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13新聞來源:水電五局 作者:張淵
在中華大地廣袤無垠的版圖之上,南水北調工程恰似一條藍色的巨龍,蜿蜒千裏,肩負著緩解北方水資源短缺的曆史重任。這一偉大工程,不僅是水資源調配的宏偉壯舉,更是工程人精神的壯麗史詩。
作為國企央企的中國電建水電五局,積極響應國家號召,踴躍投身於這一重大工程建設,參與了包括穿黃隧洞、盧溝橋暗涵一標、輝縣段、新鄭段、興隆樞紐、焦作段、天津廊坊段以及拒馬河交叉建築物防護應急搶險加固等諸多工程建設。日月星辰、山河大地可為見證,中國電建水電五局以實際行動彰顯了對國家戰略的支持與責任擔當,持續推動著中國水利事業向前發展。
穿黃隧洞工程:黃河下的堅守與創新之歌
穿黃隧洞工程,作為南水北調東線的關鍵環節,自1985 年起,中國水電五局的建設者們便在山東聊城黃河岸邊紮下了根基。從開工儀式的莊重舉行,到2008年3月1日正式破土動工,再到2012年5月10日圓滿完成任務,直至2012年6月28日被評定為優良工程,這27年的時光,是工程人對使命的執著堅守,是他們在黃河之畔奏響的一曲堅韌之歌。
該工程位於黃河下遊中段,地質條件極為複雜。圍岩破碎,滲(湧)水現象頻發,斷層和裂隙猶如猙獰的巨獸,切割深邃且伴有溶蝕的 “傷痕”,致使黃河水、孔隙水和岩溶裂隙水 “三水連通”,形成了洶湧的湧水難題。
然而,工程人並未被這惡劣的地質環境所嚇倒。他們宛如勇敢的探險家,以科學技術為指引,采取開挖與灌漿交錯的巧妙策略,每灌漿50米開挖40米作為一個循環,如同在黑暗的隧洞中點亮一盞盞希望的明燈。隧洞開挖采用進口、出口作業麵雙麵掘進的方法,恰似兩把利劍同時向困難發起挑戰。
在寒冷的冬季,當寒風凜冽之時,他們依然堅守在施工一線,合理組織冬季施工生產,精心安排爆破作業。白天,他們小心翼翼地進行爆破警戒,確保黃河大堤及附近設施的安全;夜晚,在班組長的帶領下,他們合理安排打鑽、裝藥時間,不因爆破時間的限製而影響工程進度。他們憑借無畏的拚搏精神,在複雜地質中開辟出一條通往成功的道路。
2009年3月,隧洞遭遇了兩次洶湧的湧水挑戰。第一次湧水,流量高達300升每秒,工程人沉著冷靜,迅速采用在湧水點之間布置泄流鑽孔分流泄壓的方法,如同給狂奔的洪水套上韁繩,然後進行灌漿處理,經過一晝夜的奮戰,成功封堵湧水。第二次湧水,流量為270升每秒,他們憑借上次的經驗,再次成功封堵。並且,鑽灌班負責人借鑒經驗改進止漿塞,獲得了實用型專利。這一次次的湧水封堵,是工程人在困難麵前的智慧結晶,是他們在隧洞工程中的傳奇故事。
興隆水利樞紐工程:軟基上的夢想之舞
興隆水利樞紐工程坐落於漢江下遊潛江與天門交界處,於2009年2月26日開工建設,它宛如漢江之畔的一座希望燈塔。工程地基為軟土基,如同在豆腐上建造大廈,圍堰防滲工程量和處理難度超過三峽工程,漢江水利施工受洪水影響大,施工季節性強。
在開挖施工階段,中國水電五局的建設者們就像在泥濘中掙紮的行者。他們嚐試用石頭、木頭、鋼板墊路,但效果不盡如人意,鋼板墊路後重車打滑無法前行,石頭木頭墊路成本極高且陷車情況無法避免。然而,他們沒有放棄,經過不斷探索,將原設計方案中的反鏟裝料改為裝載機裝料,減小對基坑土方的擾動,並確定修築永久施工道路,嚴格控製道路坡度。他們在困境中不斷嚐試,最終找到了前行的方向。
為解決軟基問題,工程人采用了一係列精心設計的技術方案。在上遊和下遊層層設防,如同給大壩穿上了堅固的鎧甲,布置了15米寬防衝槽,40米寬護底,30米寬鋪蓋,25米寬閘室,29米寬消力池,20米寬混凝土海漫,50米寬柔性海漫,24.9米寬下遊防衝槽。
2010年5月,興隆項目部開始軟基基礎處理生產性試驗,如同在未知的領域進行探索。
在樞紐左岸灘地過流段含導流明渠部分采用水泥土攪拌樁防滲;在泄水閘與導流明渠縱向圍堰之間采用塑性混凝土垂直防滲牆防滲;在泄水閘段采用水泥土攪拌樁垂直防滲為主、結合混凝土水平鋪蓋的防滲型式;基礎采用水泥土攪拌樁處理;右側擋土牆基礎采用鑽孔灌注樁處理。項目部曆時一年完成基礎處理,共完成攪拌樁50萬延米,所築防滲牆最大深度12米,並在墩頭1米以下部位澆築塑性混凝土,在大壩下遊設置防掏牆。
他們用智慧和耐心,在軟基上精心布局,為大壩的安全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輝縣段工程:高溫下的責任與毅力之章
在南水北調輝縣段工程搶工過程中,建設者們在高溫天氣下依然堅守崗位。黃水河支倒虹吸出口翼牆水泥土回填施工現場的安全員劉紅星,盡管天氣炎熱,但仍認真負責地巡視施工現場,如同烈日下的守護者,確保安全隱患得到及時處理。在黃水河支倒虹吸進口門庫施工現場,澆築班班長胡正軍在高溫下堅持打磨模板,盡管模板燙手,但仍努力工作。建設者們在高溫下的堅守,體現了他們對工作的高度責任感。
項目部測量隊的年輕隊員們,為了完成土方平衡複測任務,淩晨4點半起床,背著儀器在草叢和玉米地裏穿行,如同在荒野中尋找寶藏的探險家。他們麵臨著蚊蟲叮咬、露水濕透衣服以及信號不好等困難,但他們依然堅持工作,鍛煉了自己的耐性和毅力。他們的拚搏精神,為工程的順利進行提供了有力支持。
歲月匆匆,時光荏苒。昨日,水電五局南水北調工程的建設者們,憑借堅韌不拔的意誌、智慧創新的理念、責任擔當的情懷和頑強拚搏的毅力,鑄就了這一偉大工程。今天,水電五局的建設者們繼續奮勇前行,投身於南水北調後續工程 —— 引江補漢工程出口段工程建設,為有效提高漢江流域的水資源調配能力,增加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北調水量,提升中線工程供水保障能力貢獻著水電五局的力量。
十年前,在艱苦的建設環境中,他們不畏艱難險阻,如同勇敢的開拓者,與複雜的地質條件、惡劣的天氣以及各種技術難題頑強抗爭。他們用汗水和智慧,為南水北調工程的通水奠定了堅實基礎。
十年來,南水北調工程持續供水,潤澤了北方大地,改善了生態環境,保障了人民的生活用水和生產用水需求。這源源不斷的清水,是工程人精神的結晶,見證了他們的奉獻與付出。
展望未來,這些建設者們的精神將繼續激勵著新一代水利人。在水利事業的征程中,他們將以先輩為榜樣,不斷探索創新,為優化水資源配置、提高水利工程效益、保護生態環境而努力奮鬥。他們深知,水利事業關乎國計民生,任重而道遠。南水北調工程的建設者們所展現出的精神,將永遠是水利事業發展的強大動力,推動著我國水利事業不斷邁向新的高度,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提供堅實的水利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