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11新聞來源:水電十五局 作者:李丹
何為青春?是逢山敢攀、遇水勇渡,是夢想與汗水撐起的堅韌脊梁,是精密儀器鑄就的科學精神,是試驗征途上的探索與拚搏。
在廣袤而蒼茫的甘肅皇城山區,群巒連綿、雲霧繚繞,自然之力在此刻顯得尤為壯闊而神秘。這裏,曾是一片被世人視為偏遠與挑戰並存的土地,荒涼與孤寂交織成其獨特的背景。然而,隨著中國電建投資建設的國家級“十四五”發展規劃重點項目——甘肅皇城抽水蓄能電站項目的啟動,這片古老的土地開始煥發出前所未有的生機與活力。
在這片將被綠色能源照亮之地,水電十五局新入職的員工們攜著夢想的火花,踏著穩健的足音,懷揣著科學求真的熱情,披一身嚴謹澎湃而來。他們的青春身影如破雲之弦,撥動試驗之路的旋律,於抽水蓄能電站建設中回響著堅定之聲,激蕩不息。
撥動“信念之弦” 讓“試驗強音”經久不息
鋼筋試驗室內,機器轟鳴,鋼筋樣本在拉力試驗機上發出陣陣金屬撕裂的聲響,空氣中彌漫著機油與鋼鐵交織的氣息。新入職員工趙鴻濤站在試驗機旁,全神貫注地注視著屏幕上的數據變化,手中的筆在紙上飛快地遊走,記錄下每一次試驗的關鍵數據。時間在緊張而有序的工作中悄然流逝,趙鴻濤的衣衫在凜冽的寒意中,竟也被細密的汗珠悄悄滲透,但他的眼神卻從未離開過那些跳動的數字,生怕錯過任何一個細節,隻是偶爾抬手抹去額頭上的汗珠。
“剛來的時候很不適應,儀器設備也不熟悉,標準規範更是搞混,我不止一次退縮想放棄,”趙鴻濤微紅著眼停頓道,“是我師傅和同事們手把手地教,讓我學會了如何正確操作檢測儀器、如何精準控製檢測流程、如何記錄分析試驗數據,他們還耐心地鼓勵我堅持下去,給我加油打氣!”他的話語中透露出一份感激和果決。這不僅是技能的磨煉,更是心態的成熟與蛻變。
垂陰當覆地,聳幹會參天。從最初麵對複雜數據時的懵懂迷茫,到如今能夠迅速捕捉異常、高效完成試驗任務;從遠離城市喧囂和父母庇護的孤寂彷徨,到如今能自信地融入團隊、獨立解決問題,趙鴻濤的成長軌跡清晰可見,每一步都凝聚著汗水與淚水。
“年輕既是我的劣勢,也是我最大的優勢所在。盡管我在經驗和能力上尚有欠缺,但我擁有充足的時間去拚搏、去奮鬥、去提升!” 眯著一雙小眼睛,不時憨笑一聲的趙鴻濤,眼中閃爍著剛毅的光芒。“小趙是我們這年齡最小的,別看他在家裏嬌生慣養,但幹工作從來沒有怨言,能撲下身子,踏實勤快得很。”試驗室副主任吉萬良肯定道。
青春就要懷揣一顆熱辣滾燙的進取之心,不斷追求進步與超越。三個月的時間,足以讓這張略顯青澀的臉龐,在無數次的試驗檢測中,刻畫出幾分專注與沉穩。那雙曾經麵對試驗儀器時略顯笨拙遲疑的雙手,經過日複一日的磨礪,已變得既敏捷又精確。
信之愈堅、行之愈篤。趙鴻濤在失敗中尋找教訓,在成功中積累經驗,以青春之我詮釋了何為“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勇氣與堅持,用“不馳於空想,不騖於虛聲”的勤勉力行,淬煉過硬本領,將青春之夢融化為皇城項目試驗檢測成果的“催化劑”,讓“試驗強音”經久不息。
撥動“韌力之弦” 讓“試驗強音”馳而不息
“搞試驗就是得跟時間比速度,跟設備求精準,跟標準拚嚴謹”。這位瘦長臉、高鼻梁、戴眼鏡,外表“文質彬彬”的重慶小夥兒劉鵬,在試驗室卻展現出了一股不容小覷的“韌”勁。混凝土是工程建設中不可缺少的結構材料,其質量如何關係著工程的安全與否。劉鵬的工作便與混凝土相關,負責著減水劑、引氣劑等外加劑方麵的性能試驗檢測。
“減水劑再減0.1%…”“這次坍落度達到210了?”“第三鍋了,含氣量終於合格了!”
在晨曦微露的混凝土室裏,劉鵬在老員工張偉的悉心指導下,正心無旁騖地進行著混凝土配合比的試拌工作。一遍、兩遍、三遍,一天、兩天、三天…這樣的流程,劉鵬不厭其煩地重複著、計算著、調整著,力求最大限度優化配比,找到最佳的原材料比例,降低材料成本的同時保證混凝土的強度、抗滲性等各項指標符合設計規範,為項目質量安全築起堅實的防線。
當夕陽如熔金般緩緩沉入天邊畫卷,攪拌機的轟鳴聲悄然退潮,但劉鵬的工作卻遠未結束。柔和燈光下,他伏於案前繼續整理著試驗數據,瘦削的背影在靜謐的夜晚被無限拉長,投射出一種不言而喻的偉岸之感。鑽研業務“精益求精”,攻堅技術“錙銖必較”。“劉鵬這小夥子,對檢測數據的敏感度和對試驗過程的精準把控,有時候讓我都自歎不如,是個搞試驗的好苗子。”老員工張偉一臉讚賞道。
“媽,我在這兒都挺好,沒啥辛苦的,領導和同事們都很照顧我們,不用擔心……”這是劉鵬和父母時常說的話,似乎,也是所有新人常說的話。能不辛苦嗎?試驗檢測這份工作,艱苦和奉獻從來都不是抽象的。它不僅是烈日寒風下與設備為伴、以精準為求的頑強身影,也是夜深人靜燈火通明時和數據較勁、與誤差鬥爭的嚴苛執著;它是汗水浸透衣衫的無言,是麵對困難不屈的堅韌,是追求嚴謹無悔的熱情。
“我們年輕,就要多吃點苦、受點累。”劉鵬以突破陳規的“幹勁”、探索未知的“闖勁”、直麵困難的“韌勁”,將青春之力鑄就為皇城項目試驗檢測成果的“加速器”,讓“試驗強音”馳而不息。
撥動“初心之弦” 讓“試驗強音”綿綿不息
領取試驗樣品、確認試驗室溫濕度、檢查儀器運行狀態及樣品情況……黃北南便開始了他一天的骨料檢測工作。取樣、分堆、稱重、記錄。伴隨著輕微的震動與轟鳴,搖篩機運行10分鍾。1米85大高個的黃北南輕輕取下套篩,按孔徑大小開始進入細致的手工篩分階段。他的眼神專注而縝密,直至各號篩全部篩完。完成砂料的精細篩分後,立即轉入下一階段的砂料性能檢測……“如何檢驗骨料的優劣,單靠人的眼睛是無法做到的,隻有認真對待每一次試驗、每一個數據,用結果去證明!”黃北南的話鏗鏘有力。“這娃聰明好學,一教就會、一點就通,也善於發現、勤於總結。”黃北南的導師試驗室負責人朱建秋欣慰道。
初入職場,麵對全新的角色,這個來自江西的小夥子並未流露出絲毫的膽怯,反而像一塊幹渴的海綿,急切地吸收著各類試驗檢測的專業知識,深入地學習著最新的檢測標準規範、設計文件。他的筆記本上布滿了密密麻麻的字跡,摘錄著每項試驗檢測的規範要點和步驟細節,有流程、有注解、有圖表、有說明,生生將自己的學習筆記編織成了一部試驗檢測規範手繪寶典。
“我師傅說了,試驗檢測是一個技術密集型行業,新技術、新設備、新工藝不斷湧現,不學習就會被淘汰。我得‘卷’起來,可不能被劉鵬他倆比下去了…”黃北南開玩笑地說道。他以“進無止境”的歸零意識,憑借“朝受命、夕飲冰,晝無為、夜難寐”的昂揚鬥誌,持續夯實自己的技能水平。
鯤鵬擊浪從茲始。黃北南將甘肅皇城當成青春的起跑線,讓檢測室成為夢想的啟航點。“試驗工作嘛,咱主打一個準確可靠…”他憑借強大的責任心和耐心,嚴格恪守試驗操作的規範性、試驗檢測的時效性、報告整理的同步性,切實提高“內功內力”,把所學內化為所知、把所知轉化為所為。他的眼神,也從最初的好奇與不確定,逐漸轉變為一種深邃的專業光芒,透露出不容小覷的自信與實力。
試驗室的每一個角落,都留下了黃北南辛勤耕耘的足跡,也見證了他從稚嫩走向沉著的每一步。他用青春之熱點燃了“千磨萬擊還堅韌”的初心 ,將青春之智鍛造為皇城項目試驗檢測成果的“助力泵”,讓“試驗強音”長鳴不息。
海不擇細流,故能成其大;山不拒細壤,方能就其高。這群青春洋溢的電建“新”人,猶如一顆初春裏破土而出的幼苗,在皇城抽水蓄能試驗室這片充滿養分與機遇的土壤中,正茁壯而迅速地成長為不可或缺的中堅力量。他們不求“立竿見影”之效,願付“滴水穿石”之力,練就“百折不撓”的“堅韌功”;他們以青春之名共繪試驗檢測宏偉藍圖,以青春之姿奏響試驗檢測激昂旋律,以青春之誌續寫試驗檢測輝煌樂章,讓“試驗強音”聲聲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