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3-22 新聞來源:188BETApp
主持人:下麵大家有什麼問題可以提問。
中國科學報:您剛才在報告中提到,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快發展水利工程,今年打算開展27個項目,總投資額八千億元。咱們水利投資建設過程當中機遇和挑戰是什麼?尤其是挑戰,客觀挑戰和人為挑戰都有什麼?
賈金生:中央納入規劃的重大水利工程有172座,要盡快建設。這是咱們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應對水安全的嚴峻形勢加大投入的體現。剛才你講的八千億,大家聽起來覺得投入力度還不錯,但是事實上跟咱們國家需求比,是嚴重不足的。治水需要長期投入,但是勒緊褲腰帶不幹別的也不行。咱們的人為挑戰、技術挑戰是什麼?我國洪災、旱災依然嚴重,每年洪災的大體損失是兩千億,受影響人口10%。死亡人口過去每年大概兩,現在好一些。主要原因就是防洪標準非常低。大家可能到過荷蘭,荷蘭三分之一的國土麵積在海平麵以下,這個國家特別重視防洪標準,他們的城市防洪標準達到兩萬年一遇,堤防的防洪標準兩千年一遇。我們常說三峽建成後防洪標準從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我們是在低標準的基礎上,大力投入、大力解決防洪問題。這裏麵有很多技術挑戰,像西部高寒、高海拔、強地震、深覆蓋層地區,有很多技術難題。技術難題是多個方麵的,那都是很難解決。同時咱們麵臨移民問題,生態問題。這些問題都是前所未有的挑戰,也是世界級的難題,都需要咱們加大力度。總的來講,八千億也好,一萬億也好,實際上還不夠。要保障咱們整體生活,達到瑞士、荷蘭的標準確實有很長的路要走。
中國科學報:之前您在報告中提到2020年,我們力爭常規水電裝機3.5億千瓦左右,這是什麼樣的概念?和現在相比,大概是什麼樣的水平。最近我采訪了美國陸軍水利工程師兵團的一個人,他對我們國家水利建設技術方麵的問題也非常讚賞,我們確實取得了國際領先的成績。但是他提出一個問題,目前在水利水電開發環境影響評價方麵,美國評估時間會非常長,一項工程的環境影響評估時間可能長過水利工程建設時間。未來我們還有很大的水利開發空間,在環評方麵要怎麼樣保障?李總理今年強調了環評以後絕對不是沒有牙齒的老虎。咱們這塊是什麼樣的現狀?
賈金生:我非常讚成環境評價,因為要建高質量的工程一定要加強環評。但是咱們國家環評那麼多年,水汙染、空氣汙染為什麼還那麼嚴重,就是因為咱們該鼓勵的沒有鼓勵,該限製的沒有限製,導致的大結構上不平衡。我認為環評應該是一種平衡的辦法,鼓勵的一定能發展,限製的一定限製住。咱們最大的核心,應該讓水電盡早為咱們經濟社會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環評也應該站在國際角度,支持該支持的項目讓它很快地建設。而不是通過環評限製你不讓你上這樣的心態。這樣事情就搞不成,搞不成咱們空氣還會汙染,水汙染還會嚴重,這個問題是非常突出的。
西方國家,優先把水電開發完了,像瑞士經濟可開發達到95%以上,建了很大的蓄能電站。我們講力爭3.5億的水電裝機,相比5.4億的經濟可開發量,不到80%。按65億多的技術可開發量更低。上個世紀80年代以前西方完成的開發量,咱們到2020年還達不到,在這個大概念落後於西方40年。我們在水利水電工程建設的總進展,跟咱們國家自身的發展是協調的。但是按西方的標準來看,還是落後的。咱們投入不夠,創新支持發展不夠,這兩個不夠,導致目前咱們認知也不夠。因為西方可以慢,他們主體開發完了,再慢也不影響。不能把美國的做法放在咱們頭上,咱們是發展變化期,它是一個平穩期,這是兩個不同的階段。所以簡單照搬西方的認識,限製咱們今天的發展一定是錯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