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基礎處理施工領域領軍企業、創建世界一流專業領軍示範企業、多項世界紀錄創造者、新時代企業文化建設標杆單位……一項項榮譽、一件件成績,映蔚著水電基礎局的非凡英姿。
“無限的過去都以現在為歸宿,無限的未來都以現在為淵源。”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愛國擔當,永遠奮鬥,在時間長河中前行65年的水電基礎局風華正茂、基業長青。65年彈指間,水電基礎人起手築基立業,落筆初心映照。
密雲精神:賡續紅色基因鑄魂塑神
山雄有脊,房固因梁;奮鬥曆程,精神先見。沿著曆史的回聲,讓我們回到1959年的北京,密雲水庫。在華北地區最大的綜合性水利樞紐工程建設現場,20餘萬建設者肩負黨和人民的重托,艱苦奮鬥,戰天鬥地,掀起了移山造海的社會主義建設熱潮。
水庫沙盤模型前,毛澤東主席關切地發問:“什麼時候我們國家能有自己的混凝土防滲牆技術?”
為國爭光,解國所困,第一時間挺身而出,基礎先輩們以實際行動響亮作答:“現在!”一次次技術攻堅,攻克“鑽劈法”造孔、護壁泥漿、預埋穿孔管灌漿等多重障礙,實現了防滲牆“從0到1”的突破。
時任國務院秘書長習仲勳親切指示,“要下最大的決心搞技術革命”。解放思想,大膽實踐,敢於創新,建設者們的精妙創意為雙雙巧手插上翅膀。
抓石器、新型鑽頭、衝擊壓氣出渣法、自動化抽砂筒……6500多件建議提出,907項技術革新得以實現,全國首台電氣操縱“烏卡斯”鑽機研製成功。
“不修完水庫不回家”“不扛起紅旗不見親人”,一不怕苦、二不怕累,他們以衝天的幹勁把豪言壯語照進現實。
第一代水電基礎人心懷報國信念,肩負殷殷期盼,連續攻堅187個晝夜,終於攻克決定水庫建設成敗的“頭號攔路虎”——白河主壩壩基防滲處理難題,建成新中國第一道槽孔型防滲牆,實現密雲水庫“一年攔洪、兩年建成”的中外水利史奇跡。
自此以後,水患頻發的潮白河成為首都“大水缸”,“北京人民每喝三杯水,就有兩杯來自密雲水庫”。
自此以後,在周恩來總理直接指示下,新中國擁有了第一支水利水電地基與基礎處理專業化隊伍。
自此以後,中國水利科學技術在基礎處理領域跨入世界先進水平,開啟了65年“從無到有、從有到優、從跟隨、並跑到領跑”的波瀾壯闊。
“為北京和家鄉貢獻了力量,我就感到很自豪!”“我們就一個心眼,要把這個壩修好。”“我幹活是不惜力,為國家作貢獻嘛。”胸懷全局,不計得失,基礎先輩們一句句樸實無華的話語,閃耀著莊重崇高。
2020年8月,密雲水庫建成60周年之際,習近平總書記給建設者回信,稱密雲水庫是“無價之寶”,成為基礎先輩一生最閃亮的“高光時刻”。
修建密雲水庫時,第一代水電基礎人孕育、實踐、形成了“為國爭光的愛國精神、艱苦奮鬥的創業精神、大膽實踐的創新精神、胸懷全局的奉獻精神”——
這是領航的旗幟,是始終不竭的力量源泉。
這是寶貴的精神財富,是水電基礎局紅色精神血脈的靈魂和起點,深刻詮釋了我們因何而生、為誰而來、所向何處。
丹青難寫是精神,滄海橫流顯砥柱。

水電基礎局的前身——密雲水庫基礎處理總隊

密雲水庫白河主壩壩基處理防滲牆施工場景

水電基礎局職工自編自導自演的情景劇《密雲水庫——初心起航的地方》
西藏精神:在挑戰極限中挺膺擔當
歲月如歌,山高水闊。經風曆雪,振翅寰宇。回首過往,我們有底氣告慰先輩。站在今天,我們有理由無比自豪。
2021年7月21日,西藏林芝。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之際,習近平總書記親赴雪域高原。
一下飛機,習近平總書記就來到尼洋河大橋,察看尼洋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情況。駐足遠望,目光所及之處,尼洋河與雅魯藏布江在不遠處交彙,兩岸草木蔥蘢。
“雅魯藏布江的水係,難得的一塊綠地、綠肺。”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保護住這一塊‘淨土’,讓我們一起把這件事情做好。”
水電基礎人一直在“做好這件事”,以援助形式開展尼洋河河道管理範圍劃定工作,為“高原綠肺”生態保護提供科學依據。在尼洋河流經林芝市區段,修築防洪堤岸,保持水土資源。“西藏江南”盛開的桃花,熱烈燦爛。
做好這件事,水電基礎局已紮根28年,從藏南穀地到藏北高原,足跡遍布西藏全域。
1996年6月,水電基礎人奔赴“世界屋脊”參建滿拉水庫,以基礎塑基因,以基準鑄基業,“喚醒沉睡的高山,讓那河流改變了模樣。”
在藏考察期間,習近平總書記為雪域高原“生機勃勃的新氣象”“感到高興”。這“新氣象”裏,浸潤著水電基礎人紮根高原的淚水、汗水,印疊著民族一家親的笑聲、歌聲。
旁多水利樞紐,國家西部大開發10周年確定的23個重點項目之一,被譽為“西藏三峽”,水電基礎人在這裏“釘”了10年。
複雜地層,史無前例。創3項世界紀錄,捧國家科技進步獎,讓大壩攔蓄拉薩河成為現實。整個旁多庫區,控製灌溉麵積65萬畝,惠及7餘萬藏區同胞。
“結巴水庫,6萬畝”“雅礱水庫,9萬畝”“拉洛水利樞紐,45萬畝”……有了水,更多耕地“活”了過來,“高原糧倉”“長”了起來。
“世界屋脊的屋脊”阿裏。2004年6月,水電基礎人跋涉而來,為獅泉河電站築基夯本。2年後首台機組發電,填補了阿裏首府無常規電源的空白。當地群眾見到了“長明燈”。
“藏東明珠”昌都。2012年底,昌都應急電源工程正式投產,用時僅94天。“無應急電源”的曆史就此終結,10多萬群眾告別拉閘限電之苦,過上“暖冬”。
滿拉、直孔、雪卡、多布、藏木、加查、卓玉……一座座水電站相繼拔地而起,滾滾水流送來光明。有了電,更多村鎮“亮”了起來,“高原明珠”“大”了起來。
站在藥王山南眺,拉薩河水碧綠如玉,海鷗不時掠過,吸引行人駐足嬉戲。拉薩河河勢控導工程的完工,讓枯水期河道裸露荒灘的蕭瑟一去不複返。水生態質量明顯提升。
墨竹工卡縣甲瑪溝,四麵環山,風景宜人。水電基礎人在銅礦尾礦庫壩下,建成119米深的防滲牆,“清汙分流”零排放,為下遊環境安全築起“生態屏障”。
318國道林拉段公路、山南澤當棚戶區改造、林芝新地標“五洲皇冠”酒店、拉薩應急救援通用機場……有了愛,更多未來“照”了進來,“高原美景”“火”了起來。
28年來,水電基礎人踐行著“地層硬攻堅更硬、困難多辦法更多、海拔高鬥誌更高”的西藏精神,主動扛起央企政治責任、社會責任,為西藏水利水電事業高質量發展提供著堅強支撐。
“我必須衝鋒在前,我是黨員”“即使再選一回,我還是要來”“高原需要我”……世界屋脊上的水電基礎人,是吃苦的人們、戰鬥的人們、忍耐的人們、團結的人們、奉獻的人們。

水電基礎人在西藏旁多水利樞紐工程創造地基與基礎處理施工3項世界紀錄

西藏拉哇水電站上遊圍堰超深振衝碎石樁工程最大深度達到71.63米,是國內首例大規模施工的超深振衝碎石樁,填補了行業空白

水電基礎局承建的西藏帕孜水利樞紐工程導流兼泄洪放空洞勝利貫通,黨旗高高飄揚在雪域高原
工匠精神:平凡崗位締造不凡業績
精神底蘊,內涵深厚;精神力量,感召人心。
修建密雲水庫時,周總理特別囑咐,工程質量是“頭等大事”,“首都人民頭上的這盆水”決不能出紕漏。
以赤子之心守初心、以工匠之誌赴使命。1959年防滲牆開工已是冬天,最低氣溫零下18度。基礎先輩們挽起褲腿,清理漿溝,腳趾連鞋凍在一起。脫下棉衣裹在漿管、水管上,寧可自己凍得發抖。
泥漿不足,就人工攪漿,混凝土溫度不夠,就鋼板上炒砂。洪水漫上壩坡,就手挽手跳進去,用自己的命保護水庫的“命”。
“要做就做到極致”,基礎先輩們心中暗暗抱定信念。
2021年建黨百年,《基礎初心——中國水電基礎局的創立》一書正式付梓發行。20多萬字的豐富內容,瞬間引發職工群眾熱議。諸多感受中,提及最多的,依然是“初心”。
展開2米多長的《中國防滲牆發展簡史》圖譜,萬裏河山映入眼簾。近50項標誌性工程,濃縮了水電基礎人65年來的風雨兼程、上下求索:
我們看到,防滲牆深度被不斷刷新,不斷定義,最新定格在世界紀錄264.08米;
我們看到,從技術高度、運用廣度、施工難度,到建造規模、材料工藝、係統集成,防滲牆迎來全要素的升級創新,“中國基礎”始終行業領軍;
我們看到,水庫大壩安瀾,高鐵橋梁如虹,樓宇房屋林立,河湖水係清澈……一道道“地下長城”守護著神州大地,托舉起美麗中國,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征程中“築成我們新的長城”。
猶記得,長江堤防加固。時任國務院總理朱鎔基、副總理溫家寶,接連視察九江永安段大堤。溫家寶同誌讚揚說,“你們是水利188體育官網app 的王牌軍!”
猶記得,三峽水利樞紐。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兩院資深院士潘家錚評價說,“二期上遊圍堰防滲牆建造成功,比大江截流更為重要。”
猶記得,紅石岩堰塞壩。著名水利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馬洪琪點讚說,“隻有你們才能完成這樣的世界級難題。”
猶記得,“一帶一路”沿線。習近平主席訪問文萊,稱讚烏魯都東水壩是靚麗的“中國名片”……
“從基礎做起、以基礎立業、用基礎築夢、把基礎做到極致”的工匠精神,激勵著水電基礎人以腳步丈量祖國的江河,把誓言寫在大地深處。

年輕的水電基礎人弘揚工匠精神,奮鬥在戈壁荒漠

水電基礎局承建的國家172項重點水利工程陝西東莊項目創建黨員創新工作室

水電基礎局編製的《中國防滲牆發展簡史》圖譜長卷,展示了50餘項國家重點工程的“鑄基之路”
大江東去,奔騰不息;蹈海踏浪,夢在前方。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叩響密雲精神、西藏精神、工匠精神,水電基礎人薪火相傳、一脈相承、貫通相融,構建起永恒的精神家園。
精神基石,巍峨矗立;精神火炬,熊熊燃燒。水電基礎人將繼續傳承紅色基因、涵養優秀文化、發揚“三種精神”,自強不息、勇於超越,矢誌創造不負前輩期望、無愧黨和人民的新時代偉大業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