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 簡體中文 English

官方微信

國際合作
首頁 科技交流

科技隨筆:黔之驢與Bt轉基因水稻

2010-02-12新聞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北京2月9日電 黔之驢與Bt轉基因水稻
新華社記者張小軍

人對不熟悉的事物往往會表現出本能的恐懼,就好像寓言“黔之驢”中第一次看到驢子的老虎,而這種恐懼往往是沒有事實根據的。在我國批準生產兩種轉基因抗蟲水稻的消息發布後,針對轉基因食品安全性的討論近日熱火起來。在轉基因的反對者中,許多人犯了寓言中老虎的錯誤——因為不了解而高估風險。
針對轉基因水稻的第一個懷疑的聲音是:對蟲子有害的水稻,人能吃嗎?Bt轉基因水稻的優點是植入的外來基因能製造Bt毒蛋白,抵禦害蟲對水稻的侵襲。但部分批評人士說,“蟲子不要吃的東西人更不要吃”。這個說法很煽情,但不正確。
人們一直狼吞虎咽著許多昆蟲不吃的食物。昆蟲和人的生理構造有本質區別,能殺死昆蟲的食物,許多不危害人,甚至有益健康。知名科普作家方舟子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電話采訪時說,自然界中,蔬菜和水果經常產生天然殺蟲劑或驅蟲劑,蟲子是不吃的,比如西紅柿、柑橘、蔥、蒜、辣椒、胡椒等。有時這些天然殺蟲劑和驅蟲劑甚至對人體有益,例如柑橘含有類檸檬酸,是一種天然的驅蟲劑,也具有抗癌作用。
作為一種天然殺蟲劑,Bt毒蛋白的安全性久經考驗。Bt毒蛋白由蘇雲金杆菌(拉丁學名Bacillus thuringiensis,因此簡稱Bt)製造。早在1938年,法國就開始使用Bt毒蛋白作為農田殺蟲劑。1958年,美國步法國後塵開始使用Bt毒蛋白。由於這種農藥對人體沒有毒副作用,對環境沒有汙染,因此時下大行其道的有機食品廣泛使用Bt毒蛋白作為殺蟲劑。世界衛生組織在《關於轉基因食品的20個問題》的文件中謹慎但肯定地說:“目前在國際市場上可獲得的轉基因食品已通過風險評估並且可能不會對人類健康產生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