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 簡體中文 English

官方微信

國際合作
首頁 科技交流

僅僅號召不看《華爾街日報》還是不夠的

2009-07-12新聞來源:188BETApp

/水博

由境外恐怖組織策劃的新疆7.5暴力襲擊無辜群的恐怖事件發生之後,《華爾街日報》扮演了一個很不光彩的角色,對此事件進行了一係列歪曲事實的片麵報道。於是,義憤填膺的丁剛同誌就在《環球時報》發表了一片“我不再看《華爾街日報》”的著名文章,引起了中國公眾的極大共鳴。我非常理解和尊重丁剛同誌的不再看《華爾街日報》的決定,我也相信海內外會有一大批有愛國心的中華兒女,會積極響應丁剛同誌的號召,不再作為《華爾街日報》的讀者。但是,我並不認為這是一個解決問題的好辦法。

首先,並不會所有的華人都能響應這一號召,不再去看《華爾街日報》。因此,用這個辦法並不能達到讓喜歡造謠宣傳的《華爾街日報》中文版破產、停辦的目的。其次,即使《華爾街日報》的中文版沒有人看,最後不得不停刊了,它的英文版報紙還是要繼續進行造謠宣傳。隻不過我們自己和一些華人不知道,而在西方國家的民眾中仍然還會起到反華宣傳的作用。再有《華爾街日報》是一個從事經營的新聞媒體,也不可能是鐵板一塊的反華陣地。他們畢竟也會報道一些有利於我們國家建設發展的正麵內容。就因為它曾經造過謠,大家就再也不去看它也是一種損失。還有更重要的一點,就是僅僅不看《華爾街日報》並不能起到揭露謠言、消除不良影響的作用。

記得在2007年秋季《華爾街日報》就曾以“三峽大壩之憂”為題,在全球率先發動了一場造謠誣蔑我國三峽工程將帶來生態災難的反華宣傳。作為了解三峽實際情況的專業人員,我們看到這些謠言也同樣是義憤填膺。但是,由於大多數的民眾不可能非常了解三峽的具體情況,因此,我們必須對這些謠言進行必要的揭露和駁斥。為此,我當時就曾在人民網上發表了“華爾街的傲慢與偏見”一文。對一些誤導宣傳的內容進行了解釋,對造謠的內容進行揭露,對於一些汙蔑性的預言,我們緊緊抓住在美國具有很高聲譽胡佛大壩進行類比。起到了較好的揭露謠言的效果。

當然,那些仇視中國發展、嫉妒中國強大的反華勢力是不會甘心失敗的,他們在《華爾街日報》上,隨後又連續發出多篇造謠汙蔑三峽的文章。最後,我不得不把一篇揭露其造謠的“與《華爾街日報》再說三峽”的文章,以公開信的方式,寄給《華爾街日報》的編輯部要求他們進行正麵答複。可能是由於他們自知理虧,雖然遲遲沒有做出答複,但是,也停止了對中國水壩建設的大規模造謠汙蔑宣傳。

由此可見,新聞宣傳的生命力在於科學真理和客觀事實,對於違背科學和事實的造謠誣蔑宣傳,隻要我們勇於揭露,無論它的宣傳攻勢曾經多麼強大,最終都會被無情的揭穿。當然,根據新聞廣告傳播學的理論,一些反華勢力利用《華爾街日報》多年努力贏得的公信力,進行造謠欺騙宣傳的行為,確實有“謊言重複千遍,就變成真理”的可能。然而,世界上畢竟不是僅有《華爾街日報》這一份報紙,我們完全可以通過擺事實講道理的揭露謠言,不讓它達到“謊言重複千遍”的程度,避免讓“謊言重複千遍,就變成真理”的局麵出現。

另外,一般來說,一份經營性的報紙是決不會無緣無故的甘心為宣傳反華勢力的謠言而斷送自己的。所以,去年西藏3.14事件後,一些西方媒體最後也曾不得不對自己的虛假報道,做出公開的道歉。如果沒有必要的揭露,如果不讓它們感覺到廣大公眾已經知道了事實真相,再不道歉就會喪失他們的威信,他們能夠主動作出道歉嗎?因此,我認為對謠言宣傳的報紙,僅僅號召大家都不去看,還是遠遠不夠的。了解情況的同誌應該積極的站出來利用各種渠道列舉事實對其進行揭露。我們應該相信,無論在哪一個媒體中,絕大多數編輯記者一定都是有良知、有正義感的。用鐵的事實和科學道理啟發他們的良知也是我們每一個了解真相的同誌義不容辭的責任。他們也許不會進行公開的道歉,但是,他們當中的大多數一定會對自己的誤導宣傳感到內疚並在今後悄悄改正的,除非他們已經完全被反華勢力所“收買”了。

為此,我希望把丁剛同誌號召大家不再看《華爾街日報》的提議,改成大家都利用一切渠道積極地揭露謠言。這樣不僅能達到揭露謠言,消除影響的效果,而且還可能讓《華爾街日報》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最好還能讓《華爾街日報》主動把那些被反華勢力所收買了惡意造謠者清除出去。因為,我們相信中國的發展和強大是任何人也難以阻止的曆史趨勢,那些惡意造謠的反華小醜,如果不肯改變自己總有一天會被時代所拋棄。我也相信《華爾街日報》不會甘心成為仇視中國發展、嫉妒中國強大的反華勢力的陪葬者。

附參考文章:與《華爾街日報》再說三峽

2008.01.15

/水博

前不久華爾街日報的《三峽大壩之憂》一文引起了國內外對三峽問題的廣泛爭論,應該說那篇文章中華爾街所談到的問題,還主要是受到了中國國內第二屆《長江論壇》上某些錯誤信息的誤導。例如,關於三峽庫區的地質問題,有些人隱瞞了原有的長江的地質條件,而用目前三峽庫區存在的地質災害威脅大做文章。其實,在高山峽穀地區地質災害的威脅始終都會存在,不過實事求是地從三峽建設前和建設後的13年內的地質災害紀錄相比較,我們不難發現該地區破壞性的地質災害已經得到了有效的控製。即使還存在著威脅,也已經在我們的嚴密監測之中。這難道不是三峽庫區人們的福音嗎?

關於水質問題更是如此,為了保證三峽建成後的庫區水質,我國政府投入大量資金在庫區沿岸建設汙水和垃圾處理廠,目前這些治理措施現在已經發揮了極大的作用。在我國很多江河的水質都在隨著經濟發展不斷惡化的時候,我國的長江則因為三峽的建設和大量汙水廠的投入使用,不僅水汙染的增速明顯變緩,而且一些時段和地方的長江水質已經比三峽蓄水前有所好轉。當然,個別情況下由於汙水處理措施不到位的出現局部的嚴重水汙染的現象也確實會存在,但是,專門把這種情況挑出來汙蔑三峽建成後惡化了水質的宣傳,決不是一種客觀的評價。

最近,又看到071231日的《華爾街日報》上的“中國:為全球建新水壩”一文(以下簡稱“華文”),其中,出於不同的環保理念,華爾街記者對興建水壩的負麵評論和偏見,我們尚可理解。但是,文章中存在的幾點邏輯和事實問題卻非常令人擔心。作為世界上有影響力的報紙,連續的出現這種低級的錯誤實在令人痛心。為此,非常有必要指出華文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供《華爾街日報》和原文作者參考,也歡迎大家參與討論。

比如,華文說“中國的建壩熱情不斷高漲,而近年來大壩在西方已基本失寵,不過此前西方國家也經曆了幾十年的大壩建設高潮。從在大蕭條時期建設的美國胡佛大壩,到歐洲最大的水壩──葡萄牙Alqueva大壩(1957年計劃,2002年竣工),大壩是國家建設、工業化和擺脫貧困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國際大壩委員會的數據,歐洲和北美這兩個世界最富的地區已經開發了水電可開發量的70%。隨著對環境的負麵影響逐漸顯現,大壩開始受到冷落。中國的三峽大壩就是一個例子。盡管遭到了強烈反對,大壩的建設方案仍在1992年獲得批準,最終催生了綿延400英裏的庫區,140萬人被迫遷徙。支持者稱,三峽大壩利大於弊,不但有助於預防下遊的洪澇災害,還帶來了清潔能源。批評者則表示,如果建幾個較小的水壩更有助於預防洪水,而且留下的人為影響更小。最終,巨型水壩對世界輿論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有關腐敗、管理不善和環境惡化的報導在國際社會引發了反對水電的聲浪。”

我這裏特地把華爾街日報的兩段文章放在一起,這樣才能發現華爾街記者進行誤導宣傳的技巧。其實,華文的這一段內容所闡述的邏輯關係非常混亂。看過華文大家根本就不知道大壩在西方失寵的原因是什麼?到底是因為大壩對環境的負麵影響呢?還是因為西方應該建設的大壩都建得差不多了,他們用不著再建設了呢?華文中這個似是而非的問題非常關鍵,如果是因為大壩對環境的破壞性太大,西方國家的大壩已經建設錯了。那麼現在發展中國家當然不應該再重複去犯錯誤。但是,華文中既然肯定西方國家的“大壩是國家建設、工業化和擺脫貧困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國際大壩委員會的數據,歐洲和北美這兩個世界最富的地區已經開發了水電可開發量的70%”。那麼,是不是可以說華爾街日報也認為大壩在西方失寵的原因,似乎不應該是什麼負麵環境影響,而是由於應該建設的水壩都已經建得差不多了呢?

應該說華爾街對西方大壩的這種報道還是比較符合事實的。因為大壩的社會作用確實是非常巨大,任何西方國家的發展幾乎誰也離不開必要的水壩、188體育官網app ,因為,除了了它巨大的清潔的可再生能源作用之外,任何一個國家沒有一定的大型水庫調節其水資源的時空分布矛盾,根本局無法滿足其社會現代化的水資源需求。無論是華爾街日報提到的美國和葡萄牙,還是其他西方國家都不例外。應該說如果華爾街想找到一些全麵的例子說明西方國家大壩的環境負麵影響巨大,確實還不太容易。

但是華爾街記者誤導宣傳的手段比較狡猾,文章中用一個巧妙的分段,再用一個例子把話題一轉,大壩的負麵環境影響,就變成了中國的三峽。其實記者的這種誤導宣傳的方式很不高明。從時間的邏輯順序上看三峽大壩到現在還沒完全建成,至今還沒有真正實現“催生了綿延400英裏的庫區,140萬人被迫遷徙”的三峽,怎麼就會成了水壩“對環境的負麵影響逐漸顯現”的例子了呢?而美國的胡佛大壩已經建成了半個多世紀了,環境影響到底怎麼樣,華爾街日報為什麼不肯明確地跟公眾說一說呢?當然,我們也理解華爾街記者的難處,心裏本來想大張旗鼓的說美國的大壩建的好,建的對,而發展中國家的大壩一定是錯的,是不能建的,可是又不能直接說出口。因此就采用這種巧妙的分段敘述,利用文章技巧誤導公眾,達到其造謠汙蔑三峽的目的。不過華爾街日報記者的心態也過於著急了點,至今沒有真正實現的事情,就已經理直氣壯的成為華爾街日報所列舉的“例子”了,顯而易見,華爾街日報對三峽種種的負麵評論,依據的到底是事實還是偏見?

我們承認,三峽建成之後,將要“催生綿延400英裏的庫區,140萬人被迫遷徙”確實是中國水庫建設的一個突出特點。不過,這也不必大驚小怪,各國的大型188體育官網app 都有不同的特點。例如美國的江河泥沙含量普遍較少,大型水庫建成後往往會使下遊河道的灘塗被侵蝕,造成較大的生態問題。而這個問題在中國則一般都不存在,中國的江河由於泥沙含量較高,反而希望能利用水庫的清水讓已經形成的地上懸河逐漸降低。同理,華爾街的記者對“催生了綿延400英裏的庫區,140萬人被迫遷徙”三峽工程的決策科學性表示質疑,主要是對中國的國情不了解。我們可以告訴華爾街的記者們另一個讓他們更吃驚的實例。根據四川的反壩人士範曉的文章披露,1998年長江特大洪水之後,我國政府為了緩解長江洪水威脅,在長江的下遊實施了“退耕還湖”的生態恢複措施。盡管沒有任何經濟收益,為了能增加洪水期110億的蓄洪能力,我們被迫搬遷了240萬人口。對比看我們的三峽工程能提供220億的防洪庫容,我們雖然也搬遷了120萬人口,但是,其動遷人口的防洪的效率還是“退耕還湖”措施的4倍之高。從這一點上比較,即使三峽根本就不能發一度電,也是值得建設的。

此外,三峽工程雖然“催生了綿延400英裏的庫區”也未必不是好事。要知道中國的濕地保護組織一再警告說,新中國成立時長江流域原有的15000平方公裏的濕地,目前已經減少了20%。如果不是我們三峽和一係列大型水電站的建設,這種局麵將會更加嚴峻。三峽水庫所增加的600平方公裏水麵,並沒有能改變我國隨著人口的增加濕地的麵積不斷減少的趨勢。為了保護濕地,增加防洪能力,我們既然可以實施“退耕還湖”的生態恢複計劃,為什麼就不應該建設生態效率更高的三峽工程呢?

進一步看,華文說“批評者則表示,如果建幾個較小的水壩更有助於預防洪水,而且留下的人為影響更小。”其實這些說法根本就是不成立的。如果是僅從水能利用發電的角度上說,幾個小的水壩確實可能會在淹沒損失較小的情況下,起到與一個大型水壩同樣的發電作用。但是,要說到防洪和供水,小水壩根本就無法和大水壩相提並論了。隻有建設大型水壩、大型水庫才能有效的解決水資源的調蓄問題。中國的防洪水壩數量號稱占全世界一半以上,但是,其水庫總蓄水量卻比美國小很多倍。就是由於缺乏大型龍頭水庫的調節能力,目前我國的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的矛盾十分突出,社會生態環境遭到自然災害的衝擊極大。一方麵洪澇災害頻發﹐另一方麵又是幹旱嚴重﹐水資源嚴重短缺﹑水汙染嚴重。從本質上說﹐這些都是由於可控製的水資源總量不足造成的。解決這些問題的根本途徑隻能通過建立具有調蓄功能的龍頭水庫﹐增加可控製的水資源總量。因此,大、小型水壩的水資源作用和發電作用是不一樣的,華爾街的記者在寫這些具體工程報道的時候,應該增加一點專業知識,不要讓一些環保科盲幼稚無知的言論欺騙了。更不要用這種近似騙人的謊言來誤導公眾。

隨後,建立在這種謊言之上華文的推論說“最終,巨型水壩對世界輿論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有關腐敗、管理不善和環境惡化的報導在國際社會引發了反對水電的聲浪。”。這種說法也是一種對大型水壩的偏見,而且絕對的與事實不相符。客觀地說,無論是在發展中國家還是在發達國家裏,大型水壩的投資管理一般都會比小型水壩更規範。在同一個國家內,不管用同樣的投資額,還是以同樣的發電量進行比較,小型水壩累計帶來的“腐敗、管理不善和環境惡化”等問題,幾乎都不會比大型水壩更少。眾所周知,目前在中國水電開發中真正能夠讓人們感受到的環境破壞的工程,往往都是一些失控的小水電項目。

華文中另一個有必要指出的問題是關於世界銀行對大型水電的投資問題。華爾街日報說“上世紀90年代,在環保人士的壓力下,全球在建水壩的數量下降到隻有2,000座,遠低於70年代高峰時的5,400座。最早將水壩視為幫助窮國擺脫貧困之重要手段的世界銀行(World Bank)也停止了對幾乎所有大型水壩的資金支持。2000年時,一個名為世界水壩委員會(World Commission on Dams)的深具影響力的團體發表了一份措辭嚴厲的報告,對水力發電的益處提出了質疑。這份報告標誌著水電發展的末路。但隨著石油價格的不斷飆升以及人們對燃燒煤炭等化石燃料會加劇全球變暖的擔憂日益加劇等因素,水力發電重新收到青睞。從2005年起,亞洲開發銀行(Asian Development Bank)和世界銀行又開始向水壩建設項目貸款,當時它們向老撾的Nam Theun 2大壩項目提供了建設資金,希望該國能夠通過向外輸出大壩發的電來增加收入。在某些地區,水電項目是作為風力發電和太陽能發電項目的後備手段。”

一些極端環保組織和世界水壩委員會(World Commission on Dams)對水力發電的質疑,確實嚴重的影響了國際社會對大型水電的看法。1996年的世界可發持續發展高峰會議,隻承認了小水電可再生能源作用,而把大型水電排除在外。不過,由於世界水壩委員會對水壩的批評,缺乏足夠的事實依據,沒有能全麵地、客觀地反映出水壩作用。中國政府的水利部門就是通過在中國的大壩實例調查中發現了世界水壩委員會的這一問題,而果斷地退出了該組織。隨後世界水壩委員會汙蔑水壩的報告,很快的就被世界上絕大多數的國家所識破。2002年在南非約翰雷斯堡召開的世界可持續發展高峰會議上,由非洲國家提出的支持發展中國家大型水電開發的行動計劃,得到了到會的192位國家首腦的一致支持,並委托聯合國隨後召開了《聯合國水電與可持續發展研討會》專門探討如何具體落實,世界可持續發展高峰會議的支持水電開發的精神。200410月由世界各國500多位專家、官員和非政府組織代表在中國北京召開的這次會議,還特別發表了《聯合國水電與可持續發展北京宣言》。世界水壩委員會的那份“標誌著水電發展的末路”的失實報告遭到了《北京宣言》的徹底否定。隨後世界銀行立即恢複了對發展中國家大型188體育官網app 的資助。

不知是因為華爾街日報的記者根本就不了解《世界可持續發展高峰會》和《北京宣言》的這些結論,還是要故意向公眾隱瞞這一國際社會的主流意見。總之,華文猜測的“隨著石油價格的不斷飆升”,“水力發電重新收到青睞”和世界銀行恢複對大型水電項目的貸款支持,不僅是錯誤的,而且也存在明顯的邏輯漏洞。隻要認真查閱一下數據,我們就不難發現2004年的石油、煤炭的價格還沒有開始飆升,2005年初世界銀行對水電投資態度的變化,也不可能是由於能源價格的原因。

也許同樣是因為不了解國際社會主流意見的原因,華爾街日報對中國企業積極支持發展中國家的水電開發也缺乏足夠的理解。中國積極開發水電完全是順應時代的需要,是響應聯合國的號召,是對世界可持續發展高度負責的一種體現。而華文中一些說法,例如“環保主義者說,大壩已經毀掉了中國境內的瀾滄江上遊地區;他們想阻止中國再在下遊修建大壩。活動家們大肆批評中國在緬甸修建大壩的行為,聲稱這種行為是在支持獨裁政權,當地社區已經因被強迫安置而受到損害。在老撾這個全世界最窮的國家之一,負責三峽建設的中國水利188體育官網app 集團公司正在修建兩座大壩,以便向鄰近的中國和泰國輸出電力。”等等。是非常沒有水平的。

“大壩已經毀掉了中國境內的瀾滄江上遊地區”的汙蔑說法,十分荒謬,中國的瀾滄江上遊地區隨著小灣等大型水電工程的建設成功,水資源調控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當地的生態環境已經有了根本的改觀。而且,所謂國外“活動家們大肆批評中國在緬甸修建大壩的行為,聲稱這種行為是在支持獨裁政權”的說法也十分可笑。緬甸現政府目前還是聯合國的正式成員,我們中國的銀行和企業要落實聯合國的“行動計劃”,不依靠聯合國的成員,難道應該先要求聯合國去推翻緬甸政府嗎?再說,這種不能承認現存的國際秩序的政治偏見,難道不正是世界上的恐怖主義產生的理論基礎嗎?

總而言之,我們感覺華爾街日報的最大問題就是喜歡把水電的開發和大壩的建設與政治偏見聯係在一起。再加上我們有些記者的科學素養不高、邏輯能力有限,因此刊登出來的文章就難免要出現問題了。我所指出的這一點意見,不知道《華爾街日報》是否能接受?

華爾街日報原文《中國:為全球建新水壩》參見:

http://chinese.wsj.com/gb/20071231/chw084924.asp?source=chann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