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 簡體中文 English

官方微信

國際合作
首頁 科技交流

丹麥近30年GDP增長60% 能耗增長何以為零?

2010-12-21

2010年12月21日 09:44:34  來源: 中國經濟周刊

這個被稱作“最佳商業國家”、“最廉政國家”、“隻有中產階級”的國家,近30年間,GDP增長60%,但能耗增長為零。丹麥,並非隻有安徒生童話。

丹麥的能耗零增長“童話”

——專訪丹麥駐華大使裴德盛

“中國人對丹麥的了解是從安徒生開始的,這是許多中國人從小知道的第一個外國名字。上海世博會,小美人魚又成了中國家喻戶曉的明星。”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傅瑩如此描述中丹關係。

中丹之間當然不是隻有小美人魚。

今年是中丹建交60周年。11月23日,就中丹兩國關係及未來合作發展的重點等問題,丹麥王國駐中國大使裴德盛在位於北京三裏屯的大使官邸接受了《中國經濟周刊》專訪。

1000個丹麥人中就有1人在中國

丹麥是同中國最早建交的西方國家之一。1950年1月9日,丹麥以電報形式承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兩國於同年5月11日確立正式的外交關係。

裴德盛:60年來,中丹之間的合作更加深化和強化了。比如,今年我們的首相拉斯穆森、外交部長萊娜·埃斯珀森都訪問了中國。僅在過去的兩三個月裏,我們就接待了7次部長級的來訪、兩次王室的來訪以及幾個政府機構的代表團。來訪代表分別來自農業、能源、氣候、稅務、科學等領域,可以說是中丹兩國最重要的一些領域。

另外,過去60年間,隨著全球化和現代化進程的加快,丹麥的很多企業和個人來到中國,中國的很多人員也到丹麥去,這是一種非常密切的往來。我們估計,每1000個丹麥人中就有1個人居住在中國經商或學習。

中國的改革開放政策是非常明智的,隻有開放的國家才會取得很大的成功。中國選擇了對外開放,這不僅造福了中國,也造福了全世界。歐美國家不僅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國,而且能與中國實現合作,有利於形成互贏的局麵。

目前,中丹兩國之間有很多投資、科技等方麵的合作,這些合作也會繼續加強。丹麥的很多企業與中國進行了合作,今後這種合作會繼續增強。很多中國企業的實力也在不斷加強,他們也與丹麥的企業合作,在共同開辟丹麥市場。

我認為,中丹兩國在過去60年所呈現的趨勢,在下一個60年將會得到強化和發展。

“丹麥貪汙腐敗已根絕”

在2010年《福布斯》雜誌的“最佳商業國家”評選中,丹麥拔得頭籌。這是丹麥連續第三年被評選為“最佳商業國家”。丹麥之所以能夠脫穎而出,在於它擁有最廉潔的政府、高度的個人自由以及規範的資本產權法律,此外,在丹麥可以接觸到最尖端的科技和創新信息。

福布斯不是唯一讚揚丹麥的機構。英國智庫列格坦(Legatum Institute) 最近公布了“全球繁榮指數”。丹麥在分項指數“經商機會”的排名中位列第一,在綜合排名中排名第二。

裴德盛:很多經濟學家也認為,丹麥十分適合從事商業活動。我們之所以能夠獲此殊榮,是因為丹麥政府十分重視保持勞動力市場的活力。在丹麥,公司雇員的流動是非常容易的。丹麥的整體教育水平較高,基礎設施也很完善,十分利於公司運營。丹麥人的英語水平也不錯,而且具有國際視野,這也是利好條件之一。

此外,在丹麥,創建公司的法律程序非常簡單,不像有些國家那樣複雜冗長。公司運營所需的基本條件,比如IT、網絡、運輸等都很完備,另外,丹麥的電子商務也十分發達。

最近,非政府組織透明國際將丹麥評為“最廉政國家”。在丹麥從事商業活動是很有保障的,因為我們誠實、講信用。

丹麥之所以被評為“最廉政國家”,更多的是依賴於公民品質和曆史傳統。丹麥人不會去行賄,我們並沒有什麼製度上的約束,但大家都很自覺。

在丹麥,貪汙腐敗幾乎已徹底根絕。而且,我們的生活水平很高,幾乎達到了人均收入4萬美元。公務員的工資相對較高,所以沒有必要去受賄,並且大家認為受賄是非常恥辱的事情。

我們相信社會是公平的。丹麥廉政的傳統以國家製度的形成大概始於五六十年前,但是從北歐國家信仰基督教的角度而言,我們的曆史文化中本身就沒有行賄的傳統。

GDP增長60%,能耗增長為零

1971年,丹麥政府成立了世界上最早的環境部。1973年的石油危機重創了這個幾乎100%依賴能源進口的國家。自此,丹麥一直致力於開發節能技術和可再生能源。

在丹麥,政府鼓勵人們購買節能產品。但他們認為,節能最有效的方法是保持房屋良好的保溫,以及讓每個人根據實際的能源消耗量付費。節能戰略也影響到了丹麥人的環保觀念。盡管能買得起汽車,但首都哥本哈根三分之一的市民都騎自行車上班或上學。

如今,丹麥已經成為環保領域的世界領先者。數據顯示:可再生能源發電已經占到丹麥總發電量的30%,在過去25年間,風能已成為丹麥最有價值的自然資源。

裴德盛:丹麥大力扶持可再生能源的發展模式可以在很多地方複製。我們也很注重推廣這方麵的技術。比如丹麥的維斯塔斯公司就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風機公司,它在天津的泰達開發區有一個規模很大的工廠。另外,很多丹麥公司致力於研究如何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如何利用生物能轉換成其他能源等。

過去的28年,丹麥的國內生產總值增長了60%,但是能源消耗卻沒有增加,這提高了丹麥的國際競爭力。

中國現在也在大力發展風能、太陽能和生物能等新能源。中國的“十二五”規劃建議提出了很宏偉的目標,我們對此非常感興趣。丹麥的很多大型公司技術比較先進,我們可以進行交流。環保和能源等領域對於中國而言很重要,因為中國的經濟發展很快,如何保護環境也很重要。

若要享受經濟發展的成果,必須有一個很好的環境。歐美在發展過程中有很多這樣的教訓,中國應該吸取這樣的教訓。

“丹麥還沒有走出危機的陰影”

今年第一季度丹麥國內生產總值環比增長0.6%,連續三個季度實現正增長,有人認為這標誌著丹麥經濟走上複蘇之路。

裴德盛:我們預計,今明兩年丹麥的經濟增長率約為2%?2.5%。但是包括丹麥在內的整個歐洲國家的金融狀況依然不容樂觀。丹麥政府雖然出台了很多刺激措施,但丹麥仍在出現赤字,這是十分罕見的,約合900億丹麥克朗(160億美元),不過,這在整個GDP中所占的比值還是很小的。

過去20年,我們的財政一直是“黑字”(即財政收入大於支出),國債的比例很小,所以經濟發展勢頭很好。丹麥也一直在進行經濟方麵的改革,比如推遲退休年齡,改革政府機構。過去丹麥有270個行政組織,現在隻有100個。

在裴德盛看來,世界的發展要看這些國家:中國、美國、歐盟、印度、巴西、日本和俄羅斯等,“從世界過去一二十年的發展來看,這也是一種趨勢”。對於近日閉幕的G20峰會,他認為“非常成功”,是促進國際合作的一種很好的機製。

裴德盛:我們認為G20國家在經濟領域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剛剛結束的韓國G20峰會非常成功,在很多方麵達成了協議。從長期看,我希望人民幣升值,這也是中國政策可能帶來的必然結果,畢竟中國的競爭力在不斷發展,但這是個政治問題,中美之間需要不斷地進行對話。丹麥很早便是歐盟的一員,我們相信,中國將與美國和歐盟一起發揮巨大的作用。

“稅收方麵,丹麥是最社會主義的國家”

丹麥實行的“從搖籃到墳墓”的福利製度令一些國家羨慕不已。中國是否能夠照搬丹麥的福利製度?對此,裴德盛給出了否定的回答。

裴德盛:丹麥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公平的國家,丹麥的個人收入非常高,但是又被平均地分配,這是丹麥的特色之一,因為我們認為公平是社會的基本原則之一。在丹麥我們隻有一個階級,即中產階級。

如果從稅收方麵來考量的話,丹麥可以說是最社會主義的國家,每個人50%的收入都用於稅收,增值稅是25%。這可以使我們的公共服務部門與充滿活力的私營企業並存,這種體係已經存在100年了,對我們十分重要。

政府收取納稅人的錢之後,會將這些錢用於教育、醫療、公共設施等。我們的公共服務十分出色。比如,我們的教育、醫療都是免費的,每個人都有機會享受最好的醫療服務,我們的失業補助也非常高。而且丹麥的立法體係也比較健全。所以人們認為丹麥在激勵私人企業和提供公共服務方麵達成了很好的平衡。

不過,適合丹麥這種小國的模式不一定適用於中國這樣的大國。但有一點是毋庸置疑的,即既要增加國民收入,又要保持社會公平,要幫助窮人等弱勢群體。我認為中國的經濟政策還是很不錯的,在過去的30年裏,中國已經幫助2億人脫離了貧窮。中國麵臨的發展道路還是很漫長的,我們願意與中國在許多政策上進行合作。

丹麥稅務部長托伊斯·倫德·鮑爾森:

在丹麥投資並無稅收優惠政策

《中國經濟周刊》:中國企業到丹麥投資,是否能夠享受到稅收優惠?

鮑爾森:在我們的稅收體係中,並不存在這樣的優惠。盡管我們不能給予稅收上的優惠,但是我們能夠提供透明的投資環境,公共部門也會為商業活動的開展提供便利。丹麥是世界上最廉潔的國家之一,在這裏投資將會受益頗多。

丹麥的雇員整體素質較高,流動性也比較強,這對公司業務的開展也是十分有益的。此外,在丹麥,公司間是十分平等的,沒有哪家公司擁有特權,所以盡管沒有什麼稅收上的優惠,但很多公司依然十分樂意到丹麥來投資。

《中國經濟周刊》:丹麥是如何支持環保企業的,是否會減免稅收?

鮑爾森:在丹麥,我們不會減免這些企業的稅收,不過會大力扶持,這些公司能夠獲得政府提供的津貼。津貼的多少取決於公司的性質,在過去10年裏,政府已經提供津貼數十億丹麥克朗。此外,我們會幫助這些企業開辟市場。過去10年,丹麥的風力產業發展迅速,這與政府的扶持是分不開的。(記者 周海濱 實習生 陶微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