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02新聞來源:188BETApp
在迎接2022年世界環境日水電行業魚類增殖放流聯合行動上的發言
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院長彭程
首先,我代表水電總院熱烈歡迎大家參加本次水電行業魚類增殖放流聯合行動。
縱觀人類文明發展史,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發展道路,生態文明建設成效顯著。
我國水電技術成熟,是清潔低碳的可再生能源,同時,水電的綜合利用功能為防洪、供水、航運等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截至2021年12月底,全國水電裝機3.91億千瓦,占可再生能源發電總裝機容量的37%,後續水電尤其抽水蓄能開發潛力巨大,必將在推進實現“雙碳”目標中繼續擔綱重任。
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引領下,我國水電開發將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宗旨,協調保護與開發的關係,繼續建立、健全以魚類保護為主的生態環境保護措施體係,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做好生態環境保護。
經過多年實踐和發展,我國水電行業環境管理製度、技術標準體係、環保措施規劃設計、環境監測及效果評估等方麵均實現了快速發展和突破,水電環保工作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已形成了“預防、減緩、修複”的生態環境保護措施體係,完善了水環境、水生生態和陸生生態保護等方麵的理論和技術。在魚類保護方麵,各電站根據工程特點和環境影響特征,通過采取生態流量下泄、棲息地保護、過魚措施、增殖放流等多種保護措施,最大程度實現了水電開發與魚類保護的和諧統籌。
生態流量是滿足水電工程下遊河段保護目標生態需水基本要求的流量及過程。通過合理規劃、實施生態調度,下泄充足的生態流量並模擬自然水文節律過程,有利於提升水流流態的多樣性,滿足水生生態需水、水環境需水、河流環境需水以及地下水補給需水等。現階段,國內主要水電工程均采取了生態流量下泄措施,並實現了實時在線監測。例如三峽水庫針對“四大家魚”自然繁殖生態調度已連續開展 11 年、16 次,主要產卵場四大家魚產卵規模由2011年初次實施時的不足1億顆,增加至2021年的超過100億顆。
水生生物棲息地保護是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根本措施。通過就地保護及采取必要的生態修複措施,可有效恢複河段連通性、水文和生態環境,滿足魚類及其他水生生物正常生存、繁育及完成生活史的生境條件。截至目前,在長江、黃河、瀾滄江、金沙江、雅魯藏布江、大渡河、雅礱江、北盤江等水電開發流域已構建百餘處棲息地保護河段。例如瀾滄江已建立上遊高原魚類和下遊東洋魚類棲息地保護水域,10餘條支流納入棲息地保護範圍。
過魚設施是減緩水電工程大壩阻隔影響、恢複河流連通性的重要手段。水電規劃開發過程中,科學論證過魚方式,合理采取魚道、仿自然旁通道、升魚機、集運魚係統、網捕過壩以及不同過魚方式的組合方案,與主體工程同步設計並實施,有利於切實促進珍稀保護魚類的基因交流,維護水生生物多樣性,保護流域生態環境。例如藏木電站魚道首次突破了國內外水頭超過40米不再建設魚道的先例,建成並成功運行67米高水頭魚道,2016年至今成功過魚累計21萬尾。豐滿重建工程為國內首個兩級魚道聯合過魚,實現了自1937年以來七腮鰻、鱖魚、江鱈等珍稀保護魚類的重新過壩。
魚類增殖放流現已成為減緩水電開發對魚類資源及水生生態係統影響的重要措施之一。據統計,國內已有100餘座水電站開展了增殖放流工作,同時承擔相關河流珍稀特有魚類的科研工作,每年放流魚類苗種超過3000萬尾。在長江幹流及金沙江下遊,建設了烏東德白鶴灘、向家壩溪洛渡兩座增殖放流基地,為長江中華鱘、長江鱘等物種的野外種群恢複提供了有力支撐;金沙江上遊,萬裏長江第一級魚類增殖站——葉巴灘站已放流長江上遊特有魚苗58萬尾,西藏自治區最大的魚類增殖放流站——蘇窪龍站自2018年第一次放流以來,已累計放流182萬尾;在雅礱江,建設有國內放流規模最大的魚類增殖站——錦屏官地站,已累計放流約1300萬尾。
此外,水電行業尤其重視保護魚類的人工繁殖技術研究,已經重點突破了部分國家保護魚類和高原高寒地區特有魚類的繁育技術。水電行業主動開展增殖放流以前,國內很多流域的保護及特有魚類的基礎科學研究工作受到經費的製約,從魚類的生物習性、親魚捕撈、馴養繁殖等多方麵缺乏投入。通過水電行業幾十年來持續不斷的科研投入,目前已經實現了中華鱘、長江鱘、川陝哲羅鮭、圓口銅魚、四川裂腹魚、岩原鯉、長薄鰍等珍稀、保護和特有魚類的馴養與人工繁殖技術突破,為維護長江、黃河和多條國際河流的水生生物多樣性做出了重要貢獻。
目前,金沙江、雅礱江、大渡河、烏江、黃河、紅水河等主要水電基地在規劃環評和項目環評的指導下,均已係統實施了生態保護與修複的各項措施,並在黃河上遊建設了水電梯級生態環境監測係統和信息管理平台,為生態環境保護措施持續改進提供數據支撐。隨著我國大型水電基地建設格局逐步形成,剩餘未開發的水電資源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區,更需要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落實生態環境保護措施,加強分層取水、生態流量泄放、水質保護、過魚設施、棲息地保護等措施效果的監測評估,提升保護效果。按照長江、黃河等流域大保護要求,開展生態流量科學泄放研究,加大棲息地保護力度,實施水生生物產卵場、索餌場、越冬場和洄遊通道等關鍵生境保護修複工程,全麵深化後續水電生態環境保護工作。
今天是水電行業為迎接2022年世界環境日舉辦的行業魚類增殖放流聯合行動,這是水電人在生態環境部、國家能源局的指導和幫助下,首次聯合舉辦放流活動。本次活動一定按照剛才生態環境部和國家能源局有關司局領導的要求,做到“依法放流、科學放流、有序放流”,並將長期采用“加強科研、注重實效、監測評估、持續改進”的科學手段,努力實現“循生態之道,得魚水和諧。”
剛過去的5月22日,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增殖放流可有效促進水域內魚類資源的有效恢複,保護珍稀魚類物種,維護流域水生生物多樣性。今天又是六月一日,正值兒童節,各單位積極響應活動倡議,認真組織,合計放流以珍稀特有魚類為主的魚苗950餘萬尾,祝魚寶寶們將來在河流中茁壯成長。
在2022年國際環境日來臨之際,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紮紮實實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積極發揮水電行業在綠色低碳發展中的推動作用,切實保護水生生物多樣性,水電總院和188BETApp 在生態環境部和國家能源局的指導下,聯合多家能源央企及行業有關單位在各大流域共同隆重舉辦“迎接2022年世界環境日水電行業魚類增殖放流聯合行動”,在2022年3月-9月整個活動期間,共計放流各珍稀保護、流域特有及重要經濟魚類2100餘萬尾。這項活動,彰顯了清潔能源綠色水電形象,對持續推進水電行業健康協調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後續,水電總院將繼續在生態環境部和國家能源局的指導下,在各家能源央企及行業有關單位的支持下,為行業做好做好技術服務,為水電生態環境事業貢獻力量。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