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 簡體中文 English

官方微信

國際合作
首頁 科技交流

解振華:德班氣候大會取得積極成果

2011-12-11

2011年12月11日
來源:新華網

12月11日,在南非德班,中國代表團團長、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解振華(前右)在德班氣候大會的全會上發言。 新華社記者 李啟華 攝

新華網南非德班12月11日電(記者 陳勇 於大波 李建民)11日清晨,剛剛結束德班氣候大會議程的中國代表團團長、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解振華對新華社記者表示,德班大會取得了多方麵積極成果。

已連續24小時談判的解振華說:“德班氣候大會的結果,一是堅持了公約、議定書和‘巴厘路線圖’授權,堅持了雙軌談判機製,堅持了‘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二是就發展中國家最為關心的《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問題作出了安排;三是在資金問題上取得了重要進展,啟動了綠色氣候基金;四是在坎昆協議基礎上進一步明確和細化了適應、技術、能力建設和透明度的機製安排;五是深入討論了2020年後進一步加強公約實施的安排,並明確了相關進程,向國際社會發出積極信號。”

解振華也表示,德班會議未能全部完成“巴厘路線圖”的談判,落實坎昆協議和德班會議成果仍需時日。各方在有關2020年後加強公約實施的安排上還需要做更多工作。

解振華認為,發達國家在自身減排和向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和技術轉讓支持的政治意願不足,是影響國際社會合作應對氣候變化努力的最主要因素,“我們期待發達國家拿出政治誠意,進一步提高減排承諾水平,落實資金和技術轉讓承諾,與發展中國家合作進一步落實坎昆會議和德班會議成果,談判解決‘巴厘路線圖’未決的問題,盡快完成‘巴厘路線圖’授權的談判。中方將繼續與各方一道,為此作出積極努力。”

解振華說,中國代表團為會議取得積極成果作出了最大限度的努力,發揮了建設性作用。他重申,中國政府將本著對本國人民和世界人民高度負責的態度,堅定不移地實施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政治措施,采取強有力的國內行動,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積極參與氣候變化國際談判進程,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作出積極貢獻。

………………………………………………………………

德班氣候大會通過決議後閉幕

經過近兩周“馬拉鬆式”的談判,《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17次締約方會議暨《京都議定書》第7次締約方會議當地時間11日淩晨在南非德班閉幕,大會通過決議,建立德班增強行動平台特設工作組,決定實施《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並啟動綠色氣候基金。

大會原定於9日晚閉幕,但由於各方對部分焦點問題分歧嚴重,爭執不下,最後將談判拖入“加時賽”。最終,大會通過了《議定書》工作組和《公約》之下的“長期合作行動特設工作組”的決議,宣布繼續《議定書》第二承諾期,從2013年開始實施。

大會還決定,建立德班增強行動平台特設工作組,並將於2012年上半年投入工作,不晚於2015年製定一個適用於所有《公約》締約方的法律工具或法律成果,降低溫室氣體排放。與此同時,綠色氣候基金正式在德班啟動。

本屆大會主席、南非國際關係合作部部長馬沙巴內宣布會議閉幕>>>詳細

  德班氣候大會10日進入“加時賽”階段,各方代表正在為謀求最後的積極成果而磋商,這時有人以東道主南非名義向各代表團散發一份偽造的“決議草案”,幹擾了最後議程。

中國代表團官員向記者證實,這份偽造文本與真正的草案文本相差甚遠,有多處違背了發展中國家的利益,但散發者卻聲稱它已被由巴西、印度、南非和中國組成的“基礎四國”等幾個重要談判方所接受。當各方代表看出這份文本的造假之處並通知南非時,已經過了半天時間。>>>詳細

因為分歧嚴重,德班氣候大會再次延長議程,進入11日。中國和印度代表團在會議上呼籲,應對氣候問題不能忘記公平原則,應落實“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

中國代表團團長、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解振華表示,應對氣候變化離不開“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發達國家率先減排,發展中國家要減貧,要發展,還要保護環境,發達國家應予以資金和技術支持,但發達國家遠沒有落實。解振華質問:“快20年了,你們做到了嗎?”>>>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