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總公司打贏跨國官司 “9·3”重大事故索賠案告捷
2009-07-23新聞來源:法製網-法製日報
三峽工程“9·3”重大事故索賠案告捷
中國律師跨國索賠8年法律攻防戰
本報特約撰稿 劉必華
三峽工程將於今年正式宣布竣工。
曆時逾16年,三峽的建設者們將“高峽出平湖”的詩句變成現實,建成了人類曆史上最偉大的水利樞紐工程。
而鮮為人知的是,伴隨著三峽工程的建設,有一場艱難的跨國官司正在進行。在堅持了8年之久後,三峽總公司終於迎來了勝利。
這就是三峽“9·3”重大事故索賠案。
代理律師連用了4個“最”字來評價此案:“在三峽公司的所有訴訟中,這是最複雜、最難纏、曆時最久、參與人數最多的案子。”
◎
突發重大事故
三峽工地一台正在進行檢修的巨型塔帶機突然垮塌,兩節重達20噸的機臂和部分皮帶從約20米的高空落下,造成34人傷亡
2000年9月3日傍晚,三峽工地正在緊張施工。突然傳來一聲巨響,一台正在進行檢修的巨型塔帶機驟然垮塌,兩節重達20噸的機臂和部分皮帶從約20米的高空落下,造成34人傷亡,其中死亡3人,重傷20人。這就是當年震驚全國的三峽工程“9·3”重大事故。
事故驚動了中央領導,國務院派出調查組,要徹查事故原因。
三峽總公司的法律顧問——德恒律師事務所也馬上派出律師趕到現場,主任王麗、副主任李貴方律師親自出馬,組建團隊為三峽方麵提供法律服務,自此開始了與設備生產商羅泰克公司長達8年的索賠戰。
此前,羅泰克已經與三峽公司產生過衝突。
三峽工程的混凝土澆築量驚人,達到2794萬立方米,用傳統的翻鬥澆築,再過16年都澆不完,而且會產生裂縫,質量還可能不過關。羅泰克是美國一家專門生產混凝土傳送澆築係統的公司,它的塔帶機在世界上是最先進的,通過皮帶傳送和前端力臂移動,可以實現混凝土的快速、連續澆築,解決了大規模澆築的難題。
在“9·3”事故索賠案中,羅泰克為逃避自身責任,不惜代價地走完了所有可能的法律程序,使該案持續了近8年之久。
◎
艱難談判
談了快一年,羅泰克的態度一直很強硬。德恒所的律師設計了另一條巧妙的路徑:提請仲裁
國務院派出的專家組仔細查看了事故現場,並對工地上的其他塔帶機進行了檢測。經過詳盡的技術分析之後,2001年4月28日,國務院事故調查專家組出具了《三峽工程“九·三”重大傷亡事故原因技術分析報告》,認定塔帶機的質量缺陷是造成這次事故的主要原因。
三峽公司根據報告結論,與羅泰克展開了艱苦談判。提出既然產品質量問題是事故的主因,羅泰克公司就應當對事故承擔主要責任,對事故造成的損失予以賠償。
然而,羅泰克根本就不認可國務院調查組報告的結論。他們堅稱,事故是由工人的操作不當引起,羅泰克不會承擔任何責任。
談了快一年,羅泰克的態度一直很強硬,通過談判解決索賠問題已不可能。怎麼辦?
如果此時在國內提起訴訟,即便贏了,中國的判決在美國不能執行,羅泰克在中國也沒什麼可供執行的財產,雖勝猶敗。
德恒的律師設計了另一條巧妙的路徑:提請仲裁。
根據1958年的《紐約公約》,隻要加入該公約,並符合一定的條件,一國作出的仲裁就可以在他國得到執行。中國和美國都加入了《紐約公約》。
經過談判小組的努力爭取,2002年3月15日,三峽與羅泰克簽署了《“9·3”事故索賠談判備忘錄》,備忘錄的最後一條寫明,雙方同意,在協商不能一致的情況下,同意進行仲裁的機構為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
正是這一仲裁條款,導致羅泰克在隨後的法律程序之爭中步步被動,滿盤皆輸。
◎
仲裁完勝
證據材料有十幾個拉杆箱,開庭的時候簡直就像工程技術研討會,雙方都用大屏幕來演示,爭論非常激烈
2002年8月10日,三峽總公司向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遞交了仲裁申請書,並同時提交了對羅泰克公司的財產保全申請。
2003年1月,仲裁案開庭庭審。三峽總公司通過現場調查證明,機器當時處於靜止狀態,是塔帶機右吊耳焊縫首先而且整體斷裂,導致慘劇發生。,這一點,羅泰克自身也不得不承認。
隨後,三峽公司的律師和專家們舉出大量設計圖紙、數據、監理日誌、技術分析材料等證據,證明塔帶機的右吊耳焊接缺陷是事故發生的根本原因,焊接質量不合格,焊接由設計的雙麵焊,而斷裂設備為單麵焊,焊接寬度和焊點有瑕疵。其皮帶機加長而相關結構未做變更是事故發生的一個重要原因。
羅泰克則依然否認對事故有任何責任,並全盤否定國務院專家組調查報告的結論。
羅泰克此時才意識到仲裁條款中隱藏的殺機。他們提出,三峽公司提出的仲裁申請不屬於仲裁審理範圍,要求取消仲裁。此要求最終也被駁回。
見勢不妙,羅泰克在庭審後又開始與三峽總公司進行和談。在隨後兩個月的一係列談判中,羅泰克表現得很有誠意,三峽總公司也向對方提供了大量的數據,但拿到相關材料之後,羅泰克卻在和談的最後關頭翻臉。
“羅泰克方麵的律師是那種特別典型的美國律師: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什麼手段都能用得出來。一見麵就熱烈擁抱甜言蜜語;談判的時候一會兒橫眉怒目拍案而起,一會兒又低三下四笑臉相迎,什麼好話都能說盡,就是哄著你讓你放棄。”王麗說,“我從業這麼多年,見過無數律師,但對這個律師的印象特別深刻。”
麵對羅泰克的出爾反爾,三峽公司的律師們立即向仲裁庭作了詳細書麵說明,揭露羅泰克的和談隻是為了獲取資料和拖延時間。三峽總公司向仲裁庭提出了追加賠償的請求,並強烈請求仲裁庭盡快作出裁決。
羅泰克則一再申請延期,開庭日期屢次後延。
2003年9月5日,仲裁案進行了第二次開庭庭審。
羅泰克聘請了精算專家,向仲裁庭提交了厚達幾百頁的精算報告,否定了絕大部分索賠項目。
德恒的李永麗律師,在很短的時間內咬牙通讀了英文版的精算報告,並對報告中的觀點和計算結果進行了一一駁斥。
三峽總公司副總經理曹廣晶率領技術專家團隊,從工程、結構、材料上論證羅泰克的產品設計、製造缺陷。
公司技術人員與律師巧妙配合,堅持索賠理由和數額不讓步。
2004年3月29日,仲裁庭最終作出仲裁裁決,認定羅泰克對“9·3”事故負有主要責任,裁決羅泰克向三峽總公司支付人民幣3275萬元。
案件大獲全勝。
◎
揭穿詭計
羅泰克公司為了逃避義務,在調解協議的英文版本上做了手腳,偷偷修改了賠付條款中的一個語氣詞:將shall改成了may。這樣,賠付就由“應該支付”變成了“可以支付”
在仲裁庭審的過程中,傷亡職工及家屬也在法院向羅泰克公司提起了訴訟。在法院主持下,多方當事人就人身傷亡的賠償進行和解。2003年9月,各方簽訂了和解協議。
和解協議分為中英文版本,具有同等法律效力。這兩個版本在表述上應該完全一致,而羅泰克公司為了逃避義務,在調解協議的英文版本上做了手腳,偷偷修改了賠付條款中的一個語氣詞:將shall改成了may。這樣,賠付就由“應該支付”變成了“可以支付”,這意味著也“可以不支付”。
讓羅泰克沒有想到的是,這一個詞的變動,被審核協議的德恒律師事務所律師李貴方從厚達十多頁的和解協議中挑了出來。羅泰克顏麵盡失,不得不改回了協議。
◎
美國執行
在德恒的步步進逼之下,招架不住的羅泰克采取了令人驚訝的手段:申請破產保護
仲裁是贏了,可是羅泰克公司注冊地遠在美國的特拉華州,怎麼執行?
羅泰克不理睬仲裁協議,也沒有在規定期限內履行付款義務。三峽公司隨即向湖北省宜昌市中級人民法院提出執行申請,請求強製執行之前已被保全的羅泰克公司兩筆貨款,並順利執行到了1100多萬元。
還剩2000多萬元沒有執行回來,可是羅泰克在國內已經沒有可供執行的財產了,怎麼辦?
三峽總公司沒有放棄,它委托德恒律師所在美國繼續申請執行仲裁裁決。
2004年12月,德恒的紐約分所組織美國律師團隊,正式代表三峽總公司,向美國特拉華州地方法院提起申請,請求確認和執行裁決賠償的257萬美元餘額。羅泰克公司則向法院提出撤銷該裁決的申請。
經過與羅泰克幾個回合的鬥爭,特拉華地方法院在2006年2月判令,羅泰克應給付三峽總公司餘額加上遲延利息,總額近300萬美金。
5月13日,判決最終生效。德恒立即向羅泰克住所地的法院申請強製執行,並申請對羅泰克公司和其高管人員進行財產調查。
在德恒的步步進逼之下,招架不住的羅泰克采取了令人驚訝的手段:申請破產保護。
◎
破產風波
德恒迅速為三峽總公司聯係到美國的知名破產律師,並幫助三峽總公司加入了羅泰克的債權人委員會
“在破產之前,它就威脅過我們,要麼拿100萬美元走人,要麼就申請破產保護,讓我們一分錢都得不到。”王麗律師說,“羅泰克的老板在與三峽總公司的交往當中不是很真誠,也很剛愎自用。其實羅泰克並非出不起這個錢,但他不惜讓企業破產,就是為了要賴掉三峽公司的債務,哪怕這樣做會對公司的信譽造成非常大的不利影響。”
羅泰克申請破產保護之後,整個案件就進入了一個新的司法程序,轉由專門的破產法院接管,三峽總公司必須改找專業的破產律師來代理,之前的法律程序也都要中止。尤為不利的是,這300萬美元變成了三峽對羅泰克的無擔保債權。
“羅泰克故意要把事情弄得更複雜。我們的成本會加大,而且收不回來的風險更大。三峽總公司是最大的債權人,也是最不利的那種無擔保債權人,等到把排在前麵的債還完了,到我們這裏可能一分錢都拿不到了。”李永麗律師說。
還要把這個案子繼續追下去嗎?
曹廣晶副總拍板:堅決追到底!他說:“不追,就相當於國有資產流失。”
德恒迅速為三峽聯係到美國的知名破產律師,並幫助三峽總公司加入了羅泰克的債權人委員會。但此時與羅泰克的談判變得更加困難,因為所達成的協議必須要取得其他債權人的同意。
德恒與羅泰克相繼進行了多次談判,和解協議也易稿十餘次,但由於羅泰克的保險公司不同意相關條款,和解最終失敗。
無奈之下,德恒開始尋求直接與羅泰克的保險公司進行談判,討論賠付事宜。雙方也進行了多輪談判,但在和解金額上一直僵持不下。
幾條路都走不通,案件陷入僵局。長時間的訴訟,一個又一個的法律程序,也讓參與此案的律師幾乎失去耐性。
“我都被折磨得不行了,每次做和解協議的時候都在心裏祈求:這次就能談成,但每次到最後都談崩了。那也隻有歎口氣,把所有的東西收起來,重新開始。”汪箭舸律師說。
羅泰克的計劃很明確,一個字:拖。一直拖到對方拖不起,自己放棄。
◎
終獲勝利
曆經8年鬥爭,三峽總公司共獲得近3000萬人民幣的賠償
看清對方的老賴嘴臉,德恒使出了霹靂手段:王麗律師提議,由三峽總公司或第三方收購羅泰克公司。
羅泰克雖然申請破產保護,但還擁有超過5000萬美元的合同,公司還在正常經營,它的老板Oury根本不願意讓出企業的控製權。
“果然,羅泰克慌了神,開始與我們進行實質性談判。”王麗說。
2007年7月,羅泰克主動與三峽總公司聯係,要求直接與總公司領導談判。
三峽總公司李永安總經理要求:依法要回所有賠償款。
德恒在談判中堅持要求羅泰克清償全部債權,否則寧願將破產程序進行到底。
麵對破產清算的威脅,羅泰克雖然一再反複,但最終不得不同意重組方案。按照重組方案的規定,三峽總公司獲得了200萬美元的現金償付。
曆經8年鬥爭,三峽總公司共獲得近3000萬人民幣的賠償。
“經曆了這麼多曲折,三峽總公司最終拿到了可能情況下的最好結果。”曹廣晶說:“我對這個結果還是比較滿意的。”
回首案件的辦理過程,李貴方深有感觸:“西方一些企業利用法律進行周旋的能力非常強。以羅泰克的案子為例,它沒有一個條件是痛痛快快答應的,什麼手段都使得出來,不逼到最後走投無路,它就會一直跟你鬥下去。”
王麗說:“中國的一些企業跟外國公司的糾紛,拖到最後都是不了了之。羅泰克可能會覺得自己也能拖過去,你們幹嘛這麼較真兒?但它沒想到,自己碰到了三峽公司這樣認真的國企,碰到了德恒這麼專業的律師。”
我們就像三峽工程的防火牆
——訪德恒律師事務所主任王麗
本報特約撰稿 劉必華
在王麗的辦公室中,有一個書櫃專門用來放三峽工程的資料和紀念品。辦公桌上,也擺著一張用玻璃鑲嵌起來的100元三峽債券。
談起站在三峽大壩上的內心感受時,王麗麵帶微笑,偶爾卻眼圈發紅,語帶哽咽,顯是心潮難平。
16年多的服務曆程,已經讓王麗與三峽血脈相連。
“站在大壩上,腦子裏就好像有個立體沙盤在起起落落”
《法製日報周末》:您總共去過三峽多少次?
王麗:這麼多年加起來,也有上百次了。
還記得1993年第一次去的時候,我坐渡船上了中堡島,島上到處都是半人高的野草,很多蝴蝶飛來飛去。我在想,這裏能建得起那麼巨型的大壩嗎?當時我才30多歲,算一算,等工程完工都過50了,就覺得是特別遙遠的一個事情。
一晃16年就過去了!
我是看著三峽工程一點點建起來的。站在雄偉的大壩上,腦子裏就好像有一個大的立體沙盤在起起落落,大江截流、明渠截流、大壩澆築、左岸電廠、船閘開挖……現在看已蓄水發電的三峽工程,就像一個靜謐的大花園。可是除了親曆者,你很難想象它當時的樣子,雄偉大壩高峽平湖中碧綠平靜的水麵,把過去轟轟烈烈艱苦卓絕的奮鬥都給掩在靜水深流之中。
《法製日報周末》:為什麼三峽總公司當時會選擇德恒?
王麗:爭取成為三峽總公司的法律顧問,挺不容易的。
聽說要建三峽工程,我就去了宜昌,當時誰也不認識,就在招待所裏一邊等、一邊找,終於和陸總(時任三峽總公司總經理陸佑楣)見了麵。我跟陸總說,三峽工程開建,肯定會涉及諸多的法律問題,比如移民、合同、招標,我們願意為三峽工程作貢獻,還可以派律師過來同吃同住同勞動。
當時是先幹活,不講價錢。隻要三峽一個招呼,我們的律師就立即出發,三峽總公司成立時的章程都是我們審的。
我們連續幫三峽解決了幾個棘手的案件,結果都很圓滿,獲得了他們的認可。1994年,三峽總公司就正式聘我們為常年法律顧問,一直到現在。
“我們就像三峽工程的防火牆”
《法製日報周末》:德恒在三峽建設過程中的作用是什麼?
王麗:德恒是三峽工程的衛士,為之提供法律上的保駕護航,使它避免了許多可能的法律責任、糾紛。許多大企業,最後遭遇滅頂之災,都是因為法律問題。我們就像三峽工程的防火牆,讓建設者們心裏有踏實的感覺。
三峽工程進行到現在,沒有付出太大的法律成本和代價,說明我們的服務是有價值、有效率的。
我非常自豪的是,德恒為三峽工程服務超過16年,所代理的這麼多案件中,沒有輸過一起。
1997年,大江截流的時候,陸總對德恒的代表們說“你們也是三峽工程的建設者!”全體德恒人都知道這句話,並為之而自豪。
三峽公司存在多少年,我們就願意服務多少年,這是我們德恒人的心願。
《法製日報周末》:服務三峽工程是德恒發展的重中之重吧?
王麗:的確,三峽總公司是德恒的第一個大客戶,也是我們的最大客戶之一。
1993年的時候,德恒剛剛成立,那時候還叫中國律師事務中心,是司法部直接批準創辦的,目的就是“讓法律更好地服務於經濟建設的主戰場”。成立之初就遇到三峽工程,德恒可謂生逢其時。
從成立的第一年起,德恒就開始為三峽工程服務,到現在已經快17年了。我們是一起成長的。
我覺得,三峽不僅是一個客戶,更是一個中國國力崛起的象征。為三峽工程服務,我們會感覺到,自己的背後倚靠著強大的祖國。服務起來也非常有信心。
《法製日報周末》:您似乎對三峽工程有著特別深厚的感情?
王麗:不但是我,整個德恒的律師們都對三峽工程有感情。
德恒的律師已經形成了一種習慣,在外麵聽到別人對三峽工程的議論時,都會站出來為它爭論和辯護。
三峽工程十周年的時候,三峽總公司問我,給你們送點什麼紀念品?我說就要大壩打樁時取出的壩底岩芯。後來我們把這些岩芯做好包裝,送給外國客戶。因為一些西方人對三峽工程有疑問,每次送禮品的時候,我們就會借機向他們解釋三峽工程的意義,它在可再生能源方麵的價值等,為三峽工程做形象宣傳。
《法製日報周末》:律師在三峽總公司中的作用是怎麼逐步增強的?
王麗:從形式上而言,恰好相反。開始的時候,三峽總公司要用到律師的地方是很多的,後來發展大了,比較規範了,訴訟方麵用得也相對少了。
這裏有一個悖論:沒有法律訴訟,你可能會被遺忘。但這正是你的功勞。三峽工程在法律上沒有什麼負麵的故事、新聞,這就是我們的成功。
律師事務所要勇於服務主流
《法製日報周末》:服務於三峽總公司這樣的大國有企業集團,最困難的地方在哪裏?
王麗:最大的困難還是認識上的,要讓他們不斷認識到企業的發展每一步在法律方麵可能會帶來的某種風險、責任。
法律風險是一個積累過程,一旦過了某個臨界點,就會出事,那時候再來補救,就已經積累了很多不可逆的因素。
中央企業規模大,人員多,要讓每一個人都有這種意識,在每個業務環節都鎖定、排除法律風險,這一要求很高,但對保證企業的安全非常重要。
他們不缺執行力,高層領導也很敏銳,但是要各級各層具體業務部門都樹立起法律風險的控製意識,還需要持續努力。
《法製日報周末》:聽說三峽總公司是你們的超級VIP客戶?
王麗:德恒的每個律師都知道這一點。我們是舉全所之力服務於三峽工程。
從三峽總公司開始,德恒開啟了新型合夥製律師事務所服務於經濟建設主戰場、服務於重大工程和大型國企的這扇門。
現在,包括南水北調工程,中國鐵路建設等,我們都是法律顧問。
我認為,丟掉鐵飯碗的律師事務所沒有必要自慚形穢,而應該坦坦蕩蕩地服務於國家,服務於全社會,服務於主流。
《法製日報周末》:您認為國企現在對律師的認知和使用度如何?
王麗:有市場經濟,才有律師的用武之地。德恒在1994年成為三峽公司的法律顧問時,市場經濟發展的程度遠不如現在,三峽公司是比較早開始聘用法律顧問的大型國企。
現在的情況跟以前相比,有了非常大的變化,國資委規定,中央企業必須有總法律顧問,納入編製,給予副總級待遇。這就使國企開始把法律放在與財務、運營同樣重要的位置上,跟以前比,有了很大的改善。
國企的領導人也更加重視法律,重視風險控製,有事情的時候都要聽聽法律顧問的意見。
但也有許多企業,是有問題了才來找你解決。實際上,企業發展得越大,就越需要法律的保護。對於走出去的國企,更要法律先行,用獨立的專業律師作出法律風險預估和防範預案,支持企業決策。這一點是當務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