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 簡體中文 English

官方微信

國際合作
首頁 科技交流

坎昆會議曝出秘密文本傳聞 美日強硬中印抱團

2010-12-06

2010年12月05日04:37 華商網-華商報

今年,世界各地極端自然災害頻繁發生,洪水、旱災、大火、寒流,讓人們不禁疑問,地球是不是真的“病重了”?然而,正在墨西哥坎昆召開的氣候變化大會上,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依然互不相讓,大會難以取得成果。隻是,氣候變化對人類生存和安全的破壞性影響已經顯現,各國齊心協力做出應對已刻不容緩。

看會場“秘密文本”引發激烈反響

北京時間12月4日,有關墨西哥“秘密文本”的傳聞在坎昆氣候大會上激起強烈反響。各方對此緊急表態。

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間的分歧仍是大會最主要矛盾。發展中國家要求在減排指標方麵與發達國家區別對待,同時發達國家應為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技術支持。但在具體談判中,發達國家千方百計模糊“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並且以資金為籌碼提出種種限製。

減緩氣候變化,發達國家的中短期量化大幅減排是關鍵。但美國、日本、澳大利亞等國避而不談自身,卻堅持要求中國、印度等發展中國家同步減排。歐盟甚至宣布,向發展中國家提供的22億歐元“快速啟動”資金中一半是貸款,並非無償援助。結果招致環境保護人士一致批評。

各方僵持之際,突然有非政府組織爆料,稱墨西哥方麵在搞“秘密文本”,允許發達國家承擔較少責任,而發展中國家則麵臨更嚴厲標準。據說,墨西哥“秘密文本”內容包括:用無法律約束力的《哥本哈根協議》替換《京都議定書》;不繼續《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的義務;氣溫控製上限大幅提高到5攝氏度。不過中國、日本和歐盟談判代表均否認存在“秘密文本”。

美日強硬“基礎四國”抱團

(“基礎四國”是指中國、印度、巴西、南非,麵對氣候變化議題,四個重要的新興經濟體走到了一起,相互協助,協調立場。)

坎昆大會一個突出的矛盾是,發展中國家在不斷提高它們的責任,而同時,發達國家卻一再推卸責任。由於曆史排放,發達國家要以20%的人口對80%的溫室氣體負責。發達國家造成了全球氣候變暖,使廣大發展中國家在經濟還沒發展,就得開始限製排放增長。包括中國在內的許多發展中國家,陷入了發展和排放的兩難境地。打個比方,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都是“地球村”的住戶。發達國家先開始裝修自家房子,並且已經快用裝修垃圾把垃圾箱填滿了。這時發展中國家也想把家裝修得漂亮一點,可發達國家卻要求發展中國家和他們一樣,減少倒垃圾的數量,最好就別裝修了。這顯然是不公平的。

美國:要求印度和中國等新興經濟體作出減排承諾的立場不會改變。並稱如果新興經濟體不能在減排目標上作出承諾,會議將無法取得進展。

日本:稱“永遠”不會就《京都議定書》第二階段減排目標做出承諾,因此獲頒發給阻礙談判者的“化石獎”。

歐盟:發展中國家也要承擔新的責任。隻要其他主要排放國家願意承擔相應責任,歐盟隨時準備采取力度更大的減排措施。

中國:希望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本著“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承擔各自的責任和義務,使坎昆達成廣泛均衡的一攬子決議。

基礎四國:四國都是氣候變化的受害者,必須在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之下應對氣候變化。“基礎四國”力挺成立新的氣候基金,須執行300億美元的快速啟動資金,幫助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

海平麵上升會怎樣

上升1米加勒比共同體15個成員國中,將至少有149個旅遊勝地和21個機場被毀滅或消失,總共44個港口中將有35個被海水淹沒。上升2米遭受滅頂之災的旅遊場所數量將上升至233個,31個機場和710公裏的道路將被毀。

看中國投2萬億減排

中國在綠色低碳能源領域,已奪得多項世界之最。2009年中國新增風電裝機容量、在建核電規模、水電裝機容量和太陽能光伏電池產量,都居世界首位。

其中,2005年到2009年中國風電裝機容量連續五年實現100%以上增長,2010年全球每三台新裝風電機組就有一台在中國。

與此同時,中國還正在培育、發展包括新能源、節能環保在內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到2015年,包括新能源、節能環保在內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將達到8%;到2020年,這一比重將達到15%。2020年,節能環保等產業將成為中國經濟的支柱產業,新能源等產業將成為先導產業。

中國首席談判代表蘇偉說,從2006年到2009年,中國單位GDP耗能累計下降15.61%;“十一五”期間單位GDP能耗降低兩成的目標有望實現。單位GDP能耗降低20%,意味著中國在五年時間裏節省6億噸標準煤、少排放15億噸二氧化碳。為此,中國投入近2萬億元人民幣,甚至犧牲部分經濟增速。

看世界

2℃關乎人類生死存亡

好萊塢大片《後天》曾流行一時,影片直觀地告訴人們,環境災難究竟會給人類帶來怎樣的惡果。

到本世紀末,地球冰川覆蓋的範圍將下降40%以上,由此導致的洪水、海平麵上升等問題將影響全球20多億人。在俄羅斯,由於冬天越來越暖和,莫斯科動物園的一頭北極熊甚至都不冬眠了。

鏡頭1:溫室氣體

變暖超2℃人類麵臨災難

“如果不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把地球升溫控製在2℃之內,人類將麵臨不可逆轉的災難性後果。”墨西哥諾貝爾化學獎得主莫利納在坎昆氣候會議的開幕式上發出這樣的警告。“2℃目標”是以歐盟國家為主的發達國家就解決全球變暖問題提出的方案,認為與工業化前(1850年)相比,應在本世紀將氣溫升幅控製在2℃之內,這是人類社會可以容忍的地球最高升溫。

如果地球平均氣溫升幅超過這個幅度,全球遭遇洪澇、饑餓、瘧疾、水短缺的人數將大大增加。而小島國聯盟代表更是多次呼籲,要把地球升溫幅度控製在1.5℃以內。

鏡頭2:冰川消融

中國長江流域冰川逝去

受氣候暖化的影響,長江流域的冰川正在逝去。

長江源的崗加曲巴冰川在1969至2007年間最大表麵冰體退縮距離 (冰川末端至凹陷最內側)超過4000米,最小退縮距離(冰川末端至冰川凹陷最外側)超過1600米,平均退縮距離超過2800米。

1980-2010年,雀兒山冰川末端的垂直高差退縮了大約200米。

1980-2010年,雪寶頂冰川末端的垂直高差退縮了大約300米。

1982-2002年,玉龍雪山最大的白水1號冰川冰舌後退了250米。

1966-2008年,貢嘎山的海螺溝冰川退縮943米。

尼泊爾麵臨冰湖“滅頂之災”

尼泊爾是坐落於喜馬拉雅山中段南麓的亞洲小國。隨著氣候變暖,喜馬拉雅山冰川融化加速,在尼泊爾境內出現了大量的冰川湖泊,它們隨時都有潰決的危險。對於像尼泊爾這樣的山地國家來說,冰湖潰決問題將無異於滅頂之災,就像是無聲的海嘯,對下遊人民構成了嚴重的威脅。

鏡頭3:海麵上升

基裏巴斯欲舉國搬遷

南太平洋島國基裏巴斯被稱為“世界上最遙遠的地方”。由於全球變暖導致海平麵上升,這個美麗的島國正麵臨“消失”的危險。目前,基裏巴斯全部的33座島嶼中,已有兩座被海水徹底吞噬。專家預計,數年後,大量的島嶼都會逐漸被海水淹沒。基裏巴斯總統表示,地勢低窪的基裏巴斯必須開始規劃人口大遷移,以防全球變暖導致海平麵上升,淹沒該國並危及人民生存。圖瓦盧或成首個被淹國家

圖瓦盧是位於南太平洋上的島國。圖瓦盧首都就位於富納富提環礁主島之上,麵積不超過2平方公裏。目前主島上的陸地,最寬的地方隻有幾百米,平均寬度隻有二三十米。如果海平麵再繼續上升,那麼這個國家將從此被淹沒,或將成為首個由於氣候變化而沉入海底的國家。

鏡頭4:海水變酸

漁業及食物安全受影響

海洋正在“變酸”。二氧化碳大量溶解在海洋表層,使海水pH值下降,預計到本世紀末海水酸度會上升1.5倍,為海洋生物、漁業及食物安全帶來難以預測的影響。變酸的海水會侵蝕珊瑚礁,導致一些魚類無家可歸,還會損害蚌等貝類,使其保護殼無法正常形成。遭到海水侵蝕的墨西哥坎昆沙灘已支離破碎,難以為繼了。

鏡頭5:嚴重旱災

肯尼亞雨季大幅度推遲

肯尼亞位於非洲東部,東南瀕臨印度洋。肯尼亞首都內羅畢四季如春,被譽為“陽光下的花城”。然而,由於全球氣候變化,雨季往往比過去大幅度推遲,讓肯尼亞每年都陷入嚴重的旱災。由於肯尼亞70%的電力來自於水力發電,因此不得不在全國實施供電配給。在許多地區,由幹旱引發的食物短缺問題每年都導致人和牲畜的死亡。本版稿件據新華社、中新社

多災2010

自然災害奪命26萬

今年全球主要自然災害奪走26萬人的生命。路透社稱,今年前9個月中,氣象類災害導致全球2.1萬人死亡。中國西南5省旱災

2010年中國西南5省遭遇旱災,受災人口6130.6萬人,飲水困難人口1807.1萬人,農作物受災麵積503.4萬公頃,直接經濟損失達236.6億元。

冰火2010

巴基斯坦洪水

巴基斯坦2010年7月底的洪災導致超過1600人死亡、20%國土被淹。

俄羅斯大火

7月底開始的俄羅斯森林大火,導致莫斯科空氣嚴重汙染,造成至少53人死亡。

歐洲寒流肆虐

來自北極的寒流近日肆虐歐洲。截至2010年12月3日,至少40人凍死。2010史上最熱

2010年幾乎已經鐵定躋身最熱的年份三甲,甚至可能“勇奪冠軍”,成為自1850年以來最炎熱的一年。(華商網 (微博) -華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