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3-14新聞來源:188BETApp
188BETApp www.trellya.com 日期:2009-02-13 供稿:張博庭 |
![]() |
文/水博 09年1月著名的美國的《科學》雜誌上刊登了一篇關於“四川大地震的人為因素”的新聞報道,文章中主要報道了一些懷疑紫坪鋪水庫觸發了汶川大地震的人士的意見。我認為該文章的作者的看待水庫地震問題的觀點和態度,是片麵的、不夠科學的。 首先,我們應該承認,由於人類社會對地震機理的了解還處於一個比較低級的階段,因此,目前對於一個探討大地震中水庫觸發的因素到底是否存在,任何結論性的意見都有可能是片麵地、不正確的。我們曆來都是讚同用懷疑的態度看待紫坪鋪水庫誘發地震的問題,但是這種懷疑既不能是不負責任的混淆視聽,更不能是抱有某種其它目的製造謠言。而美國《科學》雜誌的新聞報道,和一些所謂冒牌專家的說法似乎就有這方麵的嫌疑。 《科學》雜誌主要報道了兩種認為紫坪鋪引起了大地震的意見,一個是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與日本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的雷興林等人發表在中國《地震地質》雜誌上的“地表水體對斷層應力與地震時空分布影響的綜合分析”(下稱:雷文),另一個就是四川著名的反壩謠言“專家”範曉的一些說法。然而,這兩種意見都具有明顯的欠缺和漏洞。 對於雷文雖然已經在正式的專業刊物上發表,但我仍然對其應力增加最終導致地震的根本假設表示懷疑。因為,構造地震的機理我們還有很多不太清楚的地方。計算中引入了大量的人為假設。而計算的結果水庫蓄水的荷載作用又是如此的小,因此,人為假設的所存在的計算誤差,很可能會比所計算出來的水庫影響大得多。事實上即使按照雷文的計算結果,也不能解釋為什麼在同一斷層上,經過幾次蓄水、泄水產生了較大壓力變化的地方都沒有發生顯著的地震,而突然會在離開影響區域較遠的地方突然爆發一次巨大地震。這一現象與水庫地震的機理以及以往的實際觀測記錄都是相矛盾的。這種計算結果幾乎與有人說“因為水庫建在了那裏,那裏又發生了地震,所以,就不能排除水庫有可能是誘因”一樣,最多隻能是算是一種用計算方法進行猜測。 此外,按照雷文的一些說法,其所開發的軟件應該是比較準確的預測水庫誘發地震的問題。試想,如果我們已經可以用數學方法計算出水庫誘發地震了,那麼預測地震似乎就更不應該在話下了。這顯然不大可能。不信的話我們可以讓雷先生通過計算預報一下我國其它水庫的地震發生情況,恐怕沒有人敢相信他真的能夠準確的預報出水庫地震。因此,這種計算軟件很可能與很多所謂的地震預報方法一樣,都不會有太大的實際意義。因為誰也說不清楚,計算中的各種假設到底有多大的可信度。 不過雷先生等人確實還是搞科學研究的,他們也強調他們的研究隻是建立在所設想的一係列假定之上的一種學術觀點。與社會上的那些借著地震進行各種炒作的偽專家們完全不同。特別是看到《科學》雜誌報道的範曉還影射汙蔑中國政府說什麼,國家不肯公開有關汶川地震的資料,不讓公正的科研機構進行研究。他們還指出,他們的研究論文就是對這種造謠汙蔑宣傳的最有力揭露。因為,他們的研究工作中就有國外的機構參與,研究成果也早已經在公開刊物上發表。 關於範曉的情況與雷先生有很大的不同。範曉先生是一個地質中專畢業的地質專業工作者。一直喜歡在各種場合宣傳反壩的觀點。由於社會上的確有一些極端環保組織需要利用他的地質專業身份來蒙騙公眾,所以,經常會有人給他提供施展“才華”的舞台。他也會不失時機地編造各種騙人的危言聳聽,例如,早在2004年他在鳳凰衛視的訪談中,特地把75.8大水造成的垮壩與地質災害連在一起,公開的製造水庫地質災害的謠言。岷江上的紫坪鋪水庫一旦遭遇鬆潘那樣的大地震後果不堪設想,更是他以前誣蔑和反對中國水壩建設的口頭禪。 比鬆潘大地震還要大幾十倍的汶川地震的發生,本來是對範曉危言聳聽的最有力地揭露,但是,心理素質極高的範曉居然就像以前從來也沒有評論過紫坪鋪水庫的地震問題一樣,隻字不提以前信誓旦旦的預言為什麼會失敗,又開始轉而炒作水庫誘發地震問題了。地震後的第二個月,他就在《中國國家地理》上發表了“汶川地震地下的奧秘”一文。文章中他除了大量的介紹一些有關地質資料之外,主要還是為了編造一些反對水壩謠言,以達到繼續誤導公眾的目的。 例如,他在文章中就有這樣一段內容:“在龍門山及其更大範圍的橫斷山區,河流切割出一條條深邃的峽穀,沿著這些峽穀的河穀地帶,也是城鎮村寨聚落的集中地以及交通的走廊。峽穀兩側的山坡在重力作用下,在漫長的地質年代裏,也在不斷調整著,盡量趨於一種相對穩定和平衡。我們看到的山坡的原始斜坡及其坡度角,實際上是地表地形長期演化形成的一個安息坡角。雖然它也不是完全穩定,也時有地質災害會發生,但在沒有經過人類大規模工程活動擾動的情況下,總體上仍然處在一個相對平穩的狀態。”。 然而,實際情況如何呢?大地震之後我們驚奇的發現已經建成十年之久的沙牌水電站的水庫庫岸,居然沒有出現一點滑坡,而緊連著大壩下遊的河道則是滿目瘡痍,慘不忍睹。這說明水庫的修建和反複的水位波動,已經讓水庫周圍的不穩定的地質滑坡體都釋放出來了,所以即使發生了大地震,水庫庫岸也沒有什麼可滑下來的東西了。 汶川大地震的結果充分證明了,水庫水電站的修建一定會大大的減少滑坡、崩岸、泥石流等地質災害的發生。根據專家們的總結,主要有三點原因:一是,人們把奔騰的江河水用來發電,勢必會大大降低水能對岸坡的衝蝕能力,減少江水對河穀的急速深切,使河流發育趨於緩慢、穩定,最終會從根本上大大減少地質災害的發生。二是,在工程修建過程中,為了減少滑坡通常都要對主要的滑坡體進行人工排除,或者護坡(包括混凝土噴塗、打入抗剪滑樁和預應力錨索固定等)處理。大大減少了滑坡體的數量。三是,水庫蓄水的初期,對前麵工程處理之後還不能完全消除的滑坡體或者說是潛在的滑坡體,提供一個集中釋放的機會。經過幾次蓄水、泄水,這些滑坡體都被釋放之後,新的庫岸肯定會變得更加穩定安全。這些事實充分證明,範曉所編造的水電站的建設,加劇了地質災害完全是騙人的謊言。其目的不過就是製造恐慌,鼓動公眾反對中國的水資源開發建設。 關於水庫誘發地震,範曉的文章曾經說“我國曾總結了可能產生水庫誘發地震的7項定性標誌:一、壩高大於100米,庫容大於10億立方米;二、庫壩區有活動斷裂;三、庫壩區為中新生代斷陷盆地或其邊緣,近代升降活動明顯;四、深部存在重力梯度異常;五、岩體深部張裂隙發育,透水性強;六、庫壩區曆史上曾有地震發生;七、庫壩區有溫泉。”。 據我國研究水庫地震的專業人士介紹,此種“定性標誌”的說法純屬一派胡言。範曉編造的這7條定性標誌,既不是水庫地震充分條件,也不是必要條件。因為,世界上具有上述條件的水庫,沒有誘發出地震的水庫比比皆是。相反,世界上很多已經確定觸發了地震的水庫,根本就不具備上述條件。例如,根據已經記錄到的資料,有的水壩高度隻有十幾米的水庫也會造成地震;有的庫容隻有幾十萬的小水庫也同樣發生了地震。世界上有什麼科學能夠把既不符合充分條件,又不符合必要條件的情況作為“定性標誌”? 不僅如此,範曉的文章還說“5.12地震前,已有四川省地震局專家公開發表的紫坪鋪庫區台網監測結果,數據時段為2004年8月16日至2005年9月30日,水位低於840米,共記錄到-0.9—3.6級地震735次。值得注意的是:地震沿水庫南北兩側的龍門山主邊界斷裂、主中央斷裂相對集中,同時在映秀方向的主中央斷裂,地震震中沿斷裂走向有一個與垂直方向約10°—20°夾角的密集地震發生區,而且在以庫區中心點為圓心,半徑15公裏的圓內,該現象更加明顯。這實際上反映震源處的斷層除了沿垂直方向運動外,還兼有水平方向的滑動,總體形成斜向逆衝的效果。而這一特征,與兩年多後的2008年5月,中國地震局的專家組對5.12地震震源分析的結果十分相似。”。 大多數人看到這條消息之後,都會認為紫坪鋪地區的地震數據記錄,早已經預示出了水庫地震的即將發生。但是,專業人士指出,範曉在這裏的造謠、誤導公眾的手法十分卑鄙,如果一般的人不知道紫坪鋪水庫是在2005年10月開始蓄水的,很容易上當受騙。而範曉所公布的這些數據,恰恰是紫坪鋪水庫為了檢測水庫蓄水後是否會對當地的地震產生影響,而記錄下來的基礎對比數據。 紫坪鋪水電站的地震監測人員正是根據這些基礎數據與水庫蓄水後的數據的比對,發現水庫蓄水後地震頻率和強度幾乎沒有發生任何變化,才敢斷言紫坪鋪水庫不可能是觸發汶川大地震的誘因。然而,同樣的數據卻被範曉移花接木的當成了論證紫坪鋪水庫誘發汶川地震的最有力的證據。難怪不少多次領教了範曉的“高論”的專業人士驚歎,範曉先生真不愧為是一位,能夠充分利用媒體宣傳進行造謠炒作的天才。現在,想不到連赫赫有名《科學》雜誌,也被中國的造謠天才給忽悠了。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如果我們辯證的看待水庫觸發地震問題:由於水庫蓄水後將會加大地下滲流,水的侵潤隻能使原有的斷層之間摩擦力降低。所以,對於水庫觸發地震而言,可以說水庫蓄水的結果,要麼對原有的地震沒有太大的影響,要麼提前釋放了正在孕育中地震的能量從客觀上避免了更大地震的發生。從這一點上來看,即使水庫蓄水觸發了較大的地震,應該是具有減小該地區原有地震震級的作用的好事情。 不過,水庫蓄水的作用不會是無限的。專門研究地震的專家幾乎都認為,水庫蓄水的影響深度一定是非常有限的。不管是壓力的傳導,還是滲透作用都不可能影響到地下深部的斷層。因為,隨著底層深度的增加溫度不斷的升高,所有岩石的性質已經發生了本質的變化,高溫下岩石的塑性變形將會吸收一切所謂的壓力變化,水體也不可能會還是一般的液體,所謂滲透壓力的影響也已經不會存在了。所以,水庫蓄水所能影響的地震,隻能是一些不超過幾公裏深的淺層地震。至今世界上所有的水庫誘發地震,不僅都有大量的前震存在,而且,最大的水庫觸發地震隻有6.5級,也有這方麵的原因。因為,在地殼的淺層根本就不大可能積蓄起來8級地震的能量。 遺憾的是我們的汶川的8級特大地震幾乎是在沒有任何前兆的情況下就突然發生了。從而造成了極其慘痛的損失。如果,它確實是由紫坪鋪水庫的蓄水觸發的,那麼由於水體的浸潤需必須要有一個漸進的過程,所以,在汶川大地震爆發之前,大量的淺層前震一定會不斷的釋放大量的地震能量,最後到了深部的地震也徹底爆發的時候,一定不會再有這麼大的震級。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即使是水庫觸發了大地震,也一定會是有利於減小震級的。 上個世紀70年代,地震科學界曾經有過多次用高壓注水主動觸發地震的方法,進行“控製地震”的嚐試,但是,最後因為我們對地下斷層的判斷不夠準確,注水的效果不明顯,很難達到預期的效果而逐漸放棄。現在的水庫蓄水實際上就是一種不需要額外花費的“控製地震”試驗。不管它能否達到觸發地震的效果,都是一件隻有好處沒有壞處的好事。此外,加拿大蒙特利爾大學工學院嵇少丞教授,在表達岩層與地震關係的科普知識的時候,精辟地總結出地震有“強岩強震,弱岩弱震,軟岩無震”的特點。我們是否也可以說,凡是在水庫誘發地震的區域內,由於高壓水體的浸潤,可能會有強岩變弱,弱岩變軟的效果。所以,水庫的蓄水對於地震來說,要麼沒有發生作用,要麼會有助於減小該地區地震強度的作用。 總之,從科學的態度出發,我們現在不僅不應該盲目否定和恐懼水庫觸發地震,而且還應該更加關注如何去掌握和控製水庫觸發地震,爭取早一天實現有意識的利用水庫觸發地震的辦法,降低自然地震災害的目標。 參考文章:汶川特大地震與紫萍鋪水庫無關 //www.trellya.com/jsp/news_detail.jsp?news_id=23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