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 截至3月17日15時統計,廣西、重慶、四川、貴州、雲南5省(自治區、直轄市)共5104.9萬人因旱受災,飲水困難人口1609萬人,因災直接經濟損失190.2億元。國家防總統計顯示,截至3月18日,全國耕地受旱麵積已達9736萬畝,主要集中在雲南、貴州、廣西、四川、重慶五省區。


背水成為廣西東蘭縣三弄鄉弄寧瑤寨男女老少每天必做的事情。(仁 民)

3月21日,重慶武隆縣魚光村龜裂土地的深度可以容納村民的一隻手。新華社記者 陳誠 攝
災情現狀
5000多萬人受災
2009年秋季以來,我國西南地區降雨少、來水少、蓄水少、氣溫高、蒸發大、墒情差,致使廣西、重慶、四川、貴州、雲南5省(自治區、直轄市)遭受旱災。其中雲南、貴州、廣西等省(自治區)降水較常年同期偏少五成以上,部分地區降雨偏少七至九成,主要河流來水為曆史最少,水庫蓄水較常年同期偏少二成以上,土壤含水量普遍僅20%左右,旱情極為嚴峻。
截至3月17日15時統計,廣西、重慶、四川、貴州、雲南5省(自治區、直轄市)共5104.9萬人因旱受災,飲水困難人口1609萬人,因災直接經濟損失190.2億元。
國家防總統計顯示,截至3月18日,全國耕地受旱麵積已達9736萬畝,主要集中在雲南、貴州、廣西、四川、重慶五省區。(新華)
村民生活
“我兩個月沒洗澡了!”
20日的重慶彭水,陽光火辣辣地直射著大地,地麵溫度逼近40℃。進入鬱山鎮天星社區,一個個村子裏,難得看到人影。記者總能看到坐在大門口院壩裏的老農,偶爾望望天、歎口氣。記者進入天星社區1組,村民王金貴家門外老井四周圍坐了13位村民,他們彼此間很少說話,但眼睛總會不約而同地朝水井裏望望,當井水足夠一桶的分量時,便按照幾人“抓鬮”的順序,下井接水回家。
四川攀枝花仁和區已經持續173天無降雨。21日,記者走進大龍潭鄉,大龍潭鄉宣傳文化中心主任陳曉林說:“往年這個時候,正好是小麥抽穗灌漿的時期,到處是金黃的麥田,而今卻是幹裂的土地。”
在大龍潭鄉迆資村小火山組,印入記者眼簾的是一片荒蕪,活脫脫的就像是“小火山”。村子下方就是金沙江,然而這裏的人卻是守著金沙江沒水喝。
“這裏離金沙江直線距離隻有3公裏,但全是懸崖峭壁,從春節前這裏就斷水了。”小火山組組長熊會金的話語中流露出無奈。
走進80多歲老人李忠孝的家,記者注意到院子中央一棵黃葛樹因幹渴已枯死。李忠孝和老伴正在準備做午飯,桌上隻有一點鹹菜,老人正在清理韭菜,仔細清理兩遍後,他從屋子角落的壇子裏舀了一瓢水出來,小心翼翼地將韭菜洗幹淨。隨後老人將水倒在一個盆子裏,他說“留著晚上洗腳用!”
李忠孝回憶:“自己活了80多年了,就沒遇見今年這麼厲害的幹旱。半年沒下一滴雨,小春種的麥子、豌豆全死了。政府從春節前就開始每天送點水解渴,否則日子沒法過下去了。”
“我兩個月沒有洗澡了,說來不怕你笑話!”李忠孝老人顯得有些不好意思,“嗬嗬”,一旁的老伴施蘭英笑出聲來,露出幾顆殘缺不全的牙齒。隨後,她從壇子裏舀了一瓢水請記者解渴,老人的好意被我們婉言謝絕,老人小心翼翼地把水倒回了水缸。
“我們村起碼有一半的人一個月沒有洗澡,一些缺水嚴重的村莊連洗衣洗碗都是奢侈,更不要說洗澡了。”村裏的一位村民說。(鍾欣)
旱情成因
國家氣候中心主任肖子牛
或和氣候變暖有聯係
針對氣候變暖導致幹旱發生這一說法,國家氣候中心主任肖子牛表示,二者是兩個不同的時間尺度。氣候變暖是氣候的一個長期變化。在氣候變暖的背景下,氣候異常的可能性會有所增加。相對來說,西南旱情是一個時間尺度較短的事件。“它可能和氣候變暖這個大背景有聯係,但是絕沒有直接聯係,氣候變暖的帽子不可隨便扣。”肖子牛認為。
幹旱是一個持續累積的效應,而降水量持續偏少和溫度持續偏高是造成幹旱的直接原因。
“去年秋季以來,我國西南地區一直為幹暖空氣控製,溫度異常偏高,影響我國西南地區降水的主要天氣係統——南支槽活動較弱,北方冷空氣主要從偏東路徑南下,很少能滲透到雲南高原腹地,導致我國西南地區降水偏少,雲南地區發生秋冬連旱。”肖子牛表示,“而這些與去年6月赤道中太平洋形成的厄爾尼諾事件有一定的關係,在厄爾尼諾的影響下,南海、中南半島到西印度洋的對流活動受到抑製,不利於孟加拉灣和中南半島以及雲南地區的暖濕氣團活動,導致降水偏少。”(新華)
旱災警示
水利設施建設嚴重滯後
記者了解到,這次旱災充分暴露出農村地區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嚴重滯後,農業“靠天吃飯”的局麵仍然明顯,亟待政府加大對農田水利建設的公共投入。
“雲南、貴州不是傳統的缺水區,旱情暴露出來的主要是‘小農水’(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的問題。”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副院長鄭風田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旱災警示我們,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必須加強,工程性缺水的狀況必須得到改變。”雲南省委書記白恩培日前談到雲南旱情時說,雲南對水資源利用不夠,全省水資源在全國排在第三位,但水資源利用率隻有6%,全國總體利用率在16%以上。
貴州基層幹部認為,這次大旱考驗了水利設施,由於基礎弱,山區群眾居住分散,在各級財政仍然較為薄弱的情況下,國家繼續加大對貴州水利基礎設施的投入顯得非常迫切。
“五、六十年代修建的農田水利設施基本上都快報廢了,現在農民又沒有動力來興修水利,導致農業基本上隻能‘靠天收’。”鄭風田說。(據《經濟參考報》)
相關新聞
珠江上遊西江來水減四成
西南旱情導致廣西的站點水位很低
“西南旱得厲害,我們在廣西的站點水位很低,但對廣東影響還不是很大。”珠江水利委員會水情處負責人錢燕昨日告訴記者,廣東省供水除西江(珠江下遊)外,還有東江、北江兩條大江河,珠江上遊的旱情暫不會使廣東缺水。
數據顯示,20日晚8時西江重點水文站德慶站錄得水位線0.59米(以海平麵為基準),與曆史最低值-0.21米較為接近;靠近珠三角的高要水文站錄得水位0.26米,距曆史最低值-0.74米僅約1米。但3月上旬,西江主要控製站梧州站旬平均流量1270立方米/秒,比2009年偏少約六成,比多年同期減少約四成。
水情專家表示,盡管目前旱情並未蔓延至廣東,但仍需保持警惕,去年秋季粵北、粵東大旱,對當地生產、生活帶來較大影響,今春不排除旱情重現的可能。各地應抓緊機會蓄水,合理規劃水資源,加大力度進行水利工程的升級改造。 (據《羊城晚報》)
相關鏈接
3月22日,世界水日
世界水日(World Water Day)是人類在20世紀末確定的又一個節日。1977年召開的“聯合國水事會議”向全世界發出嚴正警告:水不久將成為一個深刻的社會危機,繼石油危機之後的下一個全球性危機便是水。
中國的“水”存在兩大主要問題:一是水資源短缺,二是水汙染嚴重。有資料顯示,我國是一個幹旱缺水嚴重的國家。人均淡水資源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在世界上名列110位,是全球人均水資源最貧乏的國家之一。人均可利用水資源量僅為900立方米,並且分布極不均衡。(據《羊城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