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 簡體中文 English

官方微信

國際合作
首頁 國際動態

【一帶一路故事】“新”力量擦亮綠底色

2024-08-19     新聞來源:電建海投公司 作者:李鵬飛

萬物生,和諧共生不負時光;奮鬥忙,砥礪前行不負夢想。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綠色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新質生產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力。”這一重要論斷,深刻闡明了新質生產力與綠色生產力的內在聯係,也為公司高質量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

十多年來,電建海投公司認真貫徹“走出去”戰略,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牢固樹立“科學開發、綠色發展”理念,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借高質量發展之勢、聚攻堅克難之智、彙團結奮鬥之力,探索用“綠”轉型、以“綠”生金、與“綠”共生的發展新路,不斷擦亮中國電建綠色發展的底色。

綠色轉型是打造“新”力量的重要一環

從“水火並進”到“風光旖旎”,電建海投公司在“走出去”過程中順應全球能源革命新趨勢,積極響應國家“雙碳”戰略號召,聚焦清潔能源投資開發的變革跨越,著力構建能源電力海外新格局。

波黑黑塞哥維那群山之間雄風陣陣,厚厚的雲層壓向地麵,與遠處的丘陵連成一片。黛色高山上的20台百米風機直指天空,炫目矗立,連接的輪轂葉片,淩空欲飛。

“伊沃維克風電項目被列入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峰會成果清單,是中國企業在波黑投資建設的最大的能源項目,建設後每年可以為當地提供上網電量約2.59億千瓦時,有力促進波黑能源結構轉型升級。”波黑籍員工托米向前來參觀的Silvije Strahimir Kranjčević職業技術學校師生講解著項目的“前世今生”。

作為土生土長的利夫諾人,托米在這裏生活了 26年,他熟悉這裏的一草一木,也見證了項目的從無到有。

讓人談之色變的萬裏狂風,千百年來在黑塞哥維那群山穿行,重新響起的絲路駝鈴見證了這片古老土地的重生。在中國電建各參建單位的共同努力下,伊沃維克項目克服施工期短,吊裝難度大等重重挑戰,提前完成全場風機吊裝裏程碑節點,並創造了領先當地其他風電場建設進度近一年的“伊沃維克速度”。2022年12月7日,波黑伊沃維克風電公司被授予2022年度波黑“最佳外國投資者獎”,這是中國企業首次獲此殊榮。

在一項項節點目標的實現和一個個榮譽的背後,是團隊竭盡全力讓波黑,讓世界看到中國速度和中國品質,打造世界新能源領域的標杆項目的決心。

萬裏藍天白雲遊,風車毗鄰無盡頭。從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高原,到哈薩克斯坦天山腳下,一座座高聳入雲的“大風車”在層巒起伏的山峰巍然聳立,新力量助力“一帶一路”綠色能源開啟嶄新篇章。

以“綠”生金是體現“新”力量的關鍵一招

風勁葉輪動,網開電流送。中國電建在致力於將綠色能源轉化為金色效益的同時,也深刻認識到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中國電建在打造精品工程的同時,不僅留住了綠水青山,更是通過生態價值的轉換打造屬地人們的金山銀山。

華燈初上,老撾拉勃拉邦夜市夜色璀璨,流光溢彩、遊人交織……街邊商販的一聲聲叫賣,喊出他們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期待。

在夜市不遠處是中國電建投資建設的南歐江梯級電站,猶如七顆明珠散落在江麵上,串聯起了兩岸的山山水水,改變著這裏的村村寨寨,昔日沉寂的深山河穀,煥發出前所未有的生機。

當地酒吧老板表示,中國電建在這裏建設電站之後,這裏不再缺電,夜裏亮起來,遊人多起來,腰包鼓起來,我們的生活越來越紅火。

在十多年前,這裏的村民還過著農耕火燒的日子,種地和捕魚是這裏主要的收入來源。每到旱季,很多村民都會選擇一塊山坡放火燒山,以便開墾土地。濃煙滾滾不僅汙染環境,更是讓遊客望而卻步。

為此,中國電建和當地政府聯合開展普惠式的生機改善工程,與瀾湄水資源合作中心、長江科學院、水科院、中水北方等單位合作,在南歐江沿岸實施“瀾湄國家典型小流域綜合治理示範”“農村飲水安全保障技術示範”“瀾湄甘泉行動計劃”等一係列改善民生項目。

項目為當地村民提供了菠蘿蜜、香蕉、橡膠、砂仁等多種經濟作物,根據當地環境和地理優勢,為村民傳授養牛技術。十多年的發展,當地已經由過去的“靠水吃水”轉化為現在的“靠水發展”。

綠水逶迤去,青山相向開。南歐江的“華麗轉身”是中國電建推動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價值轉換的縮影,一座座地標項目不僅為當地帶來源源不斷的清潔能源,也在為屬地人民的美好生活儲值、增值。近年來,巴基斯坦卡西姆項目、老撾南歐江項目、柬埔寨甘再項目先後獲得當地政府頒發的特殊貢獻獎和環境保護獎等獎項。

和諧共生是展現“新”力量的重要一步

生態興則文明興,中國電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致力於促進生物多樣性保護,打造了一條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綠色之路。

在阿拉伯海北海岸,生長著全世界麵積最大的幹旱型紅樹林。對於如何保護好這片紅樹林,中國電建的建設者們早在工程開工之前就將其列入了200項重點工作目錄清單裏。

中國電建對於生態保護的投入,從來是不打折扣的。當地沒有標準,就按照“就高原則”;沒有優秀紅樹林種植承包商,就在巴基斯坦全境內尋找;沒有合適的區域坐標,中巴員工和環保專家就漂在海上,為紅樹林尋找最適合生長的“家”。

如今,九年前種下的紅樹苗,已長到了五十多公分,綠色的枝葉開始綻放,幾十個物種在潮起潮落間,棲息繁衍,不斷壯大……

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中央高地上空,楔尾鷹展翅高飛巡視著自己的領地。作為中國電建在發達國家市場可再生能源業務的“先行先試”項目,牧牛山風電項目開工伊始,引進世界上最先進的鷹類監控保護係統IdentiFlight,可通過360全景攝像頭及中央分析單元在幾秒鍾內完成項目附近楔尾鷹圖像的捕捉、識別、預警等一係列動作,緊急情況下可通過通信係統自動停止風機運行來避免鳥類碰撞。

經過精密測算,項目公司在44平方公裏的風場麵積,安裝了16組套IdentiFlight,實現對場區所有楔尾鷹的監控,預警和保護,為楔尾鷹打造一片安全走廊,比首台風機投產發電提前了4個月投入使用。

當白鷺飛過阿拉伯海岸的紅樹林,破殼而出的小海龜重回印度洋的懷抱,一條條羅非魚躍出南歐江的水麵……正是一幅“沙鷗翔集、錦鱗戲水”的大好風光!

向“新”而行,以“質”致遠。中國電建在共同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的進程中,激活新力量,擦亮綠底色,持續貢獻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在“一帶一路”沿線徐徐鋪展一幅幅大美畫卷。

澳大利亞牧牛山風電項目

巴基斯坦卡西姆電站的紅樹林

波黑伊沃維克風電項目

老撾南歐江六級電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