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22新聞來源:青海水電學會 丁學林
2024年10日19日,青海省水力和新能源發電工程學會聯合青海大學分會赴龍羊峽水電站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開展了“追尋建設足跡 傳承奮鬥精神”教育實踐活動,共38名師生參加本次活動。
龍羊峽水電站位於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與貴德縣之間的黃河幹流上,是黃河上遊龍青段規劃中的第一座大型梯級水電站,單機容量32萬千瓦,總裝機容量128萬千瓦,年平均發電量60億千瓦時,庫容247億立方米,是黃河流域庫容最大、調節性能優良的多年調節水庫,是西北電網的主力電廠,承擔著主要調頻、調峰廠任務和防洪、防淩、供水、灌溉、發電等綜合功能。
基地展廳通過沙盤、景觀、文字、圖片及視頻等表現形式,涵蓋了電站建設曆程、領導關懷、挑戰性工程、榮譽牆、輝煌成就、抗洪搶險、龍羊精神等板塊,將龍羊峽水電站的“前世今生”以清晰引人的故事脈絡一一呈現,使大家沉浸式重溫了龍羊峽水電站的建設曆史,身臨其境感受國家水電事業發展從艱苦奮鬥到走向輝煌的曆程。輝煌成就的背後是艱苦卓絕的創業史,更是188體育官網app 者的奮鬥史,也是艱苦奮鬥紅色精神的象征,彰顯了在艱苦奮鬥年代中華兒女齊心協力建設偉大祖國的奉獻精神。
大家站在水庫大壩上,俯瞰腳下滔滔黃河,感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世人的創新精神,更激發著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無限熱愛。龍羊峽不僅僅是一個地理名詞,它更是一個時代的印記,一段曆史的見證,一種精神的傳承,深深烙印在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心中,成為愛國情感的源泉與寄托。再看峽穀兩岸,峭壁如削,山峰聳立,仿佛是大自然用億萬年的時光精心雕琢的藝術品。
隨後大家來到萬裏黃河第一壩紀念碑前。在這裏,見證了一代人的青春歲月和無私奉獻的崇高精神,記錄了一代人不畏艱難、不怕犧牲,敢於挑戰、敢於勝利的時代風采,也銘刻了一個偉大民族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拚搏和勇氣,他們的精神像是從高原蓬勃的朝陽照亮後人的行路,我們不能忘記,我們也不會忘記,相信新時代的建設者定能從中汲取磅礴力量,不斷續寫新的188體育官網app 豐碑。
在活動行將結束時,大學生們紛紛發表自己的見解感想。
他們說:龍羊峽水電站在發揮水電能源優勢的同時,也更加注重生態環境的保護與修複。當地政府部門積極響應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的號召,堅持綠色發展理念,推動經濟社會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他們加強了對黃河水資源的保護和管理,實施了嚴格的環保措施和生態修複工程;同時大力發展生態旅遊產業和清潔能源產業,努力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與生態效益的和諧統一。
他們說:如今的龍羊峽地區,山清水秀、生態良好、景色宜人。每到旅遊旺季,四麵八方的遊客紛至遝來,他們在這裏不僅可以欣賞到壯麗的自然風光和獨特的人文景觀,還可以親身體驗到綠色發展的成果和生態文明建設的成效。這一切都離不開我們的愛國情懷和責任擔當。
他們說:以後有人提起龍羊峽時,我們就會想起那些為了國家建設而默默奉獻的建設者們,想起他們不畏艱難、勇往直前的精神風貌,想起他們為了祖國的繁榮富強而付出的辛勤汗水和寶貴生命。這種精神已經深深融入到中華民族的血脈之中,成為激勵後人不斷前行、勇攀高峰的強大動力。
他們說:龍羊峽是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的地方,是一個讓人心生敬畏與向往的地方,它見證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也見證了無數中華兒女為了祖國的繁榮富強而努力奮鬥的奉獻精神。讓我們攜手並進、共同奮鬥,在新時代的征程上繼續發揚龍羊峽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貢獻智慧和力量!
延伸閱讀:
1976年,大批188體育官網app 者向黃河上遊西進,開始建設龍羊峽水電站。龍羊峽地處青藏高原,“奇、幽、深、異、險、密”,建設者踏入龍羊峽時“路無一尺、樹無一株、房無一間”,岩羊奔跑,野狼出沒,黃沙漫天,氧氣稀少……就是在那樣的自然環境和特殊的曆史時期下,在這裏建成“三最”水電站,就如在峭壁上作畫。
沒有先進機械,開挖封堵都靠人工人拉肩扛,從基坑到岸坡302級的台階要靠人工一點點開鑿出來……大家在工地白天連著黑夜一幹就是十幾個小時,下班回到宿舍,常常累得端不起飯碗,但沒有人叫苦喊累,更沒有人逃跑掉隊,所有人在困難麵前,都保持著飽滿的精神狀態和必勝的信心,這就是那個時代的人,他們用汗水和智慧譜寫著一曲曲動人的愛國讚歌。曆經16年艱苦努力,龍羊峽水電站終於建成投產,它在中國水電發展曆程中意義重大,它是萬裏黃河第一壩,是中國水電先輩用青春和熱血在高原點亮的第一顆水電明珠,以當時的“三最”開啟了32萬千瓦機組的水電時代,為西部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強勁動能,更重要的是,它向世界展示了中華民族在困難麵前不屈不撓、勇往直前的精神風貌。