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2-12新聞來源:新浪網
![]() |
![]() |
印俄翻盤 “衝刺”坎昆再生變
新快報訊 當地時間9日,為期兩周的坎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按計劃還有不到48小時就要落下帷幕。進入最後衝刺階段的大會談判氣氛十分緊張。
在這一背景下,基礎四國成員印度以及金磚四國成員俄羅斯先後拋出重磅炸彈:印度承認屈服於“巨大壓力”,同意承擔有法律約束力的減排承諾,一舉顛覆該國參與氣候談判多年來的基本立場;而俄羅斯則成為繼日本之後第二個公開宣布放棄加入《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的發達國家。
基礎四國分裂——
印度屈服:願承擔強製減排承諾
據印度“新喀拉拉邦”(newkerala)新聞網9日報道,當天,印度環境和林業國務部長賈伊拉姆·拉梅什在坎昆氣候變化大會上發表了一份“令人驚詫”的聲明,宣布印度願意承擔有法律約束力的減排承諾——這一聲明意味著印度在立場上來了個“U形轉彎”。
“我們相信,所有的國家都應承擔在適當法律形式下的減排承諾。”拉梅什9日晚在坎昆如是說。
去年哥本哈根氣候變化大會至9日以前,印度一直堅持著該國將自願自主采取措施,力圖達到2020年碳排放量相對於2005年減少20%至25%、非強製性的減排目標。
“新喀拉拉邦”評論,拉梅什的聲明或代表了印總理辛格欲將印度塑造成“協議推動者”而非“協議破壞者”形象的意圖,以期在開局以來止步不前的坎昆大會“打破僵局”。
當會後被媒體要求解釋這一立場時,拉梅什卻摳起了字眼:“印度不反對(協議擁有)法律形式,反對的是一個有法律約束力的協議,這是底線。”
他承認基礎四國內部這方麵立場上出現分裂,“南非和巴西傾向於有法律約束力的協議”。
根據《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以及《京都議定書》,包括印度在內的發展中國家無需履行強製性的減排方案與目標。
原因
發達國家“借刀”施壓
拉梅什承認“發達國家利用發展中國家中最貧窮的國家來向印度和一些國家施壓,讓其接受一份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協議”。他還點名數個遊說印度屈服的國家與組織:孟加拉國、不丹、馬爾代夫、尼泊爾、小島國聯盟等——都是77國集團成員。
拉梅什說,在77國集團內部也出現了不同的聲音,“在這種情況下,印度的策略是保持(談判)大門敞開”。不過,拉梅什指出,除非在法律約束力的內容、不遵守承諾的懲罰和監督係統這三個方麵能夠達成共識,否則印度不會接受任何“有法律約束力的協議”。
基礎四國——巴西、南非、印度、中國6日曾在坎昆舉行聯合新聞發布會,表示在《議定書》第二承諾期得到認可、“快速啟動基金”得到注資以及在技術轉讓問題上達成基本協議之前,基礎四國不會支持達成相關協議。
反應
印度國內反應激烈
印度科學與環境中心對拉梅什的講話反應強烈:“現在他(指拉梅什)要往前一步,也就是他的聲明所表態的,要把印度國內的減排行動延伸到國際協議裏。”“這意味著印度違背了一直以來在氣候變化談判上的傳統立場。”“這是最不幸和毫無理由的做法。”
該中心副主任錢德拉·布善認為,拉梅什的建議將模糊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界限,而這一區別正是《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的基石所在。
布善指出:“很難理解是什麼樣的壓力讓這位部長如此屈服,印度代表這些年來難道不就是在這樣的壓力下堅持他們的立場的嗎?”
步日本後塵
俄羅斯放棄《京都議定書》
新快報訊 據俄羅斯新聞網10日報道,坎昆當地時間9日下午,俄羅斯成為繼日本後第二個公開宣布放棄《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減排目標的發達國家。
“俄羅斯將不會加入《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的特別顧問亞曆山大·本德特斯基9日在坎昆大會上如是說。而坎昆大會初期,俄羅斯談判官員曾表示,希望可以在《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繼續使用該國在第一承諾期尚未用完的“排放權”。
具有法律約束力的《京都議定書》對附件一也就是30多個工業化發達國家2008年到2012年第一承諾期的減排目標,作出了具體規定。但對於2012年以後,直到2020年第二承諾期發達國家如何減排的問題,各國一直未能達成具有法律效力的協議。
報道說,加拿大已經表達意願,或成為第三個公開放棄《京都議定書》的發達國家。
中國立場
解振華:必須捍衛《京都議定書》
據新華社電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坎昆氣候大會中國代表團團長解振華9日會見了來自國內外的非政府組織代表,解振華指出,《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能不能堅持和繼續下去,是氣候變化談判進程成功與否的重要標誌。中國希望《京都議定書》在新形勢下繼續發揮作用,在發展中不斷完善。
坎昆氣候大會已近尾聲,但從大會伊始即困擾各方的《京都議定書》及其第二承諾期問題,至今未現解決跡象,一些發達國家甚至對此持消極態度。
對此,解振華指出,《京都議定書》是國際社會經過長期努力達成的法律文件,曆史上發揮過作用,也是氣候談判進程當中唯一一個有法律約束力的關於減排的國際文件,“所以我們要求必須捍衛《京都議定書》,必須堅持《京都議定書》,而且要繼續《京都議定書》的第二承諾期。隻有在這一基礎上,才能談怎樣進一步加大減排力度”。他說,現有的法律文件已經談了20年,“如果拋棄了搞新的要談多長時間?把所有的時間都耽誤了!”
解振華說:“我們希望《京都議定書》第一承諾期要結束,第二承諾期不能斷檔,因此坎昆會議應當就《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做出一些決定。”
大會成果逐個猜
《京都議定書》存續無果
下屆《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方會議將在南非舉行。南非總統祖馬指出,在應對氣候變化問題上已經不能再拖延,希望坎昆大會達成公平、包容的應對氣候變化協議。不過,從多份大會主席主持編纂的談判案文草案上能看出目前談判的膠著,在《京都議定書》等關鍵問題上依舊沒有突破性進展,很多項目已直接標明"留待明年解決"--
1.《京都議定書》何去何從?
《京都議定書》是否應該成為未來全球減排行動基礎的問題仍懸而未決,它的存廢問題或成為坎昆大會一個不光彩的"遺產",留待明年南非氣候變化大會來定奪。
2.新的減排協議在哪裏?
●何時出台:這個界定2012年後各國減排責任的協議啥時候能出來還不知道,有一些發展中國家提議把明年的南非大會作為"最後期限",但包括美國和中國在內的許多國家都認為這一期望"過分樂觀"。
●持續時間:這份協議應該規定2012年至哪一年的各國減排義務呢?
●減排目標:這份協議的目的到底是要限製全球平均氣溫上升不超過2℃還是多少呢?許多發展中國家認為應把"天花板"設定在不超過1.5℃,不過玻利維亞認為氣溫上升1℃應是極限。
●如何收尾:那些超額完成《京都議定書》規定的2008年至2012年期間減排目標的國家剩餘的碳信用該怎麼處理?
3.窮富國如何區別對待?
或就每年評估發達國家的減排成果以及氣候援助金額達成協議,以及每兩至四年評估發展中國家的碳排放以及減排成果。
4.森林保護議題能談妥嗎?
或能促成REDD(減少發展中國家森林砍伐及森林退化造成的溫室氣體排放計劃)被納入長期合作行動共同願景框架。聯合國此前承認,本次會議將在獎勵發展中國家推動森林保護方麵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果。
《京都議定書》規定的清潔發展機製(CDM),即附件一國家(二氧化碳減排量的需求方即出錢方)為完成減排承諾,可以向非附件一國家(二氧化碳減排量的供給方即得錢方)購買二氧化碳減排量CER--是否納入框架將延遲決定。
5.氣候發展基金何時到位?
就建立一項長期基金以幫助最不發達國家減排以及應對氣候變化達成政治協議,將發達國家2020年前每年為發展中國家籌集1000億美元應對氣候變化資金的協議付諸實踐。
6.其他
探討融資新方案。發達國家曾在《哥本哈根協議》中承諾,在2012年底前建立300億美元的"快速啟動基金",以幫助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但"快速啟動基金"至今沒有啟動,得到的資金也很少。
建立一個災難緩解機製以幫助那些因極端氣候受害的國家。
建立應對氣候變化的技術機製,分享各項低碳技術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