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18新聞來源:水電十五局 作者:王晨睿
當地中海輕柔的海風輕輕拂過突尼斯這片古老土地時,陽光如同碎金般灑在波光粼粼的海麵上,為大海披上了一層如夢如幻的金色紗衣。在這如詩如畫的背景下,是水電十五局梅萊格大壩工程現場,這裏充滿著生機與活力。
在這片繁忙的工地上,有一個忙碌的身影如同一個靈動的音符,在“一帶一路”建設的宏大樂章中跳躍,奏響屬於自己的青春旋律。他是眾多閃耀在異國他鄉建設一線青年才俊中的星芒;他是全身心投入到突尼斯梅萊格大壩工程中,用青春熱血、過人智慧和辛勤汗水,書寫波瀾壯闊建設篇章的電建青年,他是水電十五局梅萊格項目質量部負責人趙宏傑。
初曦破霧:電建團隊的希望之光
“修身以為弓……”趙洪傑筆記本上的字跡剛勁有力,帶著信念的溫度,是他心中永不熄滅的燈塔。這話語從學生時代起就刻在他心間,每逢困難,便從中汲取力量。初到突尼斯,那是一段刻骨銘心的疲憊之旅。18小時飛行,似在時空隧道漂泊,時差更讓他生物鍾紊亂。下飛機後,周圍陌生的麵孔和聽不懂的外語,讓他仿若置身迷霧。“我當時在機場大廳,拖著行李,迷茫又無助,像個迷失的孩子。”他回憶道。就在這時,雍站長熱情的呼喊“小趙,這兒呢!”一句招呼打開了他緊繃的心鎖。那一刻,他感受到了電建團隊的團結力量。
在日常工作中,團隊協作如走鋼絲般需要精準。一次重要的混凝土澆築作業,酷熱難耐,溫度計指針飆升。趙洪傑和同事們汗如雨下,但目光緊緊盯著場地。“老李,再查攪拌設備參數!”他喊道,老李回應沒問題。然而,準備澆築時,運輸車輛突發故障。時間緊迫,混凝土質量麵臨威脅。趙洪傑眉頭緊皺,迅速組織搶修,同時調整施工順序。“大家別慌,按預案來!”他沉穩的聲音讓同事們安下心。
每年6至9月,突尼斯的酷熱使午間戶外作業艱難,夜班施工成常態,但混凝土澆築和壩體填築需監理見證,當地監理按時下班。一次夜班澆築前,趙洪傑和同事早到準備,邊檢查設備邊等監理。時間流逝,監理卻因其他工作事務耽擱。趙洪傑焦急詢問後,安排同事核對資料,自己去找監理。他用不太熟練的外語耐心解釋,爭取到了時間,澆築作業順利進行。麵對新壩型探索等難題,項目部成員齊心協力。在新壩型探索中,大家在會議室激烈討論。趙洪傑指著圖紙說:“此處結構設計要考慮地質和水流壓力。”項目總工程師仇玉生認同並提議參考經驗與創新結合。他們查閱資料、邀專家交流,經多次試驗修改確定方案。趙洪傑自豪地說:“這下我們就按照今天確定的方案施工。”
同事小李稱讚趙洪傑:“他是我們年輕人的‘定心丸’,又一次澆築車輛故障,他冷靜組織搶修和調整順序,有條不紊。”項目總工程師仇玉生評價:“趙洪傑工作熱情專注,麵對複雜問題考慮周全,也能為新壩型設計提出很多建設性意見。”在這個異國他鄉的項目中,趙洪傑和團隊憑借堅韌和智慧,讓中國電建旗幟高高飄揚,展現中國力量。
繁星共耀:中非情誼的璀璨之章
在海外,趙洪傑雖麵臨諸多挑戰,但並不孤單。他常說:“同胞支持是後盾,跨國情誼是前行之光。”他展示的與非洲兄弟的合影,笑容燦爛,情誼真摯,那是項目慶祝開工的留念,喜悅溢於言表。
中國電建集團紮根突尼斯30多年,參與30多個項目,中突員工情誼深厚如大樹紮根大地。梅萊格大壩項目初期,非洲工人阿裏,工作按部就班,對額外工作不太接受。一次工期緊張需加班填築壩體,中方員工主動留下。阿裏很驚訝,問趙洪傑:“為何如此拚命?這是加班啊。”趙洪傑笑答:“我們希望項目早完成,大家都受益,付出會有回報。”阿裏深受觸動,加入加班隊伍,此後工作態度變得積極主動。像阿裏這樣的非洲兄弟還有很多,他們被中方員工吃苦耐勞精神打動,工作理念逐漸改變。工期緊張時,他們與中方員工並肩作戰,中非友誼之情也不斷升華。
梅萊格大壩項目意義非凡,給當地工人創造大量就業機會。在培訓中,有一次,趙洪傑的中方同事給非洲徒弟講解施工技術,因語言問題部分內容徒弟理解困難。趙洪傑及時補充解釋並現場演示。課後同事感謝趙洪傑:“你的幫助讓教學更順利,我們一起努力。”這些徒弟在學習中不斷成長進步。
“非洲兄弟對項目高度認可,常言我們的到來改變了他們的生活。”趙洪傑胸膛微微挺起,滿是驕傲。突尼斯梅萊格大壩項目如一座希望燈塔,在當地創造大量就業機會,以中國師傅帶非洲徒弟的模式,提升他們的勞動技能與就業競爭力,為眾多家庭帶來穩定收入,如今這些突籍員工已成為當地基建領域的中流砥柱。
此外,聯合義診活動也加深了中非情誼。陽光明媚的日子裏,義診現場熱鬧非凡。孩子們嬉笑玩耍,大人們有序排隊。趙洪傑維持秩序時,一位老人帶著孫子前來感謝:“我們很少有這樣的機會。”趙洪傑微笑回應:“這是我們應該做的,希望大家健康。”這次活動不僅緩解當地看病難問題,而且讓中非友誼之花絢爛綻放。
同事小王稱讚趙洪傑:“他與非洲兄弟相處真誠,常一起吃飯交流,還教他們包餃子,其樂融融,為促進情誼做了很多努力。”項目總工程師仇玉生表示:“趙洪傑跨文化溝通能力和親和力強,讓中突員工合作更順暢,減少誤解矛盾,利於工作開展。”在這些互動中,中非情誼愈發深厚,成為項目履約的重要助力。
赤焰燃心:理想信念的奮進之歌
在項目員工交流會上,趙洪傑激昂地說:“國籍界限漸模糊,我和突尼斯兄弟攜手,這種體驗和成長全新,我體會到‘讀萬卷書,行萬裏路’的深刻內涵。”台下不同膚色、文化背景的同事們靜靜聆聽,他看著大家,心中滿是感慨。在這裏,兩國同胞為同一目標而來,工作中相互學習,生活中相互幫助,這種經曆難能可貴。
中國“基建狂魔”之名遠揚,趙洪傑參與突尼斯梅萊格大壩建設深感榮耀。在大壩建設關鍵期,高強度工作持續數月,大家疲憊不堪,但無人退縮。一晚正在工地值班的趙洪傑和突尼斯工程師默罕默德檢查壩體質量,默罕默德看到趙洪傑布滿血絲的眼睛,問:“你不累嗎?為何如此拚命?”趙洪傑回答:“這是責任,我們要把項目做好,讓它成為中突友誼象征。”默罕默德深受觸動豎起大拇指說道:“你們中國人真了不起。”這隻是無數日夜中的一個縮影,大家都為項目全力以赴。
那些拚搏的日夜,是青春火焰、理想之光,是中國精神的展現。趙洪傑深知,自己的付出是為“一帶一路”貢獻力量,讓世界看到中國青年擔當。在夕陽餘暉下的地中海沿岸,趙洪傑在梅萊格大壩工程現場忙碌的身影堅定有力。夕陽拉長他的身影,在大壩上投下堅毅的影子。
趙洪傑的故事,是我們有誌電建青年投身偉大建設事業的一個平凡又微小的縮影,是“一帶一路”建設浪潮中的時代弄潮兒,正是像他一樣的電建青年用行動詮釋新時代青年力量與中國精神內涵。他的事跡將成為“一帶一路”建設曆程中的佳話,讓更多人感受到“一帶一路”倡議下國際合作的偉大意義與魅力。在這片土地上,趙洪傑和他的同事們鑄就的不僅是一座大壩,更是中非友誼的豐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