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25新聞來源:水電十五局 作者:王晨睿
“歐洲的後花園”“一半海水,一半火焰”是突尼斯的代名詞,人們手握著大海、沙漠、古文明三大“殺手鐧”,人文風景放眼全球也稱得上一句“限量版”。
突尼斯西北部,梅萊格河畔,巨型水壩從山穀中冉冉升起。水電十五局承建的梅萊格大壩工程項目此時左岸兩副壩均已填築完成,主壩正在如火如荼的填築中,衝刺最後的10.7米。
梅萊格大壩作為突尼斯境內在建最大的水利工程項目, 設計正常庫容1.95億立方米,最大庫容3.50億立方米,是突尼斯國內最主要的水利樞紐工程。項目運行後,將在調節突尼斯季節性旱澇問題,保障下遊農田灌溉和生活用水,推動流域生態環境的整體保護方麵發揮重要作用,同時,也會極大改善當地生態環境,提高居民生活質量,促進當地經濟發展。
聚焦生產履約 奏響“進度交響曲”
自2016年8月起,電建鐵軍就駐紮在了梅萊格河畔,劈山開路,奮戰沙塵與酷暑,2900個日日夜夜,見證了梅萊格大壩的從無到有。
梅萊格河畔臨近阿爾及利亞,項目開工初期非傳統安全因素影響大,項目部負責人統籌安排,多方聯係,解決項目安保問題,保障後續大壩施工建設。
為保履約,項目部全力以赴,超前規劃,從生活營地建設開始,奏響梅萊格大壩建設第一個“音符”。生活營地建成後,統籌謀劃,快速掀起施工高潮。
梅萊格大壩導流洞全長217.6米,由於突尼斯對使用爆破物品的權限與限製和歐美施工標準的差異使施工困難重重,導流洞爆破工作舉步維艱。
“晚上開碰頭會,做好前期準備工作,等申請的炸藥到達現場,馬上進行爆破作業,利用好每分每秒,導流洞必須如期貫通。”項目負責人堅定地說。
2017年11月,梅萊格大壩導流洞如期貫通,成為突尼斯首例6.1米*6.1米馬蹄形隧洞。
2018年11月,梅萊格大壩硬質填料骨料篩分係統調試成功,為硬質填料壩及常態混凝土施工提供基礎料源。
2018年12月,梅萊格大壩預製塊開始施工。
梅萊格大壩壩體前後由46000餘塊形狀不同的預製塊組成,麵對龐大的預製構件數量項目部決定“時間、空間”兩手抓,精密安排作業時間,搶抓施工進度,充分利用有限場地規劃預製區並按照工序優化設置,形成高效化作業流水線,為後續大規模生產及壩體填築工作奠定基礎。
2019年5月,梅萊格大壩工程成功截流。
項目合理安排,在導截流前項目反複召開會議討論方案及部署工作,定製了具體施工流程,責任具體到人並製定了備選方案,龍口合攏後,施工人員按照製定方案進行閉氣、加高加固蹌堤。
2019年6月梅萊格排水洞全麵貫通。
咬定青山不放鬆,千磨萬計還堅勁。在困境中謀發展,這是“電建人”深耕“一帶一路”不變的品質。
疫情期間,受多方管控影響,施工進度緩慢,5批共計50餘名中方員工“逆行”抵突,穩定人心,“控疫情、穩生產”兩手抓,堅守與逆行保障了梅萊格的施工進度,疫情期間梅萊格大壩項目按質履約,完成多個節點目標,主壩開挖施工完成,硬質填料碾壓試驗完成,圍堰填築完成,副一壩、副二壩填築開始。
“進度控製是一個貫穿始末的過程,項目從預製塊著手,定時定量規劃目標節點,定期定人彙報任務進度,過程足額配備資源要素,實現前後台聯動管控。”談起現場管理,項目負責人頗有心得。麵對緊張的工期,項目動態調整管理方式,領導班子主動帶頭分區攬責,督促解決現場發現的問題。
2022年8月副一壩壩體填築封頂。
2023年5月主壩灌漿廊道澆築完成。
2024年3月副一壩壩前抗滲麵板澆築完成。
“倒排工期,倒逼進度。”項目部實施進度預警管理,多次開展勞動競賽,以目標定指標,以考核為牽引,確保施工高潮不間斷,凝心聚力向著終極目標不斷向前。
聚焦技術成果 奏響“工程精品曲”
為實現品質工程建設目標,項目部在“精”字頭上狠下工夫,加強源頭監督和過程攻關。加強混凝土原材、混凝土性能檢查,規範工人操作環節,保證不出現蜂窩、麻麵等缺陷。
“全體技術人員,晚上7.30大會議開會。”雷打不動的技術交流會每周召開,為年輕技術幹部提供可以集思廣益,積累總結的舞台。
“1:0.6超陡坡麵板,壩頂上看著就害怕,滑模還是扣模,怎麼辦!”麵對超陡坡麵板的施工技術人員犯了難。
“怎麼辦,咬著牙辦!這麼多人呢,人多辦法多,遇到問題,解決問題,遇到困難,克服困難,繞道的人就不會做出偉大的事來。”這是梅萊格項目總工程師的回答。
沒有現成設備,那就自己製造。從焊接模板開始,光是輪子換了幾種,再看安裝步驟,從模板的定位、固定、支撐、調整,施工人員的安全保護及上下滑模的方式等多個方麵細化每個節點。
麵板混凝土的質量更是嚴格控製,混凝土的坍落度將直接影響麵板的澆築效率與質量,經過試驗室、試驗區和副壩現場層層試驗後,積累經驗,根據距離算好混凝土從拌合站到施工麵的坍落度損失,在項目全體員工共同的努力下副壩麵板如期澆築。
麵對硬質填料新壩型,項目部進行硬質填料配比研究,獲得全國境外工程建設質量管理小組活動三等獎。
結合梅萊格實際地質情況,項目部對GIN(灌漿強度值)灌漿法漿液配製試驗進行了工藝創新,其課題獲得陝西省建築業協會一類成果。
為生產大壩預製構件,項目部開展專項課題研究,研製出薄壁空腔帶弧多麵體預製模板,獲境外工程建設質量管理小組活動三等獎及陝西省建築協會二類成果,並且《薄壁空腔帶弧多麵體預製塊預製法》獲電建工法,《可快速組拆的台階型低塑性混凝土混凝土模板》獲得國家實用新型專利。
為解決硬質填料壓實度,項目同樣開QC(品質控製)課題,榮獲中國水利協會一類成果;為解決PVC止水帶焊接問題,研製出《焊接簡易裝置》,獲得國家實用新型專利,並獲得中國水利工程協會優秀質量管理小組一類成果;為解決溫度應力縫切割問題,研製出《溫度應力縫切縫裝置》,獲得國家實用新型專利,硬質填料切縫方法獲得陝西省建築協會二類成果;梅萊格項目部超陡坡大壩麵板滑模施工技術研究課題,獲得陝西省建築業協會三類成果。
一個個技術成果的背後都是“駐身”於梅萊格河畔電建鐵軍的嘔心瀝血,是攻克一道道難關最有利的證明。
聚焦社會責任 奏響“形象擔當曲”
工程開工以來,項目部始終秉承中國電建“事耀民生,業潤社會”的發展理念,開展係列屬地化建設,為當地民眾撐起一片天,助力突尼斯農業自給。
梅萊格大壩是環境友好新壩型,工程所需材料來自工程周邊,充分利用了當地材料,節約了工程成本,減少了對環境的破壞和汙染。
項目所在地為突尼斯偏遠地區,以農業為主,農村剩餘勞動力就業困難,項目建設期間大量招收大量當地工人,中外人員比例達到1:5,項目部曾錄用突尼斯工人達到1300餘人,加強屬地人才培養,中方人員以“中國師傅帶突尼斯徒弟”的方式細心、耐心教授他們技能,提高了當地工人勞動能力促進了當地就業和經濟發展。
在創造經濟效益,促進公司發展的同時,項目部自覺履行社會責任,幫助農業部氣象站轉運設備,獲得突尼斯農業部感謝信;自覺對項目附近路麵進行修複;協助政府部門對露天垃圾場進行垃圾廠掩埋處理工作,並定期與中國援突醫療隊開展聯合義診活動......
一件件暖心的事兒,得到業主、監理單位及突尼斯政府部門的一致好評。
踐行民心相通,日常積累固然重要,但關鍵時刻的挺身而出更能彰顯企業的責任和擔當。
據傳說,梅萊格河是突尼斯不祥的象征,每當洪水來臨之際便是河畔無數家庭流離失所之時。
梅萊格建設期間,項目部遭遇兩次洪水,建設中“堅強勇敢”的梅萊格不但經受住洪水的考驗,並成功起到緩衝作用,保障下遊民眾生命財產安全,與此同時梅萊格大壩中方員工,堅守在抗洪一線,對突尼斯卡夫省交通要道橋麵進行及時清淤,保障道路暢通。
路過的突尼斯民眾紛紛豎起大拇指,向“電建鐵軍”表示誠摯的感謝的敬意。
近年來,梅萊格大壩工程結合項目特點以及當地居民的生活環境,始終不忘“承建一項工程、帶動一方經濟、惠及一方民眾”的初衷,積極融入當地社會,積極支持當地教育、基礎設施建設等公益事業,為當地民眾辦好事、辦實事,促進企業與當地社會的“共贏”。
道雖遼遠,無不到者。梅萊格大壩工程項目將繼續秉承“自強不息,勇於超越”的企業精神,本著互利共贏的原則,以優質工程回報當地社會,以責任擔當深度融入當地民生發展,以和諧包容的理念推進中外文化融合,在踐行“一帶一路”倡議積極發揮央企的責任與擔當,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做出電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