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14新聞來源:上海電建 作者:柯煜 攝影:柯煜
電視劇《理想之城》裏,曾有這樣一句台詞:“城市裏的每一處建築都有造價師的身影,他們手中的一張張造價單,記錄了他們對城市的默默奉獻。”
在上海電建福建公司就有這樣一顆默默奉獻十五年的“螺絲釘”,他叫曾光葦,是所屬造價公司電網審計業務專業組長。
采訪他前,我詢問身邊同事對他的評價,聽到最多的一句就是“小曾愛較真”。但這般較真的倔脾氣,卻半分也沒讓人生厭,隨著采訪的深入,我找到了個中緣由。
對自己要較真
曾光葦大學時的專業是工商管理,可謂與工程造價毫不相幹。初入職場的他,麵對工程量計算的浩瀚海洋和合同條款的錯綜複雜,既興奮又略帶迷茫。那些專業術語和繁瑣的定額清單,仿佛一座座高峰攔在身前。
“從‘零’開始,邊幹邊學。”采訪中,對我拋出關於專業不對口怎麼辦的問題,曾光葦用輕描淡寫的八個字概括了那段昏天黑地的時光。
他每天紮進書海,認真翻閱預規、定額及指南等造價相關書籍,爭分奪秒地汲取造價知識,充實自我。主動跟著師傅淹埋在一堆堆項目資料中,從實踐中檢驗所學,從實踐中揭開疑惑,查缺補漏。“我希望自己能早些上手,這樣領工資也領得心安理得嘛。”曾光葦開玩笑道。
隨著經驗的積累,他的專業能力、溝通技巧、數據分析能力等都有了很大提升。但他漸漸發現,太多造價從業者隻是埋頭於工程計量及定額套價,對於施工現場及施工工藝極度不熟悉,無法將圖紙上的材料設備與現場一對一對應,更無法對所審工程量的合理性有個初步判斷,這就導致他們在與現場經驗豐富的預算員的博弈中常常處於下風。
於是,不服輸的曾光葦緊緊抓住每一次看現場的機會。他不厭其煩地走工地,踩泥坑、爬高架、下基坑,在塵土飛揚的施工現場揮灑汗水。即使冷空氣夾帶著雨水侵襲的當頭,也依然端著圖紙,認真進行圖實對照,在透骨的濕冷裏尋找真相。
正是這樣對自己始終保持高要求,讓他在一個個看似平凡的日子,迅速積累了專業成長的寶貴財富,蛻變成為一名獨當一麵的工程造價人員。
一分錢也較真
“除了對自己嚴格,你對工作是不是也特別認真?大家都說你姓曾,也愛較真,你認為呢?”采訪曾光葦我拋出了第二個話題。
“這是必須的。”曾光葦沒有一絲猶豫地回答我,並給我科普了起來,“很多人可能不太清楚工程造價的工作,簡單來說,決定建這座變電站前,要做很多工作,包括可行性研究、投資回報預判、初步設計概算、施工圖預算等,施工過程中,要推進投資成本控製,等電站建好了,要辦理工程結算和竣工決算。到這一步,承包商的造價師會通過評估,這個項目是賺了還是賠了。但是業主方的造價師還要計算運維階段的各項費用,再從全過程評估項目是否成功。所以工程造價直接關係項目經濟效益,每一分錢都要搞搞清楚,決不能含糊!”
輸變電線路建設中,鐵塔基礎以往常常設計成大開挖基礎,在工程計價的土質選擇上,通常以占比大的土質類型為主。隨著施工技術的進步,為減少周邊環境的破壞及提升基礎的穩定性,鐵塔基礎開挖方式逐漸轉為挖孔樁基礎,工程計價時應按實際土質分層計算。
但在過渡時期,由於分層計算比較繁瑣,特別是對於開挖量較小的護臂,很多承包商還是采用占比大的土質類型,未按圖進行分層計算。曾光葦對於這類問題,毫不馬虎,嚴格按照圖紙及地勘報告標注的土質類型,分層計算,把計算所得工程量按土質類別分別計價。
“雖然計算起來比較繁瑣,但是開挖量小,計算所得出來的總偏差金額也並不大,但差之毫厘謬以千裏,我認為作為一名造價員,不能因涉及金額不大,造成的損失小,就忽視了工程計價的準確性、合理性,這也能充分體現一名造價員的專業性和嚴謹性。”
審計更需較真
曾光葦的堅守原則,敢於較真,讓領導對他很是放心。2018年,公司承接了第一批工程審計業務,曾光葦參與其中,表現突出。2022年起,他開始負責公司所承接工程審計業務的統一調配,這就需要與委托人溝通委托項目的需求,然後根據收集的項目信息調配滿足要求的專業人員,帶隊出征。
“這次工作內容的轉變,對你有什麼影響嗎?”我再次拋出問題。
“如果說審核是一個確保工程造價的準確性、合理性和完整性的過程,那工程審計就是對工程項目進行全麵、係統、獨立的審查和評估的過程。它確保了工程項目的合規性、可行性和效益,並提供有關項目管理、質量控製、成本控製和進度管理等方麵的建議和改進措施。我感覺這個工作很適合我和我的團隊。”說話間他的眼中仿佛放出了更炙熱的光。
有一次,公司同時接到配網項目後評價審計、配網資產審計任務,但審計內容大相徑庭。壓力給到了曾光葦,他迅速開始分析兩個審計特征、內容,找到收集基礎數據的共通性,編寫審計工作方案,讓兩個審計任務在交叉開展中,避免重複性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當時正值歲末年終,大家將大部分精力放在工程結算審核工作上,所以在審計數據分析過程中,曾光葦發現所提供的審計基礎數據、資料大部分不準確、不完整,這大大增加了工程審計難度。為能按節點完成審計任務,他快速反應,直接與委托部門溝通,獲取數據係統查詢權限,增派1名人員負責收集基礎數據,最終按照原計劃保質保量完成圓滿完成工程審計任務,而由他負責編製的審計報告也在質量評比中名列前茅。
雖然曾光葦負責工程審計的時間並不算太久,但他和他一手傳、幫、帶起來的審計團隊已在短短時間裏為投資方挽回直接經濟損失2000餘萬元。
釆訪言猶未盡,曾光葦又接到了緊急工程審計任務,“今天下班後,大家回去整理下行李,晚上8點在動車站集合。”目送他風風火火離開,我想這個對事對人都如此“較真”的小曾,可真是工程造價隊伍中的一張信譽“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