去,這樣才會讓緬甸人知道,中國依然是緬甸最大、最真誠的朋友。(●本報赴緬甸特派記者 暨佩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