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 簡體中文 English

官方微信

國際合作
首頁 科技交流

長江發洪水 外媒如何看三峽?

2010-07-26新聞來源:新京報

  盡管三峽大壩迎來建成後最嚴峻的洪峰考驗,但這也可能讓備受爭議的三峽大壩獲得一次“正名”的機會。

  最近,中國長江流域再遭水害襲擊,這場可能不亞於1998年洪災的洪水,引發眾多國外媒體的關注。在報道災害的同時,作為世界最大水電站——三峽大壩在此次洪災中的作用,也是外媒關注的焦點。

三峽大壩麵臨“大考”

  法國媒體報道稱,這場洪水已接連數周成為舉國關注的焦點,國家電視台每天都在播放著受災民眾被救援人員從肆虐的河中,或行將淹沒的屋頂救出的畫麵。

  報道說,這樣的災情,也使人們擔心,1998年的那場大洪災是不是又將重演。不過報道也援引中國政府官員的話說,有了應對1998年洪水的經驗,以及三峽大壩的防洪作用,像當年那樣的災害不會再出現。

  《澳大利亞人報》也刊登報道,關注在1998年洪災後建成的三峽大壩在防洪方麵的作用。報道說。“當這場數十年來最嚴重的洪災繼續在中國很多地方製造災害的同時,三峽大壩也麵臨新的考驗,不僅僅考驗其應對創紀錄豪雨的能力,更考驗它在災害中扮演的(防洪)角色。”

爭議大壩“正名”良機

  加拿大媒體也高度關注三峽大壩在應對洪峰時發揮的作用。“加拿大在線”的報道稱,周二,“在中國頗具爭議的三峽大壩已經通過了它建成以來的最大一次考驗,它‘馴服’了長江最近十多年來罕見的一次洪峰。”報道說,盡管存在很多爭議,中國一直將三峽大壩堪稱該國“現代化發展的奇跡”。自從大壩建成以來,它有效地產出了大量急需的電能,發展了航運,也減少了水害。

  新加坡《聯合早報》發表評論認為,盡管三峽大壩迎來建成後最嚴峻的洪峰考驗,但這也可能讓備受爭議的三峽大壩獲得一次“正名”的機會。評論說,“三峽工程在今年防洪中的巨大作用,可能會減輕人們對它的指責。”

防洪不能指望建大壩

  《澳大利亞人報》注意到對於三峽大壩到底能應對“多少年一遇”洪水的爭議。但報道也援引一名致力於水環境保護的非政府組織負責人的話說,不要把防洪的希望全寄托在大壩上。

  這名負責人稱,“三峽大壩的確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下遊的水害,但對上遊的洪水也無能為力,我們不能依靠水庫和大壩來控製洪災,更有效的手段是恢複河流、湖泊,以及植樹造林。”(百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