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 簡體中文 English

官方微信

國際合作
首頁 科技交流

政協委員:將青銅峽水利樞紐申報世界文化遺產

2010-03-12新聞來源:新消息報

  青銅峽水利樞紐工程開創了世界幹旱地區引水灌溉的先例,是中國水利工程技術的奇跡。全國政協委員、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協副主席、民盟寧夏區委會主委安純人建議,將該工程申報世界文化遺產。

青銅峽水利樞紐工程是由庫區、黃河大壩和古渠首3部分構成,總裝機容量27.2萬千瓦,年發電13.5億千瓦時。灌溉主要由唐徠渠、秦漢渠和東高低幹渠出水,與灌區內大小渠道連接成灌溉網。據考證,古渠首最早建於秦代富平縣,後經秦、漢等曆代政府修建完善,灌溉麵積不斷擴大。1958年修建黃河攔河大壩後,灌溉麵積擴大到750萬畝。該水利樞紐以灌溉為主,兼發電、防洪、防淩、黃河濕地保護和防止沙漠化等巨大功能,開創了中國北方幹旱地區水利灌溉史上的新紀元,是中國古代人類創造性天才的傑作;也開創了世界幹旱地區引水灌溉的先例,是世界上年代悠久、集古代和現代水利工程設計藝術於一體的大型水利工程。青銅峽黃河鐵橋承載著大量無形的文化信息,是寧夏第一處被正式納入文物保護管理體係的近現代工業遺產,目前又被列入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備選名錄;而且青銅峽水利樞紐工程符合《世界文化遺產的評選標準》。因此,安純人建議,國家應將青銅峽水利樞紐工程列入國家級文化遺產,製定長期規劃,申報世界文化遺產。 (新消息報記者 王文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