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 簡體中文 English

官方微信

國際合作
首頁 科技交流

加拿大能源難題與中國機遇

2012-03-27新聞來源:人民網

  人民網駐加拿大記者 李學江

  加拿大總理哈珀在前往韓國參加核峰會途中訪問了日本,並在那裏宣布:加日兩國將正式舉行貿易自由化談判。哈珀說:“這對兩國創造就業與經濟增長是曆史性的一步。”據加方評估,如果兩國達成貿易自由化協議,加拿大對日出口可增長60%;鑒於日本對本國農業實施高度保護,而能源緊缺,加對日出口將主打能源出口,尤其是油砂原油。加拿大原油儲量為世界第三,兩年來哈珀總理一直驕傲地宣稱:“21世紀加拿大將成為能源超級大國”。不過,這個能源超級大國當前遭遇了出口難題。因為去年底和今年初,出於爭取環保組織和人士選票的考量,奧巴馬兩次推遲了對加拿大“關鍵石超大輸油管”向美國輸送原油項目的審批。這讓想通過增加源油出口來創造工作崗位,並保持經濟穩定增長的哈珀政府頗為失望與十分焦慮,因此加急於開拓亞洲出口市場。哈珀總理不久前的中國之行和現在對日本和韓國的訪問,為加拿大開拓原油出口市場都是其日程中的重頭大戲。

  加拿大石油總儲量為1750億桶,居世界第三,僅次於沙特和委內瑞拉。如按其生產能力加則世界排名第6。油砂是加拿大一筆最大的物質財富,它每年為國家創收近1000億加元(現1加元約=1美元)。因此哈珀總理一年前就宣稱:21世紀將是加拿大世紀,加拿大將成為全球能源超級大國。但想不到他的這一宏偉藍圖卻遇到了如下挑戰。

  首要挑戰是加能源出口市場太過單一。據統計,加拿大原油出口的97%是輸往美國的,除此之外幾乎不存在其他市場。橫貫加拿大輸油管公司三年前就計劃投資70多億美元,增修一條長達2700公裏的管道,將產於阿爾伯塔省北部的油砂原油輸送到美國德州墨西哥灣煉油廠。但在美國環保組織和內布拉斯加州的強烈反對下,麵臨大選的奧巴馬總統於去年底宣布將項目審批推遲到大選後的2013年。這給急於通過擴大原油出口以保持經濟增長,創造工作崗位的哈珀政府兜頭潑了一盆冷水。不過,這也讓加朝野頓時清醒,於是出口市場多元化就成為加政府的當務之急。哈珀此次中國之行的一個主要目的,也最受其國內關注的,就是能否成功開拓中國這個大市場。哈珀總理於3月底還將出訪日本和韓國,開拓能源出口同樣置於其優先日程上。

  加拿大已經認識到,“隻在美國這一棵樹上吊死”不符合國家利益。蒙特利爾銀行副總裁凱文.林奇就明確指出:盡管加美兩國有諸多的共同利益,但就能源而言卻有著不同的利益訴求----加方的利益是能源價格的最高化,而美國的利益則是價格的最低化;美國要的是能源的“供應安全”,而加拿大需要確保的則是“需求安全”,即有多家買主帶來的安全。可現在卻隻能仰賴美國這一家買主,所以隻好折價銷售。據他估算,這讓加拿大在過去15年中少收入1320億美元之多。

  但加拿大麵向亞洲推動市場多元化的戰略同樣麵臨挑戰,那就是如何將輸油管修到太平洋沿岸。加拿大油砂原產於阿爾伯塔省東北部,距太平洋沿岸港口1000多公裏,擬議中的“北門輸油管”需橫穿洛基山脈。環保組織和當地土著居民持反對意見,理由是雪崩與滑坡多,峽灣翻船風險大,將會汙染與破壞生態及土著居民的生存環境。雖然聯邦與省政府都堅定地支持這一項目,但正在舉行的聽證會則可能持續兩年之久。

  其實,上述兩個挑戰都可追溯到一個源頭,即油砂油開采的獨特工藝。原來,加拿大1750億桶原油儲量多非常規原油,其中高達1700億桶含於油砂之中,即它在地下並非以液態存在,而是泥砂的混合物。開采時需要由一條管道先注入高溫熱水將其從泥砂中溶出,再由另一條管道抽取到地麵,但這隻是粘稠的瀝青;需再經進一步稀釋提煉,才能成為可以由管道輸送的原油。於是這就帶來了諸多成本:

  一,需要昂貴的耐腐蝕設備;二,需消耗較多的水資源;三,燒水消耗大量能源;四,同時也就排放出更多溫室氣體。於是它就成為美加兩國環保組織口誅筆伐的靶子。連歐盟也將其稱為“髒油”,上周歐洲開會,隻差幾票就要將其列入黑名單,打入另冊,隻是在歐美各大石油公司(都在加有油砂投資)的公關下,才暫時得以幸免。

  其實,油砂開采對環境的負麵影響多是被環保組織誇大了,實事求是地說,它對環境的影響還是有限的,甚至是可以避免的,而且隨著技術的進步,這些不利因素正在被逐步克服。以用水量為例已較前大為減少,每開采一桶原油現隻需2——4桶水,而且循環用水現已達到了80%--95%。加去年全年用於油砂開采的淡水總量不到1.1億立方米,即用了當地阿薩巴斯卡河水流量的0.5%(在夏季)和3.4%(在冬季,因河水偏少),僅占到該省全部用水量的7%,對人們正常的生產生活並無任何影響。美國斯坦福大學受歐盟委托的調查報告認為,每桶油砂油開采產生的溫室氣體比常規原油要高出22%。但據加環保署的統計,加油砂開采釋放的溫室氣體年度總排放為45百萬噸,占全加排放總量的6.5%,占全球排放總量的約0.1%,對環境並無太大影響;且監測表明,油砂開采地區的空氣質量並沒有出現惡化跡象。據加環保署統計,自1990年以來,每桶油砂油的溫室氣體排放下降了29%。同時阿爾伯塔省強製各大企業再減排12%,不達標者每多排放一噸罰款15美元。

  因此,環保組織的反對並未能動搖加拿大政府推動油砂開采與出口多元化的決心,也未影響到各大石油公司前來投資。人們越來越認識到,太陽能、風能等綠色能源在可預見的將來遠遠無法取代煤炭與石油等礦石能源。美國的EXXONMOBIL,英國的BP, 法國的TOTAL SA, 以及日本、新加坡等在加都有油砂項目投資。有統計的外國投資總額在2009年是788億美元,比前一年增長了2.7%。中國則是後起之秀,近兩年來,中國在加能源投資已達到140億美元左右:據不完全統計,其中中石化向 CYNCRUDE 投資46億美元,向DAYLIGHT 投資22億,向NORTHERN LIGHT 投資5億;中海油向 MEG 投資5.7億,向OPTR 投資21億,向NORTHERN CROSS投資1.5億;中石油向 ATHABASCA 投資19億,後又向其另一子項目投資6.8億;而中投則向從事常規油開采的PENN WEST 投資12.5億美元,等等。

  但中國投資油砂開采仍處於起步階段,需謹慎從事,逐步積累經驗,最好的方式還是先合資經營為妥。原因是,油砂開采需巨型耐腐設備,前期投入巨大,且投資回報所需時間甚長;二是需要不同於常規開采的高難度專門技術; 三是加環保標準極高,如尾礦處理,開發後複植等要求甚嚴,不易過關;四是由於油砂產地偏辟,遠離人口中心,同時由於油砂開采的快速擴展,造成當地勞動力短缺。根據加拿大工商委員會的報告,未來10年加石油工業的缺口將達到13萬人,而加拿大全國各行業每年發出的短期工作簽證則隻有3萬人。如果可能,通過與加拿大政府商談,從中國向加拿大輸送短期勞工將是一個雙贏的選擇。

  (人民網加拿大3月26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