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提倡低碳生活不是過苦日子
2010-03-08新聞來源:新華社
●28個省份政府工作報告中出現“低碳”字眼
●今年政協會議新聞組不再印製記者手冊等文字資料
新華社消息 在今年的兩會上,代表委員有一個共同關注:探尋中國低碳生活之路。在全國政協十一屆三次會議開幕之日,九三學社提交的“關於把握機遇走中國特色的低碳發展道路的提案”被列為一號提案。據統計,在今年的地方兩會上,有28個省份在政府工作報告中不約而同地提到“低碳”字眼。
“低碳生活”其實不苦!
低碳生活如何進行?是不是要過苦日子……兩會期間,“低碳生活”這個時髦的話題成為眾多兩會代表關注的熱點。記者采訪時經常得到這樣的反饋——“低碳生活我讚同,可讓我少開汽車多騎車,那不又回到原來騎自行車上班的年代,生活水平倒退了?”
對於這樣的觀點,全國人大代表、江西省水利廳廳長孫曉山說,要辯證地看待這個問題,不要一談低碳就認為是不求發展,不要生活水平的提高。全國人大代表、江西省科技廳廳長王海說,“提倡低碳生活不是要過苦日子。事實上,通過利用低碳技術,交通便利、房屋舒適寬敞與降低碳排放可以並行不悖。”他舉例說,新型牆體保溫材料可以極大地提高房屋牆體隔熱隔溫效率,即使住宅寬大,能源消耗也不會增加;氫電池、天然氣等清潔能源作為汽車的燃料,也可保障交通效率,實現低碳生活。
“低碳理念”從小事做起
當全國人大代表、重慶大學校長助理夏之寧接過記者遞上的“碳足跡”調查表時特別高興:“我是從事化學研究的科研人員,平時就非常注意環保節能,舊電池從來不會亂扔。據我了解,隻要有效地使用自然通風和避免房間過暖,就能減少家庭10%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另外,使用節能燈、少吃口香糖、使用環保袋、自覺提高空調製冷溫度、雙麵打印、不使用一次性餐具等都可以做到減少碳排放。”
“從我們每個人做起,從身邊小事做起,我們都能做到低碳。”陳飛代表準備在今年兩會上提交的建議圍繞低碳和環保的主題。今年政協會議新聞組所有信息也將采用網絡發布,不再印製記者手冊等文字資料。
觀點
朱樹豪委員:
應立即著手發展低碳旅遊經濟
本報記者周倩報道 在全國兩會上,來自深圳的全國政協委員朱樹豪圍繞著低碳經濟提出兩份建議都和低碳有關。據測算,按碳成本來說,如果旅遊一年減排1億噸,就相當於創造30億美元的財富。因此,立即著手發展低碳旅遊是旅遊行業的當務之急。
旅遊業雖然被稱為綠色產業,但碳排放水平並不低。遊客出行要乘坐各種類型的交通工具,遊客入住的酒店通常水電消耗驚人,很多旅遊觀光活動對環境造成了巨大壓力。朱樹豪建議,環保和旅遊部門應盡快製定低碳旅遊的行業指導標準,如對景區碳排放量、垃圾處理量、低碳公共交通方式等製定嚴格標準,同時對低碳旅遊景區進行認證,符合標準的頒發證書。
時評
不能讓節能單位吃虧!
全國政協委員黃代放在今年的提案中指出,在目前的體製下,一些機關、企業進行節能改造,不僅沒有直接利益,有時反而要“吃虧”。為此他呼籲,要盡快掃除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在節能降耗改造工作中的體製障礙。充分利用財政、稅收和融資政策,讓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的節能降耗“有利可圖”。
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節能減排工作。在中央製定和實施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政策措施中,始終堅持節能減排不動搖,把節能減排作為擴內需、保增長、調結構的重要內容,取得明顯成效。
但是也要看到,原有的節能管理體製和社會的節能機製,已不適應變化了的形勢,必須隨之轉變。例如,在現行的政府機構財務管理製度下,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如果通過節能降耗降低辦公成本,在預算上非但沒有獎勵,甚至會在來年被財政部門調低預算規模,造成節能降耗反而“吃虧”的窘境。(新華)
聲音
全國政協委員劉長樂:
“我從去年9月份開始減肥,到現在已經減了40斤了,成效不錯,這也是一種低碳生活方式吧。”
注釋:
減肥和低碳有什麼相幹?導致全球變暖的氣體之一甲烷主要來自於家畜養殖,減少肉食減少養殖家畜,就相應減少了甲烷排放,也控製了肉食生產所需要的大量能源消耗和廢氣排放。(鍾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