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議定書》續期分歧危及聯合國氣候談判
2011-12-01
2011-12-01
導語:發展中國家與工業化國家在《京都議定書》關於溫室氣體規則的分歧可能會使今年南非的氣候談判以失敗告終。
經濟觀察網 記者 張斐斐 實習記者 劉愔
發展中國家與工業化國家在《京都議定書》關於溫室氣體規則的分歧可能會使今年南非的氣候談判以失敗告終。
中國氣候談判首席代表蘇偉稱,工業化國家在京都議定書框架下簽訂新一輪的減排協議對世界氣候變化而言是至關重要的。此前,俄羅斯、日本和加拿大已經拒絕加入到《京都議定書》的第二承諾期,甚至有傳言說,加拿大將於下個月退出《京都議定書》,雖然這一說法並沒有得到加拿大官方的正式回應。而歐盟則表示隻會在各國設定好接受新條約的日期後,才加入第二承諾期。美國方麵已經明確表示,《京都議定書》不在美國代表團的談判範圍之內。主要國家對《京都議定書》的消極態度為聯合國氣候大會的前景布下陰霾。
世界氣象組織在周二的一份聲明中說道,盡管今年出現了令太平洋海區變冷的拉尼娜現象,但還是難以抵消今年的高溫現象。今年的氣溫將會是自有記錄以來的第十高。溫室氣體的排放量已經對對地球、海洋和其中的生物產生了不可逆轉的影響。德班氣候大會召開之前,就被冠以“拯救人類的最後一次機會”,可見各方對德班氣候大會的成果抱有期許。作為唯一一個對減排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京都議定書》的第二期續展問題得到了大多數發展中國家的支持。
“如果沒能對《京都議定書》第二期達成一致,應對氣候變化的國際體製將麵臨威脅。”蘇偉在接受媒體采訪實時表示。中國的主張也得到了小島國聯盟的支持。作為海平麵上漲首當其衝的小島國聯盟,其發言人Dessima Williams表示,《京都議定書》對應對全球氣候變化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時,她還認為歐盟有條件加入《京都議定書》第二期會減慢全球應對氣候變暖的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